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鬧鬧機器人

2010-05-01 01:21:04

戴安阿勃絲的幻像


 親愛的,我不知道死前

          你是否想玩孩子們的遊戲——相信你也玩過了

          遊戲裡,你沿著一道窄窄的花牆跑過

          你把牆看作山脊

          山脊兩翼沉浸在雪落的天幕中

          深不可測。。。。。。

 

 

 

 

          1971年的詩。她的哥哥祭奠她的死去。

 

 

 

 

         1971年7月27日,情人馬文伊斯夏爾打開了戴安阿勃絲的房門,發現她躺在澡盆利用刀片割斷了腕動脈。血水染紅了她的身體和池水,溢滿了房間。保守抑鬱症,肝炎和性病並發折磨的戴安用她的一貫充滿異端的行為方式結束了生命。正如她所言,「別人的痛苦你永遠不會了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把我們擋在了他的人生之外。她的傳奇不是一部電影可以說明白的。《皮毛》可能成為一部好電影,但戴安的人生和他的作品根本就不可能複製。聰明的苦布里克曾把戴安最著名的照片《雙胞胎》的意嚮用於他的電影中,或許那才是對阿勃絲作品的最好詮釋和致敬。

 

 

        《皮毛》並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傳記片。他只是對於究竟是什麼讓阿勃絲衝破了50年代束縛女性的規條,開始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藝術家潛能的這一過程的一種猜測。它沒有如人們所期望的那樣對戴安其後驚心動魄的人生過程和充滿痛苦的結束大書特書。只是給了我們一閃想像的窗戶,去透視究竟是什麼讓她的作品如此的不平凡。這位當代最著名的最受人爭議的女攝影家。 戴安和所有當時的中產階級家庭婦女一樣,過著順從,忍讓的生活,而她內心的聲音告訴自己,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而什麼是他想要的,恐怕她自己也說不清楚。直到有一天,一個謎一樣的怪人成為了她的導師,帶領她進入一個全新的邊緣人的世界。她對這個新世界興奮不已,低能,侏儒,連體雙胞胎,這些刺激者戴安的神經,使她從傳統的規條中解放出來,一直到自己作為一個藝術家的潛能。電影的結尾甚至是給人希望的,在戴安與高傲的裸體主義者的和解中結束。其後的歷程就靠觀眾的揣測了。

     

 

           電影只是展現了導演對戴安心路歷程的揣測。影片開頭處對她的評價是,Arbus,who lived from 1923 to 1971, is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one of the greateat artis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Certainly, her pictures changed the face of American photography forever.。。。。

 

 

         這位傳奇女性,具備了如此之多的時下流行元素:美麗的容貌,魔術師般的職業,夢魘般的作品,眼花繚亂的性生活,伴隨終身的抑鬱症,以及割腕自殺的收梢——任何一項都足以成為時下特立獨行的時髦標籤。

 

         這是《荒謬的真實》中的評價。似乎讓我們理解了好萊塢的用意。但這些都不會是真實的戴安阿勃絲。別人的痛苦你永遠不會了解。你的身邊或許會有許多許多的人。但在你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通常都不在。或者在那個時候,你也並不需要任何一個人。

 

 

           在看過她的多幅作品時候,我,真實的直觀的感受是,想吐。聯想起她在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中的作品,在當時,需要由工作人員每天去除人們吐在上面的口水。但無法抹去的是,看到照片那一刻,哪怕只有一眼,的震撼。作為一個攝影家,阿勃絲帶給我們的,永遠是令人作嘔的真相,她的作品是來自地獄的影像,粉碎了人們的天堂迷夢。而好萊塢,這個造夢的工廠去拍攝的她的電影,皮毛,我們能觸及到的只是皮毛。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