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

在云端/寡佬飞行日记(港)/型男飞行日志(台)

7.4 / 350,078人    109分鐘 | Canada:108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傑森瑞特曼
編劇: 華特肯恩 傑森瑞特曼
演員: 喬治克隆尼 傑森貝特曼 梅蘭妮萊恩斯基 薇拉法蜜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蘇乏

2010-01-24 10:03:34

《在雲端》像浮雲,失去形狀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雲端》浮雲的形狀

文 / 蘇乏

    次貸危機,經濟衰退,金融海嘯帶來的沉重社會壓力下,企業裁員業已是家常便飯,Ryan便是為企業提供裁員服務的專業人士,便是在這樣一年中有300多天要輾轉於航班間的差旅生活中,一方面他要承受來自被群體的抱怨與攻擊,並嘗試著耐心且富有同情地進行安撫,為他們減輕不幸降臨時所必須承受的痛苦,協助其找到新的機遇與方向,用他自己的話說便是:「讓地獄變得可以忍受,並看到渺茫的希望」;而另一方面,他非但無法阻止競爭者Natalie以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為訴求的網路視訊遠程裁員計劃,還被要求鍛鍊這個新人以提高該計劃的可行性。Ryan所熱愛甚至依賴的工作方式被變革所顛覆,他的生活失去了節奏,而當他終於決定嘗試去改變自己的感情哲學時,卻發現在職場上游刃有餘的自己,再一次踩空在看似緊簇而美好,卻無時不刻變幻莫測的渺渺雲端。

【把握重生的機會】

    《在雲端》並不完全是應景的商品,它在描述一段共同經驗,Ryan並不僅僅在告訴像Bob這樣被辭退的職員發生了什麼,如何去面對,準備好了嗎?而是在對螢幕前的每一個人講述關於我們自己的故事,「我看到很多員工在這裡幹了一輩子,他們和你很像,他們準時上班,準時下班,卻從來沒有快樂過。你現在有一個機會。這是一次重生。」我願意相信雖然作為職業人士——他極有可能是不假思索地說套話應付差事,但或許事實上他能夠做的如此出色,是因為用心在觀察這些遭受折磨的員工究竟是怎樣的人,去理解這樣的人究竟有著怎樣的生活。
    當Ryan回到公司發現在Natalie的規劃下,自己引以為傲的工作方式已被荒謬的遠程裁員所取代,他希望藉助參與勵志演講比賽來重