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安非他命--Amphetamine

安非他命/

5.5 / 741人    97分鐘

導演: 雲翔
演員: 白梓軒 彭冠期 梁敏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0-04-12 10:43:40

安,非他命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0號和友人一起在HK油麻地的一間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售票的姐姐溫柔地提示我們需要出示身份證明。入場後,我們驚異地發現,不大的場子坐了大概一半不到的觀眾,其中女性包括我與兩位友人在內不超過8人,其餘全都是大叔和白頭髮的爺爺輩,不解。
    出來後在M記和友人一邊啃豬柳蛋一邊似乎嚴肅地討論了劇情,但實際上卻控制不住地有點想吐槽……其實這是部講述了一個雙掰彎直、竟然有且只有兩段BGH的基片(強的不算)!然後,這部片再一次印證了果然基片中的女人就是礙眼,何況這個女人還長著一張酷似宋丹丹的臉!
    三語對白和裸男好像也成了這位導演的特色。不得不說,這一次的丹尼爾同學實在是完美小攻的典範,完美到單薄。尤其他面對卡夫卡一開始的白毛鬍渣民工造型,只頭一回的眉來眼去就決定不離不棄,只能說這大概就是真愛……吧。而開頭那狗血的相遇也讓人恍然在看臺灣風的言情戲碼(雖然後來的劇情表明這只是錯覺),我與友人在影院雙雙扶額。
    不過導演的重點也許不在於如何開始,而在於之後相處的過程。但丹尼爾對卡夫卡無條件的沉溺、縱容也讓人莫名。他愛上了,就可以包容他一切不完美的現在而完全不問他的過去;可以在他因攜毒被捕後想方設法地保釋他出局;可以在知道他吸冰後試圖用LSD轉移他的毒癮;甚至可以陪他一起吸冰……但朋友卻說,為什麼不強制一點幫他戒毒呢,愛一個人難道不願他身體健康嗎?也許是丹尼爾不願以任何行為來束縛愛人的意志。這樣的愛看似無私、令人感動,但那一絲的自以為是到底是滿足了誰,又安慰了誰。
    由於曾經被輪姦的心理陰影,卡夫卡對於丹尼爾由接受不能,到即使最後心理上愛了,生理上也不能。這樣的發展似乎有點像導演的上一部作品《永久居留》。事實上在影片開頭的部份,很多情節都讓人有種似曾相識的雷同感,但顯然,這部《安非他命》卻糅雜了太多的元素,讓人有點消化不良。其結果就是,你成了徹底的路人,注視著他們的故事,冷靜、漠然看著他們掙扎,為他們唏噓感嘆,卻少了一種共鳴,多了很多疑問。
    丹尼爾與卡夫卡的感情從一開始就充滿了不安份因子——對一次次承諾戒毒卻輕易又吸上的愛人的縱容;一次次背叛自己和愛人沉溺毒品的無能為力。其實男男關係也好男女關係也好,即使是沒有第三者插入,若是對出現的問題視而不見,也最終會令他們的關係終走入死局。但導演偏要在此時強加入一個女人來催化這種不安定,手法如此生硬,意圖如此莫名,使得之前兩人之間的一切態度都成為了諷刺。這時,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是雙;而他,畢竟是直。
    在所有有關精神與人格方面的描述中個人覺得最能裝X的一點便是:你可以讓角色做出任何匪夷所思的、極端的行為,來製造一種絕望、扭曲、或者悽美的藝術氣氛,而這一切都可以歸為精神問題。
    支離破碎的卡夫卡背著白翼以一種絕望的姿勢解脫了。方式是,將過去的自己殺死。因為丹尼爾太過完美,他的愛也是如此,更襯得卡夫卡的不自信,以致自我厭惡到最終殺死了自己。親手將那些骯髒且不堪回首的過去扼殺,此時的他只剩下對丹尼爾的愛情,似乎無比的純潔了。當然,最終他也去到了,那個可以心無芥蒂與丹尼爾結合的場所,將自己頹敗的肉身也完全的拋棄。
    這樣的結局也許是個HE也說不定。
    對於「安非他命」這個標題,也許是導演在玩雙關。除了作為一種藥品的名稱外,單看字面,會想到卡夫卡一直被人強調的所謂的「命」——他認為的沉重而註定無法改變的命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