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交響人生--The Concert [2009]

音乐会/非常爱乐乐团(港)/交响人生(台)

7.5 / 18,644人    119分鐘

導演: 哈杜米赫羅
編劇: 哈杜米赫羅 馬修羅賓斯
演員: 梅蘭妮蘿倫 法藍柯波蘭德 咪嗚咪嗚 里安‧艾貝蘭斯基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鹿希

2010-02-01 02:37:18

別具一格的《音樂會》


《音樂會》(Le Concert) 說的是勃捏日列夫時代俄國著名的樂團 Bolchoï 藉故政治清洗運動,想把'異己'的猶太藝術家踢出門。指揮 Andrei Filipov 拒絕合作,不願把自己鍾愛的大小提琴手等藝術家解僱,結果自己反被當作人民的敵人給斯文掃地,罰去當樂團的清潔工,同事朋友小提琴手被發配西伯利亞。後來蘇聯變修成俄國,樂團恢復,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Andrei 和其他音樂家的命運並未有太大的改變,成天為油煙柴米奔波,過去的大提琴手改行開救護車,吹小號的電影院當領坐等等,Andrei本性難移,時常把掃帚當指揮棒,重溫舊夢。有一天他在劇院院長的辦公室做清潔時無意見傳真機受到一份來自巴黎有名的 Chatelet 音樂廳給 Bolchoï 演出的邀請,腦袋一發昏,順手把傳真帶走,開始和過去的同事合謀,自組樂隊,準備冒名前往巴黎上演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在吉普塞入的幫助下順利辦了假護照簽證來到巴黎顯身手。 柴可夫斯基借 Andrei把一群似乎烏合之眾的落魄的優秀藝術家重新聚集起來,通過音樂,找回失去的尊嚴。

Radu Mihaileanu 鏡頭下的音樂家們個個其貌不揚,常常酒醉不醒,猶太音樂家到巴黎演出時還不忘捎私貨賺錢,結果發現俄國魚子醬早已不是奇貨可居的奢侈品,直後悔說: "早知還不如帶一堆中國產的手機來巴黎賣呢!" 他們蹩腳的法語錯誤讓人笑破肚子,喝醉酒忘了排練時間,最逗的是樂隊的經濟人,到巴黎後直奔法共的總部找同志。俄國藝術家的不拘小節,天賦的音樂才能和巴黎人的拿腔拿調,裝模做樣對比,整個電影充滿滑稽,嘲弄但又是善意的幽默。這才是觀眾喜歡Mihaileanu 的最大原因之一,善意而非刻薄的諷刺譏笑是幽默里最不容易掌握的。Woody Allen 拿別人開心時常先拿自己開涮,省得被誤會,而且他的幽默多是讀過書,上過學的人,都市人的個人主義的幽默,Mihaileanu 的人物的悲劇,嬉笑哀怒是集體的,大夥一塊擔著的,和某個時代的悲劇緊密相關,笑完之後不定還有眼淚. Mihaileanu 的電影裡常有吉普塞入的影子,《音樂會》也不例外,記敘吉普塞入和猶太人的友誼,共同對音樂的熱愛和對集權的藐視。

這使我想到一個猶太朋友的玩笑, 咱們Ashkenazi, 出的是愛因斯坦,托馬斯曼,李斯特,塞林格,馬克斯,而 Sephardic呢,除了falafel (北非三明治),首飾店,他們有啥?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