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很想吃花生

2010-04-10 06:34:02

就在後天!


除開片中時而閃現的官僚主義,二愣的英雄主義,做作的愚蠢愛情,基本是完美的電影,但是,太溫和,太和諧,太有希望,災難來臨,人禍會同時到來,太高估了人類的智商,局部的受害者會去佔領其他的安全地帶的,而戰爭和毀滅是不可避免的!
而那一天,就在後天!
片中米國人低下高貴的頭,蜂擁向墨西哥之類的第三世界國家,影片也極力渲染了這個畫面,讓人不禁發笑,墨國封鎖邊境,知道美總統免除拉美國家所有債務才開放邊境。
我的疑問是和平時代他們養的那麼多那麼強大的軍隊呢?去哪裡了,武器呢?難道只是負責疏散和維持秩序嗎?
不會的,這個世界上,力量就是一切!說到底,我實在對人類的道德和秩序樂觀不起來,災難來臨,人禍必然發生,必然加速滅亡。
另,我對片中的英雄主義很不以為然,後來那個牛逼哄哄的父親一再強調是為了兌付諾言,好吧,信義!這個就昇華了。我也認同,為一諾,死些人又何妨!反正死的是別人,他人。

——————————我是線——————————————
一些資料:
科學家證實電影《後天》的結局並非虛構,大西洋洋流只需停止幾個月就可以讓北半球加入「迷你冰河期」。

  在電影《後天》中,僅僅幾周的時間,世界就進入了新的冰河時期。如今研究表明,《後天》中的「冰河時期情節」離現實已經不遠。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的威廉·帕特森(威廉 Patterson)和他的同事們通過研究發現:只需停止北大西洋環流幾個月就可以使北半球進入「迷你冰河」期,先前的研究工作認為該進程的時間將是幾十年。

  據有關資料顯示,大約在12800年前,北半球曾一度進入「迷你冰河期」,持續時間長達1300年。科學家們稱這種現象為「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末次冰期向全新世過渡的急劇升溫過程中最後一次快速降溫變冷事件)」,並且暱稱其為「地球大冷凍」。

  有地質證據顯示,當時美國北部的阿加西斯(Agassiz)冰川湖水沖破河堤,流入北大西洋和北極海域。正是這股淡水洪流的猛然注入引起了「地球大冷凍」。這洪流不管是從量上,還是從強度上,都要比美國北部五大湖(North America's Great Lakes)全部相加來得更多,更為猛烈。它沖淡了北大西洋傳送帶(North 大西洋 conveyor belt)(大西洋的經向轉向環流有時被稱為大西洋傳送帶),使環流逐漸停止。沒有海洋環流的調節,北半球的溫度呈直線下降,到處冰天雪地,人類文明也走向分離。之前來自格陵蘭島(Greenland)冰核的證據指出,當時氣候如此急劇的變化持續將近了十年左右。目前新數據顯示,這種氣候急劇變化太過唐突,其過程只用了幾個月、一年或者至多兩年的時間。

  帕特森和他的同事們已經製作出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地球大冷凍」記錄,這些記錄是從愛爾蘭島古代湖泊Lough Monreach上獲取的泥巴核中研究出的。他們使用解剖刀,將泥巴核從核心部份一層層切開,大約每層只有0.5毫米厚,代表了一個月到三個月的時間段。每層中的碳含量顯示了該湖泊的有機物生產能力,而氧含量則反映了該湖泊地區的溫度和降水情況。在「地球大冷凍」起始階段,他們的記錄顯示,將近幾年的時間內溫度急劇下降,與此同時湖泊有機物生產能力中斷。不僅如此,「地球大冷凍」末期的同位素記錄還顯示,湖泊和氣候恢復大約花了將近兩個世紀的時間。帕特森說:「恢復時間長達兩個世紀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海洋和大氣環流重新啟動需要時間。」

  在歐洲科學基金會(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以北極和人類為主題的會議上,帕特森向與會人員展示了研究成果。他說:「這就像把現在的愛爾蘭瞬間移動到斯瓦爾巴(Svalbard)群島位置,在一個極短的時間環境就迅速變冷。」展望未來,帕特森說:「地球大冷凍」還有可能在發生。「如果格陵蘭島冰原迅速融化,這將是一場災難。」

  據了解,這項研究只是來自歐洲,俄羅斯,加拿大和美國的38個個人研究隊伍組成的歐洲科學基金會EUROCORES工程的一部份。該工程將包括人文學科、社會學、醫學、環境和氣候學在內的各個研究領域科學家們帶到了一起進行溝通協作,是各學科間主動交流合作的極致表現。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作者:赫娉 譯自科學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