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隔離島--Shutter Island

禁闭岛/不赦岛(港)/隔离岛(台)

8.2 / 1,465,495人    138分鐘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Laeta Kalogridis 丹尼斯勒翰
演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馬克魯法洛 班金斯利 艾蜜莉莫蒂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值得表揚

2010-03-01 11:27:48

既怕生又怕死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當悲劇發生,無法面對的時候,你可以瘋掉,或選擇瘋掉。如果你不選擇瘋掉,你一定會瘋掉。其實就這麼簡單。
  
  很多時候人們困惑:那些犯罪分子,那些道德敗類,那些偽君子,他們每天究竟怎麼面對自己的種種惡行而繼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要是我早就死了算了。
  
  其實不需要用什麼神秘的方法,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在做跟他們一樣的事。當一個人做錯事,行為和態度發生衝突的時候,會有很不爽的感覺。這是因為人具有對身心統一性的需要。但錯事已成事實不能改變,那麼只能改變態度。心理學上叫認知失調 - cognitive dissonance.
  
  認知失調這種現象最初被Leon Festinger提出,到現在已經激發了三千多個實驗。在某種程度上來講,這種根據行為調整態度的機制是健康的自我保護機制,不然我們每天都將會為自己做的傻事後悔內疚的吃不下睡不著。Festinger的學生Elliot Aronson寫了一本書,叫"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專門解釋為什麼我們不但一再為自己的蠢行為和壞決定們辯解,尋找出路,甚至在鐵證之下還越挫越勇。簡單來講,不過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些罷了。
  
  但有時候現實悲劇到一個地步,正常的對錯誤進行合理化的機制已經不足以產生任何正面效果。比如有天當你下班回家發現自己的三個小孩無一例外被老婆溺死在湖中於是你一槍斃了這女人。然後你回憶起老婆其實早有精神錯亂的跡象,但你沒有認真傾聽,沒能及時採取行動避免悲劇的發生。
  
  How do you talk yourself out?
  - There's no way.
  
  
  
  Teddy Daniels在崩潰的邊緣徘徊,眼看要瘋。於是他選擇為自己製造一個新的現實,一個可以解釋現實瘋狂的種種的另一個現實-叫做幻覺。He chose to go insane to keep himself from going insane and killing himself. 這是一種選擇,一種沒有選擇的選擇。
  
  或許是懦弱的選擇。
  
  當風暴過後的晴天,Teddy坐在樓外的臺階上抽一棵煙,對他的主治醫生說:「we can trick them」的時候,當他說「Don't worry partner, they're not gonna catch us, Chuck.」的時候,當Dr. Sheen對Dr. Cawley輕輕的搖了搖頭的時候,相信觀眾都是心中一沉,以為他又回到了幻想的世界。
  
  可誰知Teddy在最後的最後,在他頭也不回的走向來接他做切腦手術的人之前,說:"I wonder, is it better to live like a monster, or die a good man?" 作為好人死去,和像野獸一樣活著,哪個好一些呢?
  
  現實裡的Teddy是殺害了溺死自己孩子的妻子的男人。切腦手術之後的他將變成沒有記憶的男人,雖然死的時候會相信自己是從未做過錯事的好人--但沒有記憶的行屍走肉,難道不是living monster嗎?換句話說,為了die a good man,他只好live like a monster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這就是悲劇的人生的完美展現:又怕活著又怕死。
  
  都說最後Teddy英雄的選擇了die a good man,體現了人性中的勇敢一面。其實不是的。只不過因為There is no "better" way.
  
  只不過又是一個沒有選擇之下的選擇而已。
  
  
  
  老羅扯淡的時候扯過「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而悲劇的人生,是因為沒有辦法解釋。但凡有點兒轍,能將就著合理化發生的一切,也總能活下去。這點兒韌性,人還是有的。
  
  可是self-justification總有不靈的一天。到時候靠什麼過活?沒的可靠。
  
  我大概就是想說這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