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月滿軒尼詩--Crossing Hennessy

月满轩尼诗/月满轩尼斯/CrossingHennessy

6.3 / 504人    Hong Kong:105分鐘

導演: 岸西
編劇: 岸西
演員: 張學友 湯唯 鮑起靜 朱咪咪 李修賢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0-04-11 20:52:26

從西樓到軒尼詩


有朋友發出個疑問,這電影看到底都沒見著半個月亮,何來的「月滿」?說法解釋很快就出來了,月滿是用以形容圓滿。李清照那樣的女詞人經常使用月的意象,岸西是個女導演,她不可能沒有想到這一點,據說本子最初叫「鏡花緣」。即便人們在前作《親密》中看不出花非花的意思,然而岸西的文藝做派一點都沒有更改,原來電影片名就提示了一個大團圓的結局(看67.4頁的書就知道結局)。反過來,這也是言不達意,故作矯情。

詞裡的西樓指代古代女子的生活空間,軒尼詩是今天香港的一條道路,如果按照這樣的軌跡比照下去,《月滿軒尼詩》必然是一部從頭到尾都在講女人的戲,女人的情感、女人的生活、女人的命運。不幸的是看到最後,我才驚覺影片是在講一名本土大齡宅男的心理成長。他那賴床不起的毛病和糊塗做事的習慣,明顯還有長大不的影子,說天真孩子氣更不為過。無論老媽姨媽新對象前女友,所有女性角色只是充當活躍的配角。從劇作本身來說,這點就非常不可靠。而從女性過渡到男性,岸西這次的「中西結合」實在造成了不小的理解偏差。故事的高潮點設置在婚禮,天降喜雨,直白得有些俗氣。個人的成長帶來情感的覺醒,真有這麼一回事?這個圓滿是主人公領悟到的人生之圓還是編劇之圓,看穿結果並不會太難。

很容易發現的一點,湯唯不像是女主角,她的戲份甚至不如演六十一朵花的老媽鮑起靜,後者毀妝的慘樣和之後的嬌羞狀當真是大搶風頭。其次,兩個女人的感情收穫沒能齊頭並進,老媽那段有很多細節鋪墊,性格鮮明;愛蓮那段就游離在外,時隱時現。張學友突然一通感慨發作、說出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其實不過幾面之緣和紙上得來的東西,想想未免有點唐突。最後可以說它沒有情懷沒有市井更沒有小聰明,導演更喜歡把電車放在對白里,茶餐廳是為了帶出神秘的印度人,夢境幻覺的利用更是太過呆板,十分刻意。

也許一個愛情小品只需要輕鬆活潑,不用承擔多餘的教育功能,只是無需設置高標準,《月滿軒尼詩》依然有很多不對味的東西。兩個不來電的主角,更接近內地國情的大齡青年相親。笑料生硬或默契全無,幾幕對話走過場,往復重來,沒有多少技巧可言。若說這年頭缺乏合格滿意的港產愛情片是事實,但無論如何也不至於要淪落到以次充好。

那段不知所云的情感障礙戲真是一處理解障礙,一個只會動拳頭的大陸男子,一個能看破結局的偵探小說迷。前者怒氣沖衝出現,一方暴打、一方求饒,這些都不算意外,意外的是居然蹦出一句你能讓她笑麼。說實話,真不知是誰對生活的觀察理解有侷限,反正我沒能體味出那個太過尋常的「哈哈哈」里居然還有文章可讀。如果大笑後的愛蓮只有暴露了一顆蛀牙,那在張大嘴巴後,這部電影的蛀牙就不只一顆了。至於軒尼詩,那真是可有可無。有電車經過的地方,港島真的太多了,這部軒尼詩沒能體現出它所應有的代表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