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夢想男孩--Dream Boy

梦男孩/梦幻男孩/梦想男孩

6.2 / 4,383人    Germany:90分鐘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USA:88分鐘

導演: James Bolton (Ⅴ)
編劇: James Bolton Jim Grimsley
演員: Stephan Bender Maximillian Roeg Thomas Jay Ryan 戴安娜斯卡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翅膀

2010-01-27 00:58:01

No More Tragic


        最近看了一些同志片想跟閨密交換一下觀感,哪知閨密說同志片結局都太悲慘所以都不愛看的。當時還不以為然,還特地舉例說總有像《SHELTER》這樣青春且結局美好的影片令人忘懷的。但是看了《Dream Boy》(譯作《夢男孩》)後,讓我紮紮實實有種想要把導演或編劇,甚至原作小說作者罵個狗血淋頭的衝動。

        男主角內森性格十份內向,寡言少語,缺乏青春期的朝氣和活潑,加之突然搬到寧靜的小鎮,種種跡象就已經開始為他悲慘的一生埋下伏筆。他對父親那種恐懼的態度,母親時常流露出的不安眼神,甚至小情人因他做愛技巧太好而幾度懷疑他並非第一次,都讓我在真相揭曉前就能斷定他的家裡存在著父親對他實施性虐待家庭暴力的問題(電影看多了養就的敏感度,觀影期間還跟老妹展開探討為什麼美國家庭就是會存在這麼多亂倫+性虐待+家庭暴力現象)。內森晚上不敢睡著,甚至穿著鞋子就寢,並終於懂得在寢室裡布下小圈套讓想侵犯他的父親落空,當我們為他成功飛奔出家裡感到慶幸,感嘆他還擁有逃跑的勇氣和智慧時,下一組鏡頭竟是漆黑的夜裡他孤單一人睡在墓地裡,白天只有趁父親不在或睡覺時才敢回家吃口飯,實在是讓人心酸的孩子啊。

        內森和鄰家男孩羅伊兩情相悅,羅伊不知道內森有如此可憐的遭遇,在墓地裡找到他並給他提供了一個可棲身之處,或許是為了不讓他那麼孤單,羅伊還積極帶內森去游泳、野營等想讓他融入到男生的集體生活當中,活動中有歡聲笑語、有恐怖的鬼故事,有刺激的鬼宅探險……當我們這些善良的觀眾還在想儘管內森遭遇可憐,但只要導演順勢讓這兩個孩子的愛情之路太太平平地走下去也不失為一部美滿的故事時,狗血的故事情節出現了:在鬼宅里羅伊跟內森親熱時被另外兩個男孩發現,羅伊感覺過份尷尬於是離開了內森。可就在羅伊離開的這段時間裡,另一個一直覬覦內森的男孩子強暴了內森。內森對強暴者的無力抗拒以及強暴者的獸性其相乘性在陰森的房間裡被無限地擴大。在我們還來不及感嘆導演到底要多殘忍才願意放過這個孱弱的小孩的時候,強暴者獸慾得逞後拿起木棒將內森一棒打死……真的有這個必要嗎?我不禁在心中吶喊。我不信上帝耶穌,但是他們信,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為什麼他不是仁慈的、博愛的、寬容的?為什麼他要讓這樣慘絕人寰的事情發生?

      關於《夢男孩》究竟意味何在?在影片結束之前還在猜測,搞不好跟《第六感》的故事描述技巧一樣,這所有的一切到頭來只不過是一個叫內森的小孩做的一場噩夢?而在出現鬼故事的時候也在猜測是不是羅伊最初看到不過是內森的魂魄?但是葬禮還是舉行了,羅伊哭得像個淚人,內森再次出現在羅伊面前時衣服上的血跡都說明了他真的是從一個活人變成了鬼魂。那「夢」的意味何在?對於殘酷的現實,內森根本不可能生存在那樣的時代,因此他短暫的一生就好像一個不太完美的夢?還是說那些讓他不敢入夢的日日夜夜,只有和羅伊的那段感情甜蜜得像夢境一般呢?

       "gay"這個詞在英文裡還有「快樂的」「生氣勃勃的」「追求享樂」的意思。現代同志生活已經脫離當初「變態」「犯罪」的標誌,也不再是同志運動時期的艱苦卓絕,導演有必要在如此開放的時代再搞這種每個人看來都不好受的電影來博得眼球嗎?善良觀眾的眼淚有兩種:一種是悲哀無奈的,一種是喜悅欣慰的,而絕不會流給那些令人憤懣不快的電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