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璀璨情詩--Bright Star

明亮的星/璀璨情诗/灿烂之星

7 / 23,403人    119分鐘

導演: 珍康萍
編劇: 珍康萍
演員: 班維蕭 艾比柯妮許 凱莉福克斯 保羅薛納德 Edie Marti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0-02-02 03:05:40

一曲關於理想與世俗的悲情長詩


Jane Campion的新片《明亮的星》,首先是一部女性電影,其次才是詩人的愛情。這個故事發生於19世紀初倫敦的郊外,也正是英國著名女性作家Jane Austen的時代,是一個由男人們所主導的世界,女人們通常只需調情和跳舞,可是這似乎並不妨礙Campion從一個更現代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這個故事。Fanny與Keats的困境,依然帶著Austen的色彩,兩人相互愛慕,卻在現實中無法結合。不過劇情走向,又和Austen小說中的世界截然不同。在這部影片中,女人始終控制著故事的重心,兩個男人則被擠到了尷尬的角落,顯得弱小無力。就連女主角Fanny的兩個弟妹戲份的劃分,都微妙的映證著這個不平衡的局面。

影片的片名,是詩人John Keats寫給未婚妻Fanny的十四行情詩,她是Keats在好友Charles 布朗家借住時的鄰居,也是終年25歲的Keats生前唯一的愛人。這是一段真實的愛情,在Campion的故事裡,它顯得十分唯美浪漫,卻又充滿著現實的禁錮和無奈。影片中大部份段落都是室內戲,最著名的一個意象莫過於Fanny房間內的窗簾,常常被陽光映得通亮,隨著風飄逸的捲起,掀起無窮的情意和意蘊。同時,片中的許多場景畫面也都被門窗和走廊封得嚴嚴實實,這種禁閉的束縛感即使是在外景戲中也可見蹤影。而窗外的空間佈滿了美麗的植物和花草,當Keats確認了與Fanny的感情,躺在植物叢中聆聽著大自然的爛漫,以及Fanny收到Keats的來信,得知他並未放棄自己時坐在一片美麗的鈴蘭之中,方能令觀眾感受到那種難得的放鬆和愜意。

Keats:
We have woven a web, you and I, attached to this world, but a separate world of our own invention. We must cut the threads, Fanny.
我們編織了一張情網,與塵世相繫,卻構築在我們理想之上。我們必須斬斷情絲,芬妮

Fanny:
No. No. I can't. I never will. You know I would do anything.
不要,不要,我不能,我永遠都不會。你知道我什麼都願做。

Keats:
I have a conscience.
我還有責任和良知

(譯文來自破爛熊樂園的翻譯,略有改動)

Fanny甫一出場,就揭開了與布朗的針鋒相對。兩人相互間的不屑與敵視,不僅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情節衝突的焦點,同時,也是塵世和理想之間的隔閡,這種分歧的方向在影片的後期發生了改變,卻始終是整個故事的根源。Fanny是一位普通的未婚女性,並非那種飽讀詩書、仰慕才子、整天做夢的言情劇女主角,談吐直接且相當自信,但是在經濟上卻擁有了獨立的能力。一個世俗的女人和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兩人的彼此之間漸漸發生了吸引,不管是來源於Fanny的母性情結還是對於自由的嚮往,我覺得,應該正是經濟上的獨立,方能支撐她在這個男權的社會裡堅持追求自己的愛情。如果是沒有謀生手段,甚至連嫁妝都沒有著落的女人,不太可能產生這樣的毅力。

這部電影是一段三角關係,Charles 布朗,與Keats保持著一種特殊的友誼,當然我並不想將其臆斷為荷爾蒙的吸引又或者只是才華上的仰慕,但是這種關係顯然不尋常,而且具有排它性。影片的故事發生在1818年,兩人的認識僅有一年,剛剛經過蘇格蘭的旅行歸來。而Keats完全受到布朗的照料,包括他的一切日常事務,他的信件,以及經濟狀況。事實上,得益於後者,Keats的許多詩歌方才能夠得以保存,流傳後世。

不過在這段關係中,布朗顯然處於一種日漸微弱的地位。在最初的階段,他全力阻止Keats與Fanny的來往,儘可能的嘲諷Fanny的世俗,並且不願意留給兩人獨處的空間。這種阻撓的力量每況愈下,在故事的中期,三人空間發生了變化。在這個畫面(http://www.pub8.net/photos/a2_movies/bright_star/2.jpg)中,Keats與布朗在右邊的角落創作詩歌,進行探討。然後Fanny走進來,坐在左邊的沙發上,做起針線。布朗尷尬的抬頭,抱著期望和懇求望著Keats,他卻低頭背對著觀眾,一言不發。布朗極不情願,但是這一次他沒有再說一句話,就無奈地收拾書稿離開了房間。此時Keats方才轉過頭,一臉甜蜜的笑容來到沙發上,與Fanny親密的擁在了一起。這個場面中,布朗成了局外人,也傳達出兩位主角之間愛情的強大力量。

