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七月四日誕生--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生于七月四日/七月四日诞生/生逢月日

7.2 / 116,492人    145分鐘

導演: 奧立佛史東
編劇: 奧立佛史東 Ron Kovic
演員: 湯姆克魯斯 Raymond J. Barry Caroline Kav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蓮菡

2010-01-25 00:50:50

讓我們思考


很喜歡oliver stone這個導演,接觸到是大學時期的一個選修課,美國法律電影賞析。老師是我們學校法學院的一位教授,是一個很有正義感的律師。我之前有聽說過她的事情。當時看的是《刺殺甘迺迪》,後來老師用整整兩個小時評析了這部電影,最後是很長時間的鼓掌。於是記住了這次經歷,也記住了奧利弗。斯通這個有才華的導演。
這部電影最先接觸到的竟然是他的原聲音樂,音樂長久的迴繞在我耳邊,在播放器里不斷的循環,《你愛的那個》,後來才知道是電影的插曲。
戰爭,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只是曾經的我以為身邊不會出現戰爭。一戰,二戰,外國侵華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援越,這些出現在我的歷史課本里,完全當作是課程是任務去完成去閱讀。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讓我深深感受到災難的發生。高一的時候,我們下課休息,一位老師衝進教室,打開了電視,伊拉克戰爭,我深深的記住了白岩松的一句話,他說,原來戰爭離我們這麼近。
美國,一直是有美國的參與。不明白這個一直是自由,由流浪者組成的國家每次都願意扮演著和平者的角色,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別人的身上。只是他自己的民眾呢?那些對這個國家充滿了期待,願意用自己的身和心去追隨的人們。美國夢,每個人都有那個嚮往,去美國,自由、開放。可曾了解美國所經歷的震盪,美國所有的苦難,一切掩蓋在繁華的表面下。華爾街引起的金融危機,涉及了全世界的每個角落,可是華爾街的高管們卻始終拿著高額的年金,對於我們對於他們,是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存在所謂的公平。哈根達斯,我總是在小小的買一杯之後,在品嚐了她濃濃的味道之後,覺得自己奢侈,卻還是有幸福感。但是這樣一個速食的產物在美國廉價的擺在了超市櫃檯上。也恨自己被物質左右,但這就是美國,一個極其繁華的商業帝國。卻把災難傳播給了世界上貧窮的人們。阿富汗、伊朗、伊拉克,中東,這些地區被她所標榜的和平政治所困擾。中國,漸漸的富強,卻總是在貿易關卡被美國所限制,傾銷,冠冕堂皇,我們有13億人口需要養活,你美國來試試看。
沒有人去解析美國的痛苦,包括戰爭。於是oliver stone有了這個責任。此片拍攝於1989年,當時cruise還這麼年輕。美國政府頻頻發動戰爭,是因為只能用外需拉動內需嗎?我們亟需區別對待美國政府與美國民眾。就像是日本侵華戰爭時一樣,日本天皇日本軍政界和日本民眾是有極大的區別的。就算是普通的日本侵華士兵,那些殺過中國百姓的人,卻也在一個程度上是戰爭的受害者,有誰願意去千里之外的地方去掠奪,去殺人,去面對天寒地凍,去面對屍體。而家中的父母、家中的妻子孩子卻在無助地等待。這部片子中的男主角,我們的羅尼,是一個對國家充滿熱情的男孩,他願意為這個國家奉獻,被總統的激情所渲染,他義無反顧的三軍,願意為自己的國家去打這場戰。去到遙遠的東方,越南。但是戰爭,讓一個年輕人迅速的成長,遇到的越南平民,眼見無辜受難的民眾,被自己誤殺的戰友,在一次戰爭中受傷,他失去了自己的雙腿,失去了下半身的知覺,失去了作為一個男人所有的快樂。他痛苦他無助,但他心中對於美國的熱情卻足以支撐他走下去,就算在醫院中受到的苦楚,就算這輩子就被毀在了戰爭中,他不洩氣,為自己是在越戰中負傷而光榮。
