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在世界轉角遇見愛--The World Is Big and Salvation Lurks aro

在世界转角遇见爱/在世界转角遇到爱/世界虽大,转角有爱

8.1 / 5,265人    Bulgaria:105分鐘 | Argentina:105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導演: 史帝芬柯曼達瑞夫
編劇: Yurii Dachev
演員: 米基馬諾洛維克 卡羅柳別克 希斯杜穆塔弗奇耶夫 安娜帕帕朵普露 Lyudmila Cheshmedzhiev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老海

2010-02-22 20:55:10

棋如人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很慶幸沒有與這部片子錯失。

當有一天,我的生活無可避免地一團糟的時候,我多麼希望有一個睿智的舵手,走在我的前頭,給我指引方向。片中的是幸運的,儘管在薩希的外公到來之前,這個移民的孩子,基本上喪失所有,他所擁有的只有牢騷和報怨。

薩希的身份在自由的西德來說,確實有些尷尬,正如所有尋找政治庇護的人一樣,對等新的國度,新的族群,是溶入還是選擇自我封閉?中國人從上上個世紀就開始有向美國移民的,結果出現了很多個唐人街,對於很多華裔的美國人來說,唐人街的生活,就是美國的生活。薩希在西德,他的生活道路也大致如此,自我封閉,沒有自信,工作也是毫無前途的兩個語種的翻譯。

十多年前,薩西的父母從沒有自由的蘇聯的跟屁蟲保加利亞逃到西德,夢想成真時,兩人卻在爭吵中分居十五年,薩希跟隨了他漂亮而又溫柔的母親,他失去了父愛。家庭失和的羞恥感又深深地折磨著母親,薩希的生活,跟缺乏信心,愁雲慘霧註定分不開了。幾月前,父親忽然回來,家庭合好如初,生活似乎有些起色,正當他們籌劃回保加利亞的時候,一場車禍,薩希失去了父母,也失去了自己。

一個自信滿滿的家庭,徬徨而又熱切地奔向自由,自由卻又讓他們的前途捉襟見襯,為什麼生活的現實總是如此矛盾呢?

薩希的父母走了,有一天薩希在找回記憶的時候,發現父母走得並不安祥,愁雲佔據著他們的臉,頑固不肯退卻。

失去了一切,包括他自己記憶的薩希,等待他的只有病床和藥嗎?

不,在這個世界上,也許很多人可以隨便拋棄你,忽略你,甚至自己,也能以放棄自己,但記住,只要愛你的親人,他們即使放棄世界,也不會放棄你。

薩希的外公,百丹老爺子和他的雙陸棋,是這部電影的靈魂。百丹回來,這薩希命的拐角,儘管他拼命排斥。

電影中有兩條平行的線,一條是薩希父母為自由奔向西德;一條是百丹老爺子和外甥從自由西德騎協力車重回新保加利亞。一條路是歷史之路,叛逃並不輕鬆,有邊界上的槍口,他們得到士兵的憐憫而逃脫;有義大利移局的刁難,百丹老爺子的雙陸棋藝助他們偷渡成功;這條路灰暗而沉重,壓抑而無奈。另一條路是希望之路,一老一小騎在協力車上,平整而歡快的路面,一條條小路任君選,從西德到義大利到保加利亞,一路暢通。天是藍的,地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綠,白的山峰,歡樂的小鎮。百丹老爺鼓勵外甥去聯想,打開心結;燒掉藥品,粉碎薩希對外物的依賴;教他泡妞,在露天音樂會裡尋找一夜的溫柔。

這才是一條真正的解放之路,自由之路,希望之路。看到一個年輕人的心結在自然中慢慢打開,你會明白百丹為什麼決定騎協力車而不是坐火車,這個智慧的老人心裡非常清楚,自己的心結,還得自己解開。他一向各告誡他的女婿和外甥,不要抱怨運氣,骰子在自己手中,擲出什麼樣的點數全由自己決定。

薩希的記憶是在10多年點義大利的難民安置點復甦的,在那裡,他見到自己的童年,那個灰暗而又有朋友和陽光的童年。兩個時代的自己開始揉合在一起,薩希需要選擇,而百丹卻明智地坐火車離開了,他明白,薩希的骰子最終要他自己擲下去。

「新保加利亞」,薩西騎在車上,在甜點外婆的家門前,按響了鈴。

故事似乎要結事,但善良的導演並不滿足於薩西的歸來,的確,這會讓人感覺是保加利亞的政治宣傳片。

回家的薩希又回到童年的小酒館,百丹教他雙陸棋的小酒館,一群熟悉的人,只是多了歲月的痕跡,一樣的快樂,只是旁邊再沒有監視。百丹老爺子再次接受棋王的挑戰,只是這次,對手是自己外甥。薩希奇蹟般的取勝,百丹的開心就像一把螢光粉撒在他的身上,薩希終於告別過去,新的保加利亞,新的薩希。後來薩希再次回到西德,他遇到了給他一夜溫柔的女人,故事終於結束。
 
歷史總要給人開玩笑,在追逐自由的路上,一個家庭跑了一圈,卻又回到原點。自由是一個表象,如果一個人迷失自己,再自由的國度,都只能卑微痛苦地活著,沒有前程,沒有希望。在專制壓抑的環境中要想潔身自好卻又是多麼的不容易,百丹年輕時也是一個激進的青年,他為此,付出過代價。晚年隱瞞女兒一家叛逃他再次付出代價。壓抑激情,把精力放在雙陸棋上,掌控骰子正如掌控命運,他沒有失去自我,反而用雙陸棋,堅持傳達他對後輩的愛。

愛如明燈,在兒女孫於世界拐角處,他一次次地點亮希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