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怒漢--12 Angry Men

十二怒汉/怒汉/十二怒汉

9 / 863,954人    96分鐘

導演: 薛尼‧盧梅
編劇: 雷金納德羅斯
演員: Martin Balsam 約翰弗德勒 Lee J. Cobb E.G. Marshall 傑克克盧格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ugarcube

2010-04-06 22:27:47

並非人無良,而是人無能


  這片子到底是講什麼的呢?
  
  有人認為這是美國的主旋律,是在歌頌美國的法律制度
  有人認為它表現了正義的力量,或者說是合理質疑的精神
  也有人覺得它很好的詮釋了企業管理和組織行為學中的技巧
  .....
  
  我覺得影片的深意並不在此。這片子就是對人的諷刺,具體說是對人的侷限的諷刺,我們無法知道真相卻仍然要做出判斷。在生活中也是一樣,我們都被迫在資訊及其有限的情況下選擇自己的行為,很多情況下我們能應付生活,但不少時候也會犯錯。影片中的情景只不過比較極端,12個人要在根本無法目睹事件的情況下憑藉幾個人的證詞對一個孩子的生死做出選擇。其中人的侷限即來自於對事件資訊的不了解,也來自於個人本身的經驗和背景。當X號和兒子關係緊張,Y號和被告一樣來自平民窟...你能指望這些人做出完全客觀的判斷嗎。
  
  有人認為最後正義勝利了,孩子的冤屈被洗清了,我是完全不讚同的。影片並沒有告訴我們真相。在我們不知道真相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判斷12個人在經過一下午討論後得出正確結論的機率就一定比一開始憑感覺得出的大。無可否認,合理質疑是好的,但人的理性未必比權威更可靠。陪審團的那位老人提出那位老者證人的證詞可能出於自我表現欲,那我們的8號的孤軍奮戰為何不可能也是一種表現欲的釋放呢(不管它是意識的還是潛意識的)?從11:1到0:12這真的是正常現像嗎,有多少人是真的被8號說服了呢,有多少人又是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呢,又有多少是為了早點結束而放棄初衷,只是他們沒有勇氣象X號那樣把真實想法說出來,抑或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為什麼最後就沒有人反過來質疑呢,無罪方的推理也未必無懈可擊啊。可能的原因是戰局扭轉一次是容易的,再想扭轉過來就難了,而這就帶入了不對等的可能性。民主未必一切都好,導演是在諷刺這一點的。心理學研究已經表明群體決策未必比個人決策更好,而通常是更激進或更保守!這種遺憾並非因為人無良,而是因為人無能。
  
  我認為這是部諷刺片,諷刺美國精神,就像導演後來的《電視颱風雲》一樣。當然也可能我錯了,電影也未必只能有一種解讀,尤其是如此經典的電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