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非法正義--The Road To Perdition

毁灭之路/末路骄阳/非法正义

7.7 / 284,339人    117分鐘

導演: 山姆曼德斯
編劇: Max Allan Collins Patrick Marber
演員: 湯姆漢克斯 泰勒賀啟林 保羅紐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0-03-08 17:19:38

一路地獄,一路天堂


Sam Mendes的《毀滅之路》(Road to Perdition),既是明星雲集,不乏動作場面的商業作品,也是一部值得細細品讀的,電影藝術的完美結晶。這部影片改編自Max Allan 科林斯與Richard Piers Rayner創作的同名漫畫書,男主角是號稱「死亡天使」的黑幫高級殺手Michael Sullivan。電影於2002年7月公映之後,有影評人認為當年的奧斯卡季已經提前來到。在之後的幾年中,原作者又推出了2部續集《煉獄之路》(Road to Purgatory)和《天堂之路》(Road to Paradise),從書名中,不難看出這個故事有著濃厚的宗教色彩(Road to Perdition亦可譯作「地獄之路」)。據悉科林斯曾經計劃親自改編和執導這兩部續集的電影版,我沒有讀過漫畫書,不過在我看來,《毀滅之路》的電影實在是一個完整獨立的故事,6個星期的旅行,一路通向地獄,也一路通往天堂,而在影片的結尾,路也已經終結了,硬要繼續講,恐怕會破壞前作的完美。

當時年僅30多歲的天才導演Mendes,驚世處女作《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一舉成名之後,選擇了這個黑幫復仇的故事繼續證明白己。這位倫敦戲劇舞台界的才子似乎卻對美國人在上個世紀的精神變遷有著執著的興趣,這一次他的目光指向1931年的芝加哥,經歷1929年的黑色星期四,美國正處於經濟大蕭條的深淵裡,也帶來了社會治安和道德體系的分崩離析,關於這一題材的影片,著名的有《邦妮和克萊德》(Bonnie and Clyde),亦是一部公路犯罪電影。

情節看似簡單的《毀滅之路》,其實是一部歷史痕跡非常濃重的作品。除了故事背景之外,影片對於時代面貌的還原亦做足了功課,無論是Tom Hanks與Jude Law相遇的小餐館,還是公路上揚起的塵土,都費了許多功夫。Sullivan驅車進入芝加哥時的場景,動用了一百多輛老爺車,在藝術指導項目上贏得了BAFTA,也提名了奧斯卡。相比技術的認真,更令人讚賞的是背後的內容細節。其後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場面,是小Michael坐在休息室內等待父親的消息,放眼望去,廣闊的大廳中坐滿了擠擠攘攘的人群,畫面中滿是黑色的衣服與白花花的報紙——他們都找不到工作。不少看似無關主線的細枝末節都折射出時代的風貌,將片中角色的困境埋藏在美國曆史上最黑暗的時局之中,雖然他們是愛爾蘭的移民,卻與美國的社會命運微妙相連。在影片的結尾,1931年的冬天過去,春天即將來臨,小Michael也過上了安寧的新生。在故事之外,影片本身沒有明示的,是即將到來的1933年,Franklin Roosevelt上台,黑暗後的黎明近在咫尺。其後二戰爆發,各國遭受重創,遠離戰場的美國從此成為世界霸主。

Mendes的電影,題材其實十分廣泛,但是都烙上了鮮明的個人印記。雖然是舞台劇出身的導演,大螢幕上卻能表現出強烈的視覺化風格。在他的影片中往往不難找尋那些熟悉的意象,危機潛伏的餐桌,充滿暗示的門窗,並且被賦予特殊的表現力。對於《毀滅之路》來說,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個意像是水的無處不在。水在Mendes的電影被賦予各種含義,在《美國心玫瑰情》的浴缸里充滿刺激和誘惑,又在《為愛出發》(Away We Go)的海邊盡顯溫情與浪漫。而在本片中,水在漫長的冬夜顯得冰寒徹骨,往往預示死亡的恐懼。比如保存屍體的冰塊輕聲滴落,槍戰之夜的傾盆大雨,暗房裡的紅色液體,還有多起浴室中的謀殺。尤其是老Sullivan的死亡,是本片中最具個人視覺風格的一組鏡頭,翻滾的海浪倒映在窗中的玻璃之上,觀眾的雙眼都被海水與父親的臉遮住,浪濤聲掩蓋了畫面底層光線的細微變幻,槍聲突然響起。

《紐約時報》的影評,稱本片為一曲「視覺交響詩」。當時擔任攝影指導的Conrad L. Hall已經76歲高齡,Mendes的前兩部作品均由其掌鏡,幾乎天作之合,而且都獲得了奧斯卡,可惜在拍完本片第二年就不久人世。這部遺作是Hall的一次完美謝幕,不同於《美國心玫瑰情》中90年代中產階級郊區生活的神經質畫面,1931的芝加哥冰冷、壓抑,本片的色調在光影的渲染下顯得既陰暗又迷人。Mendes對視覺一向有著完美主義的苛求,他的影片,畫面往往都經過了精心的過濾。雖然本片是一部黑幫電影,卻不顯出一絲骯髒與雜亂,每一處細節都精緻無暇,幾乎每個鏡頭的構圖與光線處理都可以拿出來作為課堂的分析範例。比如通過圖中的這個鏡頭,父子之間的情感疏離不言而喻。為本片配樂的是Mendes的老搭檔湯瑪士 Newman,一位非常出色的電影作曲,他創作的音樂既優美又與劇情完美融合,影片的片頭,即用充滿凱爾特風情的音樂點出主人公的出身背景,Jude Law駕車現身的時候,旋律忽然變得妖艷鬼魅,令人不安而栗。

《毀滅之路》中呈現出電影視聽藝術的誘人魅力,在貫穿全片的兇殺場景中猶未華彩,因此,至少007的fans可以無需擔心Mendes對於動作場面的掌控能力。小Michael的偷窺,影像混亂,模糊不清;秘密信函事件,緊繃的場面配上門外傳來的歡暢樂曲;會計師一段,老Sullivan拉上暗紅色的窗簾,整個房間即刻成為殺戮的舞台……當然,最著名的還是雨夜裡的槍戰華爾茲,在這場戲中,所有的現場音效都被過濾得一乾二淨,只留下瓢潑大雨,悲情的配樂,以及沉默的舞蹈,猶如武俠小說般寫意,又如義大利歌劇般恢弘。這是老Sullivan與Paul Newman飾演的John Rooney之間痛苦又無奈地對決,Mendes完全剔除了暴力場面中血腥與殘忍的一面,這樣的處理,也是兩個人物之間情誼與仇恨的準確註腳,渲染出人物的命運悲劇。

這部影片所可能引起的反對意見之一,我想是對於男主角,老Sullivan的身份塑造。Mendes選用了氣質正派的Tom Hanks來飾演黑幫殺手,劇情的改編又完全剝離了主人公身上的道德缺陷,反而令觀眾感受到他是一個正義的符號,可能也會有觀眾難以體會到主人公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跟著走上的是什麼樣的道路。其實從一開始,這個故事就幾乎拋棄了黑幫電影中常見的善與惡的論題,正如影片最後的旁白。在我看來,本片雖然有黑幫網路的背景,主題其實更多是關乎一個家庭面臨生存絕境的掙脫與反抗。影片中的「地獄」與「天堂」,固然有著宗教符號上的意義,但是亦可指代人物的生活處境。

http://www.pub8.net/review/road-to-perditio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