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zwjun

2010-04-12 01:22:35

也說這部電影


有些問題人到了一定年紀總會問,所以天問也並非那麼獨一無二高不可攀,只是很多時候我們自己讓這些問題的意義消亡了,這樣的消亡未必有錯,但總有些人受不了折磨想要尋求解答,這些問題用最老土的表達來說就是:
人(我,世界,宇宙……)是什麼:
人來自哪裡?
人在做什麼?
人將到哪裡去?
耐著性子看完了《2001太空漫遊》,然後上豆瓣看了一點評論,末了很想釐清一下。這部電影其實並非很多人說的那麼好,那麼有震撼力,那麼深邃,那麼有哲理。感覺這些人都在說這部片子看一遍看不明白,自己是看了好多遍的,於中看出了哲理,驗證了自己所「了解」的某一種學說,然後很happy。看一遍不能明白後來明白了卻發現其實很稀鬆平常東西果真就比看一遍就明白了卻終身受益的東西高明?非要把一本書弄到人看不懂就是經典就是高明?好比現代詩,一個個小家子氣在那兒搔首弄姿言不及義,反而自覺高明,還大肆叫囂沒有知音沒人理解,這是活該!在我看來,這部片子純粹滿足了一些人意淫的心理——自己「看懂了」自己高明又博學而別人「看不懂」別人愚昧又無知。皇帝的新衣就是這樣從無到有的。於我而言,哲學不是硬想出來的,它都是一些很流暢很自然的問題,從最基本的東西進去,哲學裡漸漸就無所謂高深——哲學裡根本不存在高深,有的只是最基本的命題,只是越基本反而越難解答而已;縱觀所有學科,哪一門不是越到基本的地方反而越沒有答案?不過多數人喜歡標榜與眾不同,非以為自己能夠從電影中拼湊出一套自以為很高深的東西而別人不能,自己就很高明了。
整部影片有很多無聊的展示,在今天看來只覺好笑,因為確實很顯幼稚,姑且看在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作品而放過它一馬,因為或者這些展示於當時有莫大新奇,於此無可非議。但這種展示毫無節制以致於影響了影片的節奏,這節奏是緩慢到拖沓,比方說,最後兩三分鐘純粹的色彩變化真的有必要?換成半分鐘或一分鐘差在哪裡了呢?不是說節奏快就好,但至少不能拖沓。拖沓給人的感覺就是導演想表現一點什麼,結果發現其實沒有,即使有,光這種企圖就已經落入下乘了。非要硬想才能想到,雖然比那些硬想都想不到的要好一點,總歸不能算高,真正的高手都無需露痕跡,看到哪裡,自然想到哪裡,自然發散到很遠,看完了,回味,收益,雖然明白了,但還想再看,每次都能看出新的東西或重複同樣的感動,這才是經典,或者某些人錯用在這部電影上的「偉大」。這部電影標榜「這是讓你體驗的,不是讓你理解的」,在今天看來,這種感官上體驗的價值都在逐漸消亡,如果還不能讓人理解或不值得理解,不知所云或所云甚是無聊,那它的價值是否存在就是一個問題了。小說經歷了一些變化,從單純的講故事到從故事中說明一些問題表達一種看法到故事漸漸消亡而問題或看法凸顯。講故事講到巔峰了,無可超越了,又會發現不夠厚重,於是加入意義,意義越加越多,就漸漸遠離了故事,但小說畢竟是小說,它不能脫離故事,否則就是哲學書。即使哲學書也需把握好節奏。電影就是電影,你可以表現你想表現的,但你不能讓它靜止成為一幅畫或一張照片,即使你最後想說的只是一幅畫,這幅畫也應該是觀眾自己提煉出來的而不是你硬塞給他的。《2001太空漫遊》節奏的拖沓不能算是一種很成功乃至值得借鑑的風格,可能導演是想渲染一種氣氛表現一個命題,但方法有很多,唯一不能做的就是讓畫面成為「一個人走幾分鐘」「一艘船飛幾分鐘」或「幾種顏色的不停切換」,這就成了一個硬傷,成了導演處理乃至審美上的敗筆。
這部電影所表現的主題本身就不見得有多高明或超前,拉上了哲學和神秘主義就很高明?如果你真的愛哲學和神秘,去看哲學書啊,保證讓你滿足,就怕你想做演員中最好的歌手,歌手中最好的演員,到處不搭調。況且,本來有很多方式讓影片不那麼晦澀不那麼拖沓的,而導演偏偏沒能做到,這就叫失敗,明明一部很貧瘠的電影,再怎麼挖也挖不出東西來,偏偏有人跟風,跟風者,就是失敗中的失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