回到家的那段,我哭了。六七十年代的美國,是屬於嬉皮士的年代,是屬於禁忌與放肆的年代。大學罷課遊行,反對戰爭。大家討厭戰爭。但羅尼執迷不顧,是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了。人們不明白何美國政府千里迢迢送自己的孩子去遙遠的越南去打一場沒有任何意義的戰爭。而羅尼仍舊是認為多麼的光榮。但是生活仍舊在繼續,他了解了自己的苦楚,了解了人們的為難,他從越南戰場上回來並且癱瘓,他痛苦他掙扎,這個社會並不了解他的光榮並不了解他的無助。甚至連家人也沒辦法幫他。他不懂他在這場戰爭中面對所有的苦難回來卻是被人們遺棄。他放縱,夜夜醉酒,去墨西哥,去找妓女。所有的掙扎,看則痛苦,其實是一種新生。神不會了解人們的苦難,或者是神在預定了這一切,唯有讓這個孩子在經受了所有苦難之後,才給予他一個正確的方向,豁然開朗。這是政府的災難,他仍舊熱愛美國,和這個國家無關,事關政府。
他出現在反政府遊行中,他要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人們,這是一場不合時宜的不正確的戰爭,只是根植在政府的利益上,卻完全建立在人們的苦難中。戰爭只是某些利益集團的手段,受苦的完全是國家的民眾。他們極度的熱愛這個國家,卻被執政者所矇騙。
戰爭,這個明顯的字眼,完全暴露在人們面前的時候,所得來的只有唾棄。那些參加的士兵,前線的戰士 是這個錯誤的直接受害者。願我們世界是和平的。當我們在無病呻吟的時候,想想我們的國家,中國。我全部的喜歡她,並用身心去愛她。現在我們也許經歷了社會的動盪,房價物價上漲,貧富懸殊,災難頻發。但是真的我們應該感恩,這個一個關懷我們的國家。每個國家在經歷歷史發展的時候都會經歷陣痛,而對於才60年的我們來說,又有什麼是不可理解的呢?我們的社會是越來越健全與法制,對於個人的需求與了解國家也正在傾注更多的關心。我設想自己是一國領導人,設想自己肩上的擔子會壓的喘不出氣了。我們有這麼廣闊的土地,這個多的人口,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責任,我們在網路上頻頻說話,訴說我們的苦難,但是當我們站在一個領導者的角度上去思考,我們有何能力去作為呢?或許執政者在很多方面是不足的,但我們為什麼不去時間去讓他們探索,這個新形勢下的體制,這個社會不是應該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的。
起碼我們不參與戰爭,起碼我們穩定和平。對於這一切我已經深深感恩。為何還在乎自己的那點小失小得,當自己的痛苦被放在社會背景下時,會發現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不要問國家能為我們做什麼,應該問自己能夠為這個國家做什麼。
我一直在出世和入世之間思考。我們社會需要的是什麼。我強烈的告訴自己是自由,不需要被這個體制所束縛。但是並不由我去決定。我們只能去很好的適應這個社會的規則才能改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顯然沒有做好準備,只願自己能夠做好,讓自己平淡安心。
我所選擇的,行萬里路,只為在社會與自然間了解自己。痛苦不被擴大。羅尼只在自己的世界中抱怨與自抑,但把這些放在整個社會中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可以做的更多。只活在自己世界中,當他訴說了誤殺的經過,在威爾森家人面前說出的時候,大家已經平淡,失去與得到,深深的恨過,只是希望活著的人能更好。羅尼一生活在了愧疚中,嬰兒的啼哭,沙丘上倒下的身影,擊中棒球時大家的歡呼,只是不斷循環在腦海中。而我們需要的是不斷的向前看,用自己經歷的去幫助其他人。
是一個時代的陣痛,是我們這代人的探索,是社會的變遷,願我們都是經歷者。願回憶時告訴自己不後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