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裂縫--Cracks

裂缝/迷恋对象/裂

6.7 / 17,494人    104分鐘

導演: Jordan Scott
編劇: Ben Court Caroline Ip
演員: 伊娃葛林 茱諾坦普 瑪莉亞瓦維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常夏智久

2010-04-10 23:28:18

我的崇拜,我的姿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魚塘旁有條小路,我一個箭步跳過去,對兩個弟弟說:「hey,我們走這邊!」大一點的弟弟面無表情的說:「我不走那邊,太髒了。」然後就頭也不回的逕自延著馬路走了,小一點的弟弟回頭看了看尷尬的我,也跟上了他,剩下我一人在魚塘邊呆站著,回到家以後,我根本沒心思理會母親關於我都是泥的鞋子的抱怨,充滿了挫敗感和恥辱感。那已經是快20年前的事了,可是我如今還清楚的記得失去權威感後自我認同出現的那道沮喪的裂痕。
    影片的簡介提到了兒童陰暗面這個關鍵詞,我覺得也許是表達不準確或者是翻譯上的不妥當。這片子並未通過兒童描繪反映慾望等人性原罪的主題,實際上,電影表現的是自我認同在各個層面遇到的問題挑戰。
    童年階段的自我認識,很大程度的依賴於周圍群體的評價反饋,尤其是取決於父母師長的認同或否定。這個歲數的我們,多少需要一個偶像。所以,我們不難理解一個隊長對於跳水隊的意義,她不僅是一個標準,還是女孩們的精神領袖,而這位領袖,帶領著他的隊員們,像神一樣的崇拜著既美麗成熟,又充滿冒險精神進取的年輕教師。這很正常也很自然,只是這原本和諧完美的模式,突然出現了一道裂縫。
    Fiamma的出現就是這道裂縫,起初,Fiamma給MissG帶來了巨大的驚喜,卻給黛比的地位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其它隊員們也因為這個新來的標準而感受到或多或少的衝擊。與預想的不同,黛比能夠控制自己受冷落的挫敗感,雖然她為此很煩惱。但是在她發現高傲的Fiamma竟然一次次的漠視MissG的地位及關愛,而以往淡定從容的Miss G竟然一反常態的追捧著她時,黛比還是控制不住了。她無心追究那個冒險故事是否正真屬於MissG,她強烈的情感告訴她——Fiamma不能這樣,更不能這樣對MissG。MissG不僅僅只是她們親近的教師,她幾乎是女孩們心中的神,是自己長大後的美好版樣,是外面花花世界的投影像徵。為了MissG,她甚至願意接受這個外來威脅的存在,只要她不要破壞這美好的平衡,尊重這個team。可是Fiamma對這個根本不屬於自己的team根本不在乎,她更不願意去理解體諒這群女孩的信仰問題。女孩們的裂縫在此劇烈擴大,不能再讓這個女孩繼續破壞這個團隊了。團隊就代表著一種穩定和諧歡樂的存在形式,凡是威脅到這個相處模式的人,都應該排除。於是,女孩們用一種還算和平的方式,把這個不和諧因素送走了。
    MissG原本很享受和孩子們一起的日子,給與孩子們認同感的同時,她收穫的滿足成就也讓她歡欣鼓舞。Fiamma幾乎是她幻想世界裡走出來的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她激動而迫切的需要和她接近成為朋友,這樣會讓她更加真正的是「她自己」。可是Fiamma絲毫沒有任何親近她的意思的時候,她失落焦慮得不知所措,因為Fiamma的冷漠鄙夷已經不是兩人關係的裂縫,而完全是她自我構建世界的裂縫。已經不是孩子的MissG對自我的構建,竟然完全來自於虛幻的臆想,這點和她們的孩子一樣,她也需要孩子們讓她覺得自己的夢是真實而美好的。可Fiamma總是在角落殘忍的提醒她,一切都不是她所描繪的那樣。這樣的結論怎麼能讓人安靜的接受呢,當你堅信的自我不是自我的時候?面對那個讓人失望的自我,誰不會緊張得兩手發抖呢。
    MissG有著詩一樣的語言,措辭蘊含飽滿的激情與渴望,但她的鼓勵所教導出來的孩子,似乎並沒有什麼過人的跳水技術——從隊長黛比第一次的表現可以很明顯的判斷出來,而在Fiamma出現後,整個隊伍的水準都提高了——從隊長黛比和Fiamma的再次表現可以很明顯的判斷出來。於是最激烈的一次碰撞出現了,Fiamma想要參加校際比賽的願望讓MissG窘迫得很,「這麼久了,一次比賽都沒參加,那你們的訓練是為了什麼?」一個問句否定了那麼久的訓練,也否定了她所有的努力。MissG尷尬的回答:「因為我覺得你們沒準備好。」「那我們覺得我們現在準備好了。」兩個女孩異口同聲的回答,MissG不可侵犯、完美無缺的形像已經不只是開裂而已,已經黯淡得不經推敲了。女孩們都沉默了,惱羞成怒的她只能憤怒的離去。
    最終的結果在觀眾的預想中了,Fiamma在失望的G女士懷裡死去了。她通過Fiamma的死亡換來了內心的平靜,只是這平靜的假像在女孩們的叛離後再次裂成碎片。
    偶像崇拜是很有意思的一種心理,我們試圖接近我們崇敬的人,我們膜拜他,我們為他甘願鞍前馬後的奉獻,我們希望通過做朋友而獲取他們哪怕少得可憐的認可。實際只是我們需要一個堅定的典型來依靠,支撐我們脆弱的夢想和現實中搖擺的自我形象。在這個典型崩塌時,我們也迷失在森林裡,像瘋子一樣的失控憤怒,或者在那個偶像無法接納我們時,我們將他殺死。永遠殺死。
    電視節目裡說到一個幼稚園裡的孩子「被崇拜」,其它孩子刻意的為他服務,餵他吃飯,替她拿書包,甘願做他的僕人。老師們不解這樣的現像是為了什麼。實際們孩子們只是需要一個人被崇拜,至於被崇拜的人是否值得被崇拜,他們不在乎,因為我們讓他被崇拜,我們讓他高高在上。更有意思的是,同電影一樣,這樣的現象不是只存在孩童中,在一場場荒謬的造神運動中,在我們脆弱的心理,誰沒有依賴偶像來逃避現實,維持穩定呢。
    最後,扯句無關的,怎麼我覺得Fiamma最後跑進的那個森林的入口似乎在愛麗絲夢遊仙境裡出現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