電影訊息
時時刻刻--The Hours

时时刻刻/此时此刻/小说人生

7.5 / 142,134人    114分鐘

導演: 史帝芬戴爾卓
編劇: 麥可柯林漢 大衛海爾
演員: 梅莉史翠普 妮可基嫚 茱莉安摩爾 史蒂芬迪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弗路十四

2010-06-10 04:50:02

《時時刻刻》,不應遺忘這個女人,伍爾夫


想把經典保留在大腦,不去動筆,不去觸碰,深怕原始感動一旦被我拙劣地雕琢過,喪失其最深沉的意義。

 

看《時時刻刻》的初衷是為了看伍爾夫。可惜的是,國內官方對這個女人理解得太少,她留下來的一大堆難懂的作品很少被人剖析過。她曾被譽為20世紀最佳女作家,但官方總是習慣於將難以解讀的作品自然而然地、順理成章地歸為「意識流」,因著它幾乎無商業價值,幾乎出自瘋人之口,並且官方還認為這是對她作品最好的分類與審判。

我姑且認為官方是這樣考慮的:
1、維吉尼亞·伍爾夫的性傾向有待商榷(這個女人不是道德楷模)
2、維吉尼亞·伍爾夫的女性主義太激進(這個女人很不安份)
3、維吉尼亞·伍爾夫神經不正常(瘋子不可帶動主流價值觀)
4、維吉尼亞·伍爾夫作品有些消沉(很不和諧)
5、最重要的一點,維吉尼亞·伍爾夫自殺了(殺!消極!)

 

可笑的卻是「這樣」一個非主流女人的文章還被選入了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牆上的斑點》)作為那一章節的意識流小說之一,當然,大綱要求之外,形同虛設。


所以在此可以推翻官方對她的認定。
教材編訂委員會可能認為伍爾夫不過就是一個喝著生薑茶坐在花園兒里文藝地曬曬太陽的小清新,衣食無憂又愛胡思亂想的女文青,遭受點感情挫折衷年危機就去投河自盡的老苦逼。

 

說回《時時刻刻》,這部影片大概用了最聰明的方式去解讀伍爾夫的內心,儘量地使故事回歸原貌,毫無疑問我們對於伍爾夫的生活早已無從探究了,除了她留下的一些日記和一封簡短的遺書。

所以編劇將伍爾夫本人和她的故事編在一起,將三個不同時代女人的生活連接了起來,第一個時空的達洛維夫人,第二個時空的達洛維夫人,和正在完成身前最後一本書《達洛維夫人》的伍爾夫自己。

第一個達洛維夫人想要逃離掉自己的婚姻和孩子,第二個達洛維夫人是自由的女同志。編劇顯然將兩個達洛維夫人塗上了伍爾夫本人的個性色彩,從而提供出兩種可能的猜想,如果,伍爾夫存在於她自己的小說中,那麼她,必定會做和小說主人公一樣的事。
「達洛維夫人的命運一定要解決。」伍爾夫撰寫著小說,喃喃自語。
當她日夜思索,不得停歇,幾欲將達洛維夫人推向死神,又再度拉回。
然而她選擇了讓達洛維夫人活下去,最後,第一個達洛維夫人與第二個達洛維夫人相遇,曾經與死神擦肩的人活了下去。但在伍爾夫完成小說之後,自己卻揣上沉重的石頭,自沉於河底。

 

在伍爾夫自殺前夜,也就是《達洛維夫人》即將完成之際,她和丈夫有這樣一段對話:
「為什麼非得有人死去?」
「為了對比,為了讓活著的人珍惜生命。」
「那麼誰會死去?」
「詩人會死。那些空想家。」伍爾夫神秘地安靜一笑,從她眼中彷彿能夠看到一種永恆。

穿越時空的手法,虛虛實實,三個女人的命運以如此驚嘆的方式聯繫在了一起。妮可扮演的伍爾夫近乎於完美的詮釋,每一神態,姿勢,甚至寫字時重重的抽搐的筆力,略微瘋癲的行為,沙啞的聲音,微駝的背,竟都是如此傳神,尼克也因此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名至實歸。

 

說它是一部充滿自由女性主義色彩的電影也可,一部過於文藝玩深沉的電影也可,實在說不出,叫它意識流電影皆可。但在我來看,這部影片的情懷和製作精美度是無從挑剔的。始終不忘伍爾夫眼神兒飄忽著又十分堅定認真地對姐姐說:「你覺得我有一天能逃出嗎?」然後她姐姐望著她瘋癲神經質的樣子,哭了。

 

影片結尾的幾段遺書獨白,伍爾夫走向河中心,本應是足夠強大的催淚彈,但卻讓我突然感受到虛無,又瞬息充滿力量。「直面人生,永遠地直面,了解人生的真諦,永遠去了解,然後,放棄它。」
最後伍爾夫終於逃出了她的生命,我猜想她已經了解透徹了生命。如她所說,所做,空想家會死。
當我按住我右手食指的脈搏,仔細聽,它似乎用著伍爾夫的語氣告訴我,反覆地說:活下去,好好地活下去。
好吧,活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