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

7.5 / 643人    Argentina:210分鐘 | Greece:235分鐘 | Portugal:210分鐘 | Taiwan:210分鐘 (Taipei Golden Horse Film Festival

導演: Theodoros Angelopoulos
編劇: Theodoros Angelopoulos Petros Markaris
演員: 歐梅洛安東努提 Eva Kotamanidou Mihalis Giannato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陸支羽

2010-01-31 05:32:54

《亞歷山大大帝》(上):一場理想主義者的悲劇


導演: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主演:omero antonutti,george bartis,laura de marchi 等

影片中充滿了身著黑衣的人,有一種類似於儀式甚而葬禮的盛大之感。人與人之間似乎真的看不出貴族、平民的等級之別了,權力恍若真的不在場了。而事實是,現實與虛構往往只差一步之遙,夢中構築的閣樓皆為泡影。——陸支羽

全片恍若一場盛大的儀式。在我杜撰的夢裡,手持鏡子的安哲站在駱駝山攔腰貫穿的獨木橋上,山坡上聚滿了黑色長袍的人群。那是影像世界裡的另一種宏大,宏大若風。
片名中的「亞歷山大」,不過是一個幌子,抑或是安哲手頭的一出木偶戲。(安哲的電影裡出現過多少個「亞歷山大」啊,彷彿恨不得所有的男主角都叫「亞歷山大」才好呢!)而那位真正的征服過大片疆土的年輕大帝,亦絕然不是安哲所熱衷的。(或許,奧利弗·斯通的同名影片《亞歷山大大帝》才算是真正能入主流觀眾法眼的歷史巨片吧。)唯有安哲的影像,還是一如既往的空闊遼遠,長鏡頭的游離像栓於懸崖的韁繩,瘖啞作響。相較於「沉默三部曲」(《霧中風景》《塞瑟島之旅》《養蜂人》)而言,《亞歷山大大帝》的影像則更多了一份肅穆與凝重。關於對視與仰望,關於疏離與毀滅,關於狂歡與屠戮,愛琴海的希臘方舟終究載不下諾亞的一片赤誠!到頭來,便又是一場理想主義者的悲劇。
全片只看了一半,就暫且做一回半調子的歸鳥吧。而餘留的另一半還會在碟櫃裡禁閉多久吶?我不知道。

我的半調子筆記:

1,講述者的出場有點嬉笑怒罵的意思。他站在鏡頭前跟我說:「很久很久以前……」然而,雷人的是,安哲並不想講歷史上真正的亞歷山大大帝的故事。那不過是一個虛張聲勢冠冕堂皇的假託罷了。

2,電影開始於1900年元旦,新世紀伊始,新生的希臘處在一片混沌之中。是夜,一座大樓的定鏡頭,一種長久的不安的等待。及至十二道鐘聲響閉,整座大樓的燈驟然點亮,煙花四散而起。這個靜止的長鏡頭記錄了兩個世紀相互交錯的一瞬間印象,恍如從沉默的水底中魚貫而出的光。構圖上而言,這是典型的「帝國大廈式」構圖,奠定了本片嚴肅莊重的基調。而觀眾與螢幕的對視性視角,則更好地傳達了影片的「平等」主題。
    
3,影片中充斥了大量的無政府主義者,使我兀自想起赫爾佐格電影中亂扔義大利麵條的侏儒流氓。而更為諷刺的是,這些無政府主義者竟而陷入到與激進分子及虛無的信仰者們爭權奪利的權勢鬥爭中。而真正的理想主義者卻被「主流的混亂」所排擠。這便是安哲電影中的另一種殘酷。

4,一個人懸於樹梢無人問津的定鏡頭畫面給予我強烈的震撼。安哲的遠遠觀望暴露了整整一個時代的劣跡。

5,當無數身著黑衣的人群聚集於兩座山頭時,我想到了老塔的《鄉愁》。在《歡樂頌》雄起的狂歡中,廣場上靜默不動的人流注視著瘋子多米尼克「浴火」而死。而《亞歷山大大帝》中的這一次匯聚則更為浩大。兩座山頭湧滿了人群,若噴瀉的潮水,烏鴉鴉一片黑,而山間是一道單行的獨木橋。這一組平等對視的遠景畫面令人憾然。

6,「人與人形式化的面對面」在理想主義者眼中一律都異變為重要的歷史性時刻。①希臘神殿與太陽神的對視,陽光與山川大地的相互映照。②兩座山頭湧滿人群,遠遠對望。這樣的對望就像沉默的儀式。③共產村音樂聚會上,之前處在不同階層的人一律披上黑袍,在聚會上相互擁抱。④男女享有平等的權利。這一點幾次出現於影片中,儘管時時面臨著被打破的危機,但其呼聲也是頗為強大的。

7,一群人站在神殿的柱廊間,遙望太陽和山川,忽而,他們把目光轉至臺階下,驚恐地往後退。他們在臺階下看到了什麼?(這裡,安哲再次運用了長時間靜止的長鏡頭,予人一種不安的期待抑或驚喜的期許,畫面主體是空空的臺階,至於臺階下的事物,往往都是在觀眾等到「不耐煩」之後才至終入畫。類似手法,我最早接觸自楊德昌,他在《一一》中慣用唯有人聲存留的空鏡頭。)終於,亞歷山大騎著白馬躍上臺階,此時,陽光正好融亮他整個臉。一剎那,安哲鏡頭下的光驟然盛大起來。多麼大師的手筆!

8,影片中充滿了身著黑衣的人,有一種類似於儀式甚而葬禮的盛大之感。人與人之間似乎真的看不出貴族、平民的等級之別了,權力恍若真的不在場了。而事實是,現實與虛構往往只差一步之遙,夢中構築的閣樓皆為泡影。細想來,共產村中「一切都是公有的」的宣言顯得多麼美好,卻又多麼無力。

9,聚會總是突兀地被意外的事情所打斷,比如正在看舞蹈的孩子突然暈倒了,或者亞歷山大領導下的囚犯們闖入聚會之中。深層次的闡釋或許能夠扯及「平等之路的困難重重」,或者「共產主義之路舉步維艱」。

10,被殺死的羊群被丟棄於共產村的廣場上,血流滿地。這樣的屠戮,抑否是亞歷山大對共產村村民的一種警示?我尚不得解。(插:待看完全片,我或許會推翻這一次的一部份闡述,只希望我的大方向不錯。)

11,一個囚犯爬上共產村鐘樓的場景是又一個牽涉到時間的經典橋段。當囚犯的手弄停了鐘樓上的鐘時,我下意識地看了看自家牆壁上停了老久的掛鐘。我聽到囚犯們說:「我們正是因為忘記時間才活到現在的,我們不需要時間!」

12,亞歷山大坐在草場一把靠椅上的鏡頭,有一種白晃晃的孤獨之感。這不由地令我想起《霧中風景》裡的海灘,安哲的長鏡頭軋過一道道流浪藝人的身影,直至姐姐被一位慈祥的老婦人拉進懷裡,她願意給她梳個頭。又或許,《塞瑟島之旅》結尾處兩個老人相偎在汽船上慢慢漂流的畫面才更適合給出最孤獨的闡釋。

《亞歷山大大帝》(上)至此結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