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歲月神偷--Echoes Of The Rainbow

岁月神偷/1969太空漫游/EchoesOfTheRainbow

7.4 / 2,389人    117分鐘 | Germany:120分鐘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Germany:120分鐘

導演: 羅啟銳
編劇: 羅啟銳
演員: 任達華 吳君如 李治廷 蔡穎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0-03-25 08:02:26

《歲月神偷》:偷回港片失去的味道


前不久採訪朱茵,談及香港電影這二十年間的沒落,她出乎意料的提起了《歲月神偷》這部電影,說在柏林的獲獎讓所有人都很開心。
當時我十分不解,一來水晶熊不過是非競賽單元的一個無足輕重的小獎勵,二來這部電影和朱茵本人可以說是毫無關係。但今天,當我完完整整的看了這部影片才明白,原來對於幾代的香港人來說,它意味著的是一種情懷,一種記憶。

浪漫主義的情懷
這部電影改編自羅啟銳導演自己的文集,也取材自他的家庭故事。朝花夕拾,以小見大,在這樣一個極具詩意的名字背後想表達的意思是:「在幻變的生命里,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據說片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導演的親身經歷,比如戀上富家女、失去哥哥,而他亦是在用電影的形式來紀念他的親人。
作為一個普通的影迷,我無從考證羅啟銳的出身是否像片中的羅進二一樣貧寒,但可以肯定的是,七十年代港大畢業,八十年代留學美國,就讀最好的三大電影學院之一NYU,這份經歷令他早已成為香港菁英文化的代名詞。他、張婉婷、許鞍華等人有著一樣的人生軌跡,而他們的電影也因此有著共同的特徵,即在不忘反映現實殘酷的同時,又總免不了要做浪漫化的處理。在他們的身上永遠看不到對現實的嚴厲批判,而是凸顯著一種中產階級特有的浪漫主義的情懷。
《歲月神偷》也是如此,而且還高明的選取了一個兒童的視角來看待這戶位於深水埗的普通家庭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香港社會裡所經歷的坎坷。影片又名《1969太空漫遊》,而1969則是香港社會最黑暗、最動盪的一段時期。官員貪污腐敗,警察亂收保護費,醫院的護士打針、遞水也要收錢,加上大陸文革動盪的波及,香港民眾的生活十分艱難,這些在電影中都清楚的看得到。但通過孩子那戴著魚缸的視線所看到的變形的社會則大大緩解了這種直面慘澹人生的苦楚,彷彿收保護費可以當作鬼佬差人逗小孩倒背26個英文字母般的遊戲,而失去親人這麼可怕的事情也在孩子將偷來的夜光杯、米字旗、齊天大聖一一填滿「苦海」的行動中得到了最浪漫的化解。哥哥死後下葬在優美靜謐的西式墓地,這當然不是《細路祥》一樣的草根情懷,而是《天水圍的日與夜》式的溫馨。也許單純是善良的人性根本無法解決現實的冷漠與痛苦,但正如魯迅為《墳》的結尾插上的野花,電影也需要這麼一個光明的尾巴來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一絲浪漫主義的情懷。

許久不見的純愛
《歲月神偷》中白紙一樣的純潔愛情是香港電影多年以來都不曾有過的了。試看這些年的港片,以葉念琛的「愛情三部曲」為代表,港女通常都令人厭煩。用林奕華的話說:「外表均只能以中庸形容,然而對待追求者時,卻無一不擺出公主中的公主,女皇中的女皇的嘴臉和身段。」男主角也不落下風,森美、王祖藍這些樣貌猥瑣之流亦常常出沒在螢幕上,扮富家公子和花心大少。
《歲月神偷》則不同,縱然草根男和富家女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階級鴻溝,但影片卻給這對少男少女留足了表現的空間。不僅有「double rainbow」和「熱帶魚的記憶」,更有公主離去,王子倒下,鮮血滴滿白玫瑰的煽情橋段,唯美得讓人覺得是在看韓劇。至此,羅啟銳的中產階級菁英意識再一次凸顯了出來,讓愛情拋離現實的諸多枷鎖,只留下最美好的一面給觀眾看。這樣的純愛在當下社會可以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別說是香港,就連內地也早已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商業大潮的侵蝕下變了模樣。太多如江蘇衛視《非誠勿擾》那樣找來「要在寶馬車后座哭泣的女人」大做文章的節目就已經證明了當下這個社會價值觀的墮落。因為沒有,所以才彌足珍貴,才讓《歲月神偷》裡的愛情這樣的觸動人心。

相濡以沫的溫情
但《歲月神偷》到底不是《love story》式的愛情故事,影片更動人之處在於一家人的相濡以沫和鄰里間的互助互愛。
雖然谷德昭的一口上海話講得並不標準,但他已經在無形中透露出一個資訊:他們是上海移民。上世紀40年代中到50年代初,因為時局動盪,大批手工純熟的上海裁縫師傅和理髮師傅陸續遷移香港,他們所留下的洋服字號在香港叱吒風雲五十年,如著名的培羅蒙、W.W.CHAN&SONS等,而上海髮廊曾經更是遍佈香港的大街小巷。這些新移民和本地街坊融洽相處,晚上坐在一個屋簷下露天吃飯,「五大七小」一起看電影,這讓我想起多年前梁家輝和梁朝偉演的《難兄難弟》,也是一幫鄰里之間,整天喊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口號。《歲月神偷》雖然沒有把口號喊的多麼嘹亮,但共同分享好菜等細節之處已經將這種在「都市森林」鐵門對鐵門的冷漠中逐漸消失的街坊人情味恰到好處的重現了出來。
親情更是一顆催淚彈。母親帶著患上血癌的兒子四處求醫問藥,而父親為了讓哥哥輸上新鮮血液不惜當掉陪伴多年的婚戒。當吳君如輕輕撫摸任達華手指上深深的戒痕,那一幕也讓親情像刀一樣深深地刻在了觀眾的心裡。

回歸的香港精神
不用科技,沒有神功,《歲月神偷》訴說的只是一個發生在香港基層家庭的故事。但面對艱難的生活,在那些小人物的身上卻充分體現出了刻苦耐勞、自強不息的香港精神。
羅啟銳說,近年香港社會上充斥了負能量,「80後」面對困難,感到迷惘,或者只懂得抱怨,令他回想六十年代時,面對的困難更多,還不是憑信念,想方法渡過難關。影片中「羅記鞋店」的招牌就是他送給這些年輕人的一個再明顯不過的暗示——「鞋」字半邊「難(難)」,亦有半邊「佳」。就像吳君如飾演的母親常說的那樣,「一步難,一步佳;難一步,佳一步」,香港人就是在這樣的樂觀精神中走過了幾十年,經歷了經濟的騰飛,也經歷了金融危機、SARS的肆掠。「做人總要信。」羅啟銳正是要借母親之口告訴人們這樣的道理。

六十年代流行搖滾樂隊Monkees的老歌在影片中幾度響起,「我想要自由,像那天際飛翔的青鳥……」影片的最後也藉著天空中出現的「double rainbow」來憑弔一個業已消逝的時代。然後,我們在浮躁的空氣中再次呼吸到了久違的那種屬於香港的感覺,至此一座城市也終於找回了它那被歲月偷走的味道。
最後我想說的是,《歲月神偷》絕對是《天水圍》之後最好的港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