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

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制造伍德斯托克/盘点胡士托

6.7 / 26,543人    120分鐘

導演: 李安
演員: 傑佛利迪恩摩根 李佛薛伯 艾米爾荷許 保羅迪諾 尤金李維 伊梅達史丹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ackie

2010-06-04 17:00:45

我們愛自由,我們在路上


       一位北歐的航海家說過這樣一句話:「航海是必要的,生命是次要的。」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李安的《製造伍德斯托克》。
    過程,才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並不是著重描寫音樂節上的見聞,所以很多認為這是一部有關那次著名音樂節的電影的人,看完後都非常失落。影片的評價也因此參差不齊。
    而李安正是抓住了舉辦這次音樂節的人們各種各樣的心理,非常細膩地把一個完美的過程展現了出來。有時候結尾不是那麼的重要,而恰恰是過程,才是我們應該認真享受的。就跟人生一樣,最後再怎麼樣都得一樣地死去,回首望去,讓自己不後悔,讓自己高興的,都是那些在路上發生的事情,無論是好是壞。
    那一代的青年愛自由,嚮往著美好夢想。他們反戰,他們反權威,他們愛好和平,她們嚮往愛,她們是女權主義者。這一切在現在看來是那麼的單純,那麼的不可複製,因為思想與青春的結盟是強大的。他們拋開了一切束縛,來到伍德斯托克,享受愛、自由與音樂。
    我們在路上,本身就是種自由。
    就像凱魯亞克那本《在路上》里寫的一樣,生活不會不斷地複製,主人公們永遠都在路上,結識新朋友,開著車全國到處跑,沒有目的的活著,雖然這些使內容讀起來很費勁,但正是這種後現代風格,體現了當時乃至現在很多人崇拜的精神——愛自由,在路上。
    李安在電影中想表達的或許就是這種享受過程的思考。沒有通往自由的列車,自由是靠自己爭取過來的。埃利奧特和家人朋友克服種種困難,製造著音樂節,最後如此的成功,難怪影片的最後他站在那裡不停地說:「真美,真美。」難道不應該嗎?
    什麼叫人生?難道只是一個乾巴巴的結尾嗎?不,不是。人生是一個過程,從我們出生那天起就已經在路上了。我們在路上認識各種各樣的人,發生千奇百怪的事情。為什麼會回憶,為什麼有故事可講,那是因為大多數人的人生不是被設計好的,我們並沒有因為知道前方道路充滿荊棘就放棄前進,而是抱著不知道的態度面對它,這才是平凡的人生。
    所以說李安的這部作品很像是一部公路片,一部包含了許許多多真正美好事物的公路片。它反映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人們的生活,其實這才是關鍵的,人們總強調伍德斯托克音樂節多麼多麼偉大,但若是沒有整個大時代背景,那種特有的生活和思維方式,它的偉大體現不出來。
    製造伍德斯托克的過程不光有和平,有音樂,有女權,有反戰,最關鍵的,還有愛。音樂節結束後的一天早上,埃利奧特和父親告別,他問父親:「這麼多年你是怎麼忍受媽媽的?」老父親停頓了一會兒乾脆地回答:「我愛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