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月光下,我記得--The Moon Also Rises

月光下,我记得/TheMoonAlsoRises

6.9 / 63人    Taiwan:105分鐘

導演: 林正盛
編劇: 林正盛
演員: 楊貴媚 施易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慕鷗

2010-02-08 00:56:55

情慾與政治:《月光下我記得》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林正盛的《月光下,我記得》改編自李昂的小說《西蓮》,講中年孤獨的母親,因為陰差陽錯的機緣與女兒男友發生關係,一次奮不顧身的情慾宣洩,最終造成尷尬的三角局面。影片所揭示的人性的壓抑及其爆發對倫常的大膽僭越,可謂驚世駭俗,這種題材的轟動性,恰如李昂以往的《殺夫》(改編成電影由曾壯祥導演,1985)。對情慾的描繪與同情,正是《月光下》頗為重要的表達意圖。
在台東與綠島隔海相望的一個家庭中,母女倆相依為命,母親寶猜懷著對前夫不負責任的仇怨心理,習慣了自閉於清修的世界(每日拜佛唸經),女兒西蓮卻隨著年歲漸增難掩少女情懷,先後與兩個男人相戀,由此與母親禁慾的理念發生衝突。西蓮對愛情與男人的浪漫憧憬(包括對父親的想像,亦可說是一種表現),與母親不信任男人、缺乏安全感的觀念之間的矛盾,構成了影片的戲劇核心。影片絕大部份時間表現的,都是母親對女兒愛情的潑冷水和打壓,也因為她截留朱成寫給西蓮的情書,而將母女倆之間的對峙推向了挑戰世俗倫理的危險的邊緣。
我覺得最可玩味的是,雖然西蓮自小在母親身邊長大,從生活習慣到思想理念都長年累月受到母親嚴肅刻板的調教,可是長大後的她卻依然保有天真的心性,說明情慾是人性中自然天成的東西,是外在約束所無法抑制的天性。而寶猜後來也因為偷看朱成寫給西蓮的情書,竟意外地被朱成熾熱的愛情表白點燃慾火,亦說明白製也無法遏止情慾。此片對情慾的肯認與描繪,那種坦然直面的態度,在華語片中實不多見。事實上,隨著影片後半段寶猜塵封多年的情慾的再度萌發,影片的敘事重心已然暗中發生了轉移:由母親對女兒愛情的壓制,轉變為母親與女兒對同一個男人的爭奪。
諷刺性的是,朱成在寶猜熱烈直白的求歡面前敗下陣來,朱成的「無恥」,對西蓮來說,不正重蹈了母親的覆轍嗎?再加上之前曾信誓旦旦說要與西蓮結婚的陳俊明的變卦,林正盛在表現女性對愛的熱切渴望的同時,一再指陳了男性的不可靠,這種宿命論般的處理,其中暗含的批判是不言而喻的,這和當年的《殺夫》殊途同歸。
我其實沒有看過《殺夫》,不過看當年的影評,大概可以知道影片沒有停留於講述一個聳人聽聞的家庭慘劇,而是注重挖掘女性犯罪背後的社會動因。林正盛也觀照了社會批判,《月光下》的敘事似乎在一個相對抽離的時空中展開,其實矛頭直指父親缺席所釀成的苦果。林正盛對父親這個角色的塑造是含蓄隱晦的,但透過片中寶猜與西蓮為數不多的追憶父親的對白,我們仍然可以探尋出這個家庭所遭遇的變故。多年前父親因反對當局被抓,就此遠離寶猜與西蓮,他的偶爾露面只是由陳年的照片來替代。這個角色看上去好像與影片故事無涉,實則正是因為父親的長年缺席,給母親留下了無法抹去的心理陰影,因此導致她個性的古怪孤僻。追根溯源,我們可以說,父親的不在場,為多年後母女倆的衝突和母親對女兒愛情的介入,埋下了蒼涼沉重的伏筆。因此,影片故事說的是一對母女面對情慾的對抗,影射的卻是那個特殊政治年月對人性的摧殘與禁錮。
我們不得不說,社會背景的揭示在《月光下》中是「蜻蜓點水」式的,但對於那些敏銳的觀眾來說,應該不難捕捉影片所傳達的歷史資訊。再如,在一個海灘散步的長鏡頭中,朱成向西蓮講述自己和家人分隔兩岸的離散遭遇,寥寥數語,卻道出那個時代成千上萬人同樣的辛酸,那是longyingtai在《dajiangdahai》中所描述的一個時代的悲情。
我另外想到一個題外話,《月光下》所演繹的是一個紙筆時代的悲劇。片中寶猜截留朱成給西蓮的情書,就如《半生緣》中曼楨的母親和姐姐偷偷藏住世鈞的來信一樣,結果都害得有情人難成眷屬。我不知道在過去以紙筆傳情的舊時代,這樣遭到粗暴阻撓的愛情悲劇上演過多少,但在如今發達的媒介社會,有了電話和網路等無遠弗屆的媒介,專制干預的力量總該力所不逮吧,愛情悲劇會不會越來越少呢?可又轉念一想,如果天底下的男人如朱成或者成瀨電影中的男人一樣永遠不可靠,悲劇恐怕只會有增無減地一代代演繹下去。這實在是人性的悲哀,非媒介和科技可以解決。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