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

无耻混蛋/恶棍特工(台)/希魔撞正殺人狂(港)

8.4 / 1,586,092人    153分鐘

導演: 昆丁塔倫提諾
編劇: 昆丁塔倫提諾
演員: 布萊德彼特 梅蘭妮蘿倫 艾利羅斯 克里斯多夫沃茲 麥克法斯賓達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水木丁

2010-01-28 08:03:33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我在網上看了字幕翻譯超級爛的半部《無恥混蛋》之後,不死心,又四處翻騰了一遍,終於找了一個字幕很不錯的版本來看。換做別人的作品我可能也就算了,但是昆汀的片子我從當年的《黑色追緝令》開始跟,一部都沒有錯過,也沒有覺得失望過,所以屬於我心裡必看級別的特定名單之列。這個名單里人不多,其中還有一個,就是面部表情總像打了肉毒素打多了一樣僵硬的北野武大叔。這兩個人的電影都屬於又美又暴力的那種,長得都是又怪又暴力的那種,很多姑娘不喜歡他們,因為她們都不喜歡暴力,但是我喜歡,所以我每次看完他們的電影覺得很爽的時候,也同時會順便懷疑一下自己是不是有暴力傾向,看完《無恥混蛋》,我和三表哥閒聊,三表哥就安慰我說,我相信你不是因為它暴力才看的。這話安慰得我就更不好意思了。暴力美,暴力美,都是以暴力為載體的美。拍得再美也和暴力脫不了干係。誰要說看昆汀的片子卻一點不買他賣的暴力帳,那不是和帶著批判的精神看日本MAO片是一回事了嗎。

 

因為美,所以連暴力的一部份也可以接受了。而換一種價值觀來觀看,則是因為昆汀的作品一向太過暴力,所以有的觀眾因為不能接受它太暴力,而即便是拍得美也是看不到的,甚至是無法原諒。我屬於前一種,藝術決定論型的。另外一些人則屬於後一種,道德決定論者。《無恥混蛋》上映後,我認識的一位以「優雅」著稱的姑娘,突然宣稱從這部電影開始能夠接受昆汀了。我想那不是因為她突然變了價值觀,而是因為希特勒該死,納粹該死,對待他們,怎麼血腥都是不為過的。美國作家門肯曾經說過:每一個正常人都會不時渴望著往掌里吐上唾沫,升起黑旗,割破他人的喉嚨。所以實際上,昆汀沒變,衛道士們也沒變,只不過這部電影恰巧政治上切入到無比正確的點上,所以暴力也變得能夠被原來不能接受它的人接受了,由此可見,人性是多麼有趣的事。「People never chang, People lie。」嗯,也許Dr house說得很有道理呢。不過我前文提到過的「優雅「小姐,一定不會因為昆汀的這部電影,就意識到在暴力傾向這個問題上,自己是個撒謊成性的人。到也不是對別人,對自己而已。

 

戳破皇帝的新裝,我想這肯定不是昆汀想做的事。比起皇帝的新裝里那個聰明小孩,昆汀只是個頑童,而電影是他和全世界扯淡的工具而已。要知道這也是我一直喜歡他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即除了美和暴力以外,昆汀這個人,對待這個世界,總有一種直接了當的,相當頑劣的氣質,殺人不是丁里咣朗的一通亂槍,就是噼里啪啦一陣亂砍,制定的計劃嘛,那叫一個胡鬧,一個個的都耍酷扮帥,奔著不靠譜的路數一路狂奔,誰能活誰能死,最後只好靠上帝保佑。北野武也愛這麼亂整,舉著槍互相一通對射,然後該死的死,該埋的埋,第二天太陽出來,照樣是碧海藍天,世界很美。大家在沙灘上圈個圈摔跤玩。於是我想起村上春樹的那本小說的名字「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我其實沒有看過這部小說。但我一直喜歡這本書的名字。現在覺得它來形容《無恥混蛋》這樣的電影,真是又簡單,又準確。

 

