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璀璨瞬間--Everlasting Moments [DK]

永恒记忆/永恒时刻/玛拉拉森的永恒记忆

7.5 / 5,780人    131分鐘 | Australia:106分鐘 (short version)

導演: 揚托爾
編劇: Niklas Radstrom 揚托爾
演員: 瑪莉亞‧海絲珂寧 麥可佩斯伯蘭特 賈斯柏克里斯汀森 Emil Jense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0-02-15 17:15:46

雋永動情的永恆瞬間


我的2009十大影片第二名

著名瑞典導演Jan Troell的《永恆時刻》(Maria Larssons eviga ögonblick),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最近看過的一部影片《明亮的星》(Bright Star),同樣是關於女性在那個時代人生際遇與理想的尷尬,彼此的境遇和基調又有所不同。這部電影同時也被譯作《瑪拉拉森的永恆記憶》,來自於Troell家族的真實回憶:導演的岳母正是片中女主角Maria Larsson的女兒Maja,通過Maja對於青少年生活和母親的回憶,我們彷彿可以看到整個瑞典底層社會在那個動盪年代的悲歡命運,瀰漫著淡淡的哀傷。

Maria Larsson,是瑞典史上首位女性攝影師,她接觸攝影的過程是一個非常奇妙的經歷。Troell將自己對於攝影的深沉情懷投入到了這個故事裡,影片著重於挖掘照相機自身的魔力,而不是像一般的傳記片那樣講述Maria如何拍出精彩的照片。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個情節令人印象深刻,攝影師Sebastian Pedersen對試圖放棄照相的Maria說「透過鏡頭,你看到的是一個等待探索、保留和敘述的世界,看到過它,沒有人會再回頭」。這台Contessa牌照相機是當時身為女工的Maria購買獎券偶然得到的,就好像是來自上天的奇異恩典,不僅帶來了同丈夫Sigfrid Larsson的婚姻和家庭,也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

Maria的家庭都是普通的勞動階級,因為擅長勞動的關係,生活不至於令人絕望,可也從未看到希望。在影片開始的時候,以針線活負擔家庭的Maria幫有錢人家的太太量體,她從前正是這戶人家的女傭。有錢老太建議Maria讓Maja繼續自己曾經的工作,兩人的言談,正好是之前Maja學校生活的殘酷回應。而後來,想當老師的Maja果然還是走上了這條路,成為一名勞動者。但是透過影片中一些不經意的細節,這些看似已經塵埃落定的人生背後,卻依然留存著不甚平凡的內心。伴隨著相機從塵封的記憶中拾起,Maria的神態耐人尋味,好似一個久遠的聲音也重新浮上了心頭。

真實的Maria故事其實發生在哥德堡,但是影片中Larsson一家的生活卻被搬到了馬爾默,這個改動有著導演自己的意圖。作為一個牙醫的兒子,Troell的童年住在馬爾默郊區利姆港(故事中期所搬去的地方)有花園的大房子裡,但是那裡的生活環境和學校的同學卻都是工人家庭。這種奇特的經歷令他可以真實的描繪勞動階層的生活,又是帶著旁觀的視角。馬爾默的歷史也為這個故事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台,令其不僅侷限於家庭生活。電影中有一段是關於馬爾默的工人階級與當局者之間的衝突,Sigfrid參與了一次最終失敗的罷工運動,工人們滿腔熱血的加入到了社會主義運動中,但是沒多久就敗下陣來,繼續老實幹活。在一戰爆發後,他興緻勃勃的參加軍隊,卻根本無仗可打,還得忍受糟糕的伙食。這部平淡的電影中卻有兩次觸目驚心的死亡令人久久顫慄,其中之一就是Sigfrid的摯友Englund,一個理想主義者的自我了斷。

在這部女性電影中,Sigfrid是一個典型的大男人主義者,渾身力氣,感情豐富,卻性情暴戾,習慣以暴力、拈花惹草和生孩子來證明白己被現實阻滯的男性尊嚴。電影中憤怒的Sigfrid拿著剃刀試圖殺死Maria的畫面是Maja的真實回憶,最終他想到了孩子而收手,被抓進了監獄。Maria對於丈夫酗酒的抵制,也許是源於她內心對於生活仍然有著文藝化的夢想。這對家庭之間充滿著不安的因子,於是,當一位攝影師走進了自己的世界,心底也就很自然的泛起了迴響。Maria說,她的背叛比丈夫更加嚴重,雖然兩人只是君子之交,但是這是一次心靈的出軌。飾演Maria的Maria Heiskanen,是一位十分憂秀的瑞典女演員,她的表演沉靜內斂而富於內在表現,非常傳神的刻畫了人物內心既堅毅又無奈的微妙情感。

奇怪的是,Sigfrid雖然非常大男人,但是除了因為惱怒於妻子的出軌而有過不多的兩次搶奪,還曾向Englund抱怨老婆愛相機多過自己,更多的時候卻依然放任甚至支持著妻子的興趣,最後搬到新居還特意準備了一個洗照片的「小黑屋」。也許,當他第一次打開暗房的門往裡偷窺的時候,就已經從妻子的眼睛中讀到了她內心深處的情懷。而Maria,也在丈夫抓進監獄的時候,依然獨立的守著這個家,並且先一步制止了攝影師的表白。這段平淡如水的「情誼」,最終只留下一部相機,一朵玫瑰,幾張照片,一把提琴,和一個背影。然而它似乎又並不僅止於「婚姻太早,相遇太遲」的尷尬境遇。這個原本不安份的家庭最終卻依然相守著走完人生,死去的老人說這是上天的宿命,但是在電影的最後,一向對家庭抱有不滿的Maja卻說,我想這就是愛情。

故事發生的時代離Troell並不遙遠,本片中的生活畫面就好像一種充滿懷舊情結的追憶,在Troell的鏡頭下,影片對於年代細節的再現幾乎完美。如同Maria通過鏡頭捕捉和記錄的那些雋永動情的永恆瞬間,電影中那些琥珀色的畫面,也似乎每一刻都泛著奇異的靈光。

電影的結局,是Larsson一家過上了更加安寧和富足的生活,從監獄回來的Sigfrid變了一個人,孩子們可以自由的追求自己的夢想,不用再向上一代人一樣被困在令人絕望的階層壁壘之中。雖然奶奶說「Englund應該到美國去,人人都能在那裡實現夢想」,但是曾經「逃離」到美國的姑姑一家人,最終也仍舊回到了家鄉。儘管Troell說他並沒有刻意的試圖去營造什麼觀點,只是讓生活以它的面貌客觀呈現,但是通過這個故事,還是表現出了一種生存的態度:很多時候,理想似乎都變得遙不可及,但是我們始終都要找到生活下去的希望。對比起Sam Mendes的《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永恆時刻》又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的註腳。

http://www.pub8.net/review/everlasting-moments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