而之後的故事也發生了進一步的轉折。在影片的初期,布朗將Fanny認作世俗的象徵,稱其為「一絲不苟精心打扮的小姐」,並且擔心對Fanny的愛情會抹殺掉Keats的才華。但是當Fanny已經變成了一個堅定而執著的追求理想愛情的女人,布朗卻反而因為世俗的原因而在Keats最需要自己的時候離開了他——有趣的是,這個緣由亦同樣來自於女人。在這裡,男人反而成了被困在現實中的角色,變得格外無力。布朗帶著妻兒的重新出現,已經是Keats前去義大利之後,他從蘇格蘭返回倫敦的船隻還曾與Keats的船同一個晚上停留在格雷夫森德。這時的布朗,只留有內疚的餘地,並且已經徹底變成了旁觀者,對於Fanny的態度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男主角Keats,儘管他的詩歌浪漫不羈,他的愛情也受困於現實的無奈。在這個故事中,Keats是一個在現實與理想中掙扎的悲劇人物,敏感,弱小,又很執著。他起初懷疑著自我,然後還有試圖逃離這段被現實束縛的關係。當他再度回來之後(見第6段),卻又忽然染上了惡疾。Campion讓我們看到了Keats的努力和抗爭,也體會著他的絕望和無力。在Keats死之前,他認為自己的詩歌成就一文不值,雖然在世後,卻成為了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同時,Fanny的抗爭,最終也以悲劇而終結。她也許可以衝破世俗的束縛,卻難以抵抗命運的艱難。這個角色,令我想起了《霍華德莊園》(Howards End)中Helena Bonham Carter所飾演的Helen,她們的命運都透露著一種近乎殘酷的哀傷。在得知Keats的死訊之後,Fanny的那一場哭戲,是整部影片中絕望情緒迸發的高潮。在這場戲(http://www.pub8.net/photos/a2_movies/bright_star/3.jpg)中,飾演Fanny的Abbie Cornish沒有出現面部特寫,整個畫面都被門框死死的圍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那種悲憤欲絕,卻又無法掙脫的困境,彷彿可以刺穿觀眾的神經。這種感覺,令我不由得想起當Fanny與Keats一起前往他在城裡的住所時,那些灰暗的社會景像。現實和命運操控著一切,禁錮著每個人的理想,也吞噬著他們的自由與愛情。

如今的時代,想要看到一部具有本片這樣富有文學氣息,靜謐古典,卻又飽含著澎湃激情的影片,已經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2008年,英國也有一部關於詩人的電影《愛的邊緣》(The Edge of Love),雖然也和本片一樣採用了淡化詩人本身,關注女性情感的視角,卻散發著浮於表面的濫情。《明亮的星》就是這樣一部難得的電影,給人的感覺彷彿來自上個世紀,對於部份觀眾而言,大段的詩歌引用可能會增加影片的門檻,但是倘若全身心的沉浸在影片的意境中,用心去觸摸,聆聽,回味和感受,一定會是一次令人難忘的曼妙體驗。就好像衛報的影評人所說:「電影已經散場,但男女主人公之間所產生的化學氣味卻愈發濃郁芬芳,我們知道,那就是愛」。這種感受,一方面歸功於全部演員精緻深情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導演Jane Campion所呈現出的那個靜謐動人的世界,詼諧地劇本,迷人的攝影,詩意的風光,優美的配樂和音效……譜寫了一曲悲傷的視覺長詩。似乎電影藝術的所有魅力都在這部影片中凝結。

本片的時間跨度,不過兩三年的光景,但是這兩個小時的觀看過程,卻顯得十分漫長,而且你並不希望它就這樣結束。當Fanny與Keats心底都明了再無相見可能,彼此相互道別時,Fanny說:

Shall we awake and find all this is a dream?

當然,這是一句悲傷至極的台詞。對於兩位主角艱難的處境,夢醒時分只是一個無奈的奢望。但是在另一方面,當我看這部影片的時候,自己也好似在一段夢境裡沉醉,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醒來。

http://www.pub8.net/review/bright-star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