不僅僅是美,而且是美得像童話,不僅僅是暴力,而且暴力得也像個童話。我想也許這才是《無恥混蛋》真正的迷人之處,十惡不赦的納粹,竟然當計謀得逞時候,孩子氣的大聲喊BINGO,那一瞬間,我想起了藍精靈的格格巫,希特勒在看電影的時候直接被亂槍幹掉,誰都知道這是歷史上沒有發生的事,但大家都希望它曾經發生過,當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簡直樂不可支,心想昆汀你這小子竟然敢這麼扯淡,你真行。在那一刻,這部電影成了一個成年人的童話,每一個巫婆都要被處死,邪惡後媽都要被幹掉。納粹就應該在他腦門上刻上納粹的恥辱標誌,很多成年人會嘲笑它幼稚,這也是藝術?但是我們就是像小朋友一樣,個個都看得很開心,真痛快。看這場戲,與其說是看到了暴力,不如說更像是一場巴赫金式的末日狂歡。

 

其實,如果你讀過那些真正沒有被改編,清潔過的民間童話就會知道,大灰狼沒有吃掉小紅帽的外婆,而是把外婆做成了晚餐讓小紅帽吃掉了,灰姑娘曾經被王子拋棄差點餵了毒蛇。童話裡不僅要有公主和王子從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固定橋段,還一定會有壞蛋最後死狀都極為慘烈的描述,其實所有沒有經過道德修飾加工過的原始童話都是又美又暴力的,這是人性本來的樣子。而超人和蜘蛛人,他們太美好了,他們是神,不是人。至於那些莫名其妙的蹦出來說明什麼是膠片,那個箭頭指著誰是將軍之類的玩法,對昆汀來說,真是太小意思了。現在是狂歡節時間。怎麼玩不是玩?我愛這麼玩,你管得著嗎?昆汀這種人,是恨不得把自己一輩子都過成狂歡節的人。其實他拍的片子一向很巴赫金,這並不是能為很多中國觀眾接受,因為中國人一向日子過得很規矩,我們從來沒有過什麼狂歡節,所以在最開始看到昆汀,就很多人會看不懂,會很奇怪,怎麼那麼亂,這是什麼玩意。不過,經過了這幾年的網路群體狂歡事件,大家似乎現在也找到點感覺了。從這點來講,我覺得昆汀的電影被更多的喜歡了,這並不是說明昆汀解放了什麼,恰恰相反,而是因為中國人的狂歡精神被一部份解放了,才會真正開始從昆汀的電影裡得到樂趣了。我覺得這是件好事。

 

順便說一句,作為一個女人,我打心眼裡喜歡昆汀,還因為在他的電影裡,他從來不歧視女性。我想這是很多人,壓根沒有注意到過的,他們只看到他電影裡的暴力,但其實,從《黑色追緝令》開始,到《無恥混蛋》,昆汀電影裡的女人,總是那麼又酷,又美,又果斷,又聰明,又性感。他從來沒在他的任何一部電影裡,貶低過女性的形象。由此,我個人總結昆汀的電影必不可少的四大要素是,美,暴力,女神,和狂歡式的世界感受。昆汀利用這四大元素,製造了一個荒謬的童話。你知道它很假,但是它假得讓你在一瞬間也會恍惚這世界到底有多真實,在這一瞬間,哪怕只是一瞬間,你會恍惚,那些尋常日子裡的壓抑,禁錮,沉悶,也都是荒謬和不真實的。而我們是從夢中醒來的莊生,也許下一秒鐘,就會結束所有的噩夢,回到蝴蝶的世界裡去了。

 

當狂歡節結束的早晨,站在每日上班的街頭,混入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回想起昨天,也許,在世界的盡頭,真的會有冷酷的仙境吧。

 

 

 

註:巴赫金的狂歡節文化

 

巴赫金在談到中世紀的狂歡節和狂歡化文化時,指出中世紀晚期歐洲各大城市(如羅馬、拿波里、威尼斯、巴黎、里昂、紐倫堡、科隆等),每年合計起來有大約三個月(有時更多些)的時間,過著全面的狂歡節的生活。他說:「不妨說(當然是在一定前提下這麼說),中世紀的人似乎過著兩種生活:一種常規的、十分嚴肅而緊蹙眉頭的生活,服從於嚴格的等級秩序的生活,充滿了恐懼、教條、崇敬、虔誠的生活;另一種是狂歡廣場式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滿了兩重性的笑,充滿了對一切神聖物的褻瀆和歪曲,充滿了同一切入一切事的隨意不拘的交往。這兩種生活都得到認可,但相互間有嚴格的時間界限。」他特彆強調,「如果不考慮這兩種生活和思維體系(常規的體系和狂歡的體系)的相互更替和相互排斥,就不可能正確理解中世紀人們文化意識的特點,也不可能弄清中世紀文學的許多現象。」[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