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砂之謎--Under the Sand

沙之下/枕边谜/沙堆下

7 / 11,416人    92分鐘

導演: 法蘭索瓦奧桑
編劇: 法蘭索瓦奧桑
演員: 夏綠蒂蘭普琳 布魯諾克立莫 賈克.諾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陸支羽

2010-02-05 23:00:13

《沙之下》:內心的混沌,生活的噬咬


導演:弗朗索瓦·歐容
主演:夏洛特·蘭普林,布魯諾·克雷默,雅各·諾勒 等
  
影片中,「沙灘」這個貫穿全片的意象,不僅僅被作為女主人公瑪麗的心理面紗,更被詩意地引申至另一層哲學高度,即生活的本質的風景。在歐容的命題中,「沙之下」已然成為一種潛意識的猜測,成為一道玄妙的婚姻命題,成為一曲生活的葬歌。——陸支羽
  
歐容的作品往往有一種黑色童話的氣質。無論是《失魂家族》中的小白鼠,還是《挑逗性謀殺》中的森林獵人,都被抽離了些許童話的底氣,而更像是一種成人式的黑色隱喻。
在《沙之下》中,歐容慣用的童話元素不再成為一種單純瑣碎的形式,而是成為整體內容上的大的隱喻。這個隱喻之「大」亦及體現在影片場景的擇選上。「大海」這一意象貫穿全片,但它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擺設,更是意指人物內心情感的一個容器。那廣闊遼遠的大海,那微火炙烤的情感,那些用細小的生活碎片綴連成的孤島般的夢境,以及許諾,遺願,責任,都悄無聲息地沉沒了,像彌留的人摒棄廢舊的帳單。而那樣的彌留,更像是心靈的防空洞。
與自己相濡以沫二十年的丈夫突然消失,這該是怎樣一個悲愴而冷峻的黑色童話?當二十年的生活淪為記憶的空洞,當黑天白夜的光被浩瀚的苦海一波波打退,內心的混沌又該如何施受洗禮?兀自想起李滄東導演的《密陽》,心中悄悄地虛無開去,恍如若干年前失語的安東從窗口探出頭顱看空蕩蕩的夜空,唔,那樓群間的黑漆漆的生活到底是怎樣一副形狀呢?那冬日風景里細細爆裂的光線又能照亮多大的廣場?
瑪麗吶,究竟是誰在暗夜裡輕輕地推動半閉的窗子,又是誰在你的夢境裡喃喃低語?沒有人回答你。而這恰恰就是生活的真相。
  
《沙之下》這個片名蘊含著法式哲學的深邃致遠,令我念及侯麥的《沙灘上的寶蓮》,念及莎樂美的面紗,念及杜拉斯的「沙之書」。影片中,「沙灘」這個貫穿全片的意象,不僅僅被作為女主人公瑪麗的心理面紗,更被詩意地引申至另一層哲學高度,即生活的本質的風景。在歐容的命題中,「沙之下」已然成為一種潛意識的猜測,成為一道玄妙的婚姻命題,成為一曲生活的葬歌。
歐容的思維是法國式的私密,他所探尋的人性的隱秘之地是迥異於法斯賓德的,儘管兩位導演都同質性地關注著同性戀題材,但法斯賓德對女性的剖析更甚於歐容,而歐容在哲學層面的深度則彰顯得更為明顯。有人曾這樣評析《沙之下》,「這是歐容電影第一次摒棄同性戀暗示,卻難得地展示出一種提煉素材的成熟的天賦。」 淡定中成就永恆。或而,這就是「大師進軍曲」的最好的序幕罷。在我以為,諸多法國新生代導演中,歐容是最具大師氣質的。
歐容善用暗示,常以各種生活細節上的哲理性意象來呈現,如其短片中的血、面具、螞蟻、碎片等。而他的故事長片中最常出現的意像是野兔,我曾在他的《挑逗性謀殺》和《彌留的時光》中都得見過,及至後來,我就像患了守株待兔後遺症的獵人一般變得虛妄起來。
《沙之下》中,歐容通過螞蟻來暗示主人公讓的心態。而「螞蟻」這個意象也曾出現在他的短片《X2000》中。那枯樹根下密密麻麻的螞蟻,究竟預示著什麼呢?或許是呈現一種內心的慌亂與混沌,或許這便是生活的噬咬。
影片中最為人稱道的經典橋段是關於手掌的一場戲。那仰臉躺在床鋪上的軀體,被四隻男人的手掌愛撫。那摩挲過臉孔的聲響,簌簌地若一場微薄的雨。瑪麗心中的讓究竟是一座塑雕還是一個影子?而噬咬讓的靈魂的蟻群又終究源自何處?
  
瑪麗和讓的母親的那一場談話,使我隱約摸索到些許讓生前的蛛絲馬跡。關於讓的失蹤,瑪麗和讓的母親是各執己見的。她們至終都唯有固守著自己的孤島,才能稍許挽回一些逝去的記憶。或而,正如小卡說的,這場談話是一次痛苦的解謎,而謎底藏匿於大海中,虛弱無力卻又發人深省。
  
   瑪麗:我想讓自殺了。
   讓的母親:我的兒子?自殺?我們家沒有人會自殺。
   瑪麗:我只想告訴你,讓精神很差。他服藥治療……
   讓的母親:這我知道。
   瑪麗:你怎麼知道?
   讓的母親:我是他母親。
   瑪麗:我是他的妻子。
   讓的母親:可你沒有意識到他的痛苦。
   瑪麗:讓會向你傾訴,真讓我難以置信。
   讓的母親:你錯了。你低估了我們的關係。
   瑪麗:你饒了我吧!如果你知道什麼,就告訴我吧,我再也受不了了。
   讓的母親:我認為,讓不會自殺,更不會淹死。事實很殘酷,他消失了,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厭倦了,準確地說,是厭倦了你。他需 要新的生活,重新來過。這可以理解,對吧?很多男人都夢想這樣做。不管怎樣,你不能給他一個家。
   瑪麗:你應該待在精神病收容所,不應該待在家裡。
   讓的母親:你應該比我先去。
  
人說,《沙之下》是歐容的轉型之作,相較於前三部作品(《失魂家族》《挑逗性謀殺》《乾柴烈火》)而言,《沙之下》全然摒棄了荒誕之氣,卻呈現出一種沉澀綏遠的雋永。倘若說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是「洗盡鉛華之作」,那歐容的《沙之下》就該是「淘煉真諦之品」。或而,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的成功,才使歐容享譽影壇,成為法國新生代導演的中堅力量。及後,《八美圖》的誕生伴隨著如潮的掌聲,那部聚集了法國最頂尖的老中青三代女演員的作品,再度把歐容推向另一個高度。
  
PS:片中飾演瑪麗的夏洛特·蘭普林出生在英國,從小便遊歷歐洲各國。自1966年由T型台躍上大螢幕以來,她已經給觀眾留下了一系列不尋常的角色。其中包括伍迪·艾倫向費里尼致敬的影片《星塵往事》中自毀的女明星、《夜間守門人》裡性格扭曲的集中營倖存者、大島渚怪異的喜劇片《馬克斯,我的愛》中發展出人猿戀的外交官之妻。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