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極限遊戲--Gamer

天地逃生/真人游戏/公民游戏

5.7 / 139,640人    95分鐘

導演: 馬克奈維代 布萊恩泰勒
編劇: 馬克奈維代 布萊恩泰勒
演員: 艾莉森拉曼 傑瑞德巴特勒 麥可‧C‧霍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烏鴉火堂

2010-03-21 11:47:07

穿越時代的危險遊戲



 
     現在越來越搞不懂中國引進電影的策略了,3月的電影市場好比上世紀90年代的錄像廳,世界各地,五味俱全,葷素搭配什麼類型的都有,魚龍混雜。並不是說《天地逃生》不好,而是這樣血肉橫飛、粗口露點比比皆是的電影是否對謝絕分級的中國電影市場口味過重?嚴肅的來說,《天地逃生》這樣的買斷電影,尤其是在3月五花八門電影扎堆的檔期來說,是很難得到足夠的重視的,更何況電影在一個新穎立意的基礎上最終沒能逃脫好萊塢流水線產品的命運。

 

    首先電影的角度很棒,未來網路遊戲真人化的觀點頗為新穎。故事講述了在了不太遙遠的未來,被囚禁在死囚區的關押犯Kabel,無意中成為了那個時代里流行文化的英雄人物。因為每週,全數世界數以萬計雙眼睛正通過網上的一款名為《兇手》(Slayers)的極端暴力的多人在線遊戲,收看他同其他數百名罪犯的生死拚殺,這款遊戲是由科技天才 Ken Castle發明的。在這位能操控遊戲人物一舉一動的年輕富有的玩家眼裡,Kable只是一個虛擬角色。而對這款帶有高科技奴役色彩遊戲持反對態度的人們來說,Kable成為了在戰鬥中崩解發明者Castle的關鍵因素。


   乍一看這個劇情是不是相當眼熟,不錯,如果你看過州長的《過關斬將》、斯坦森的《死亡賽車》、甚至是去年的《殺人錦標賽》和吳宇森舊作《終極標靶》,你都可以從本片中找到其他前輩們的影子。而《天地逃生》把一個老套的故事框架套上了一個新鮮的分身,就好比一個造型別緻的房子頗為引人矚目,但開門一看家裡面還是舊傢俱。
  
    電影中新點子就是將網路遊戲真人化,一個個玩偶一樣的血肉之軀充當遊戲中的人物接受玩家操控。片中出現了兩種風格的遊戲,喜歡玩遊戲的玩家對此應該毫不陌生,一種是主角參與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FPS),另一種是模擬類遊戲(SLG)。二者看似關係不大,但是其中都包含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資訊,那就是一個個沒有靈魂的軀殼在遊戲中接受他人的操控,人性的自由與意志被強制的抹去,變成了一具具行屍走肉,而隱藏在現實中的則是操縱者猙獰的面貌和被操縱者哭泣的靈魂。這也許是對現實網路世界的一種諷刺,此舉無疑在電影中和乃至遊戲世界都得到了最大的發揮,要比片中血腥的戰鬥場面和鮮亮的裸體MM更加引人矚目。

 
    但是《天地逃生》並沒有在討論人性方面大做文章,反而一味的進入到了狗血的劇情和視覺上的狂轟亂炸。電影的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一句話:劇本太差。要說本片前半部份確實猶如遊戲一般,不光是動作部份,連劇情也一樣。本片把一個《肖申克救贖》般的故事照搬過來,大刀一揮,砍掉了其中的精華,把只剩下一個只有電子遊戲程度的故事包入其中,為了給大量的動作戲讓路。情節發展之快令人咋舌,主別說人物塑造和台詞演繹,連最基本的劇情都缺乏創意靈感和精心佈局。一切都是平鋪直敘,沒看開頭也知道結尾,一個小學生能編出這樣的劇本也不難。

 
   再說動作部份,華麗的特效和火爆的槍戰比較精彩,畢竟在平時在遊戲中出現的東西在電影裡由真人演繹的場面並不多見。搖滾樂和連場的激烈槍戰在電影裡融合的不錯,顯得動感十足。血腥場面也比比皆是,本片的導演似乎對血漿和肢體有著強烈的厚愛,誇張的血腥鏡頭讓人感受到除了視覺震撼,還有真人遊戲的殘酷。可惜電影后半段明顯動作戲份降價,只是一些簡單的陰謀揭穿和逃生部份,幾乎與前半部份形同兩部電影,結尾也十分無力,一個千古不變的正邪大戰的結局竟然如此簡單的結束,不免有些偷工減料之嫌。

 
    本片的導演不得不提,馬克·耐沃爾代和布萊恩·泰勒個人風格很重,cult電影《怒火攻心》系列就出自其手。所以在片中看到華麗的場景變換和鏡頭的快速切換並不感到意外,電影風格很像MV,除了金屬風格極為濃重的戰鬥場面,就是在模擬遊戲中色彩斑斕鮮亮的畫面了。可惜電影不像《怒火攻心》那樣cult味道濃重,所以強烈的個人風格在此有點喧賓奪主的感覺。傑拉德·巴特勒還是一如既往的硬漢形象,而女主角也像其扮演的角色一般,就是一個遊戲花瓶。


    雖說《天地逃生》有著很新穎的點子,但是本片並沒有像《駭客帝國》那般深邃和具有時代意義,簡單的故事情節和虎頭蛇尾的情節設置,這一切都淹沒在誇張的視覺風格中,使得電影最終沒有成為一部里程碑似的作品而最終淪為商業流水線的過眼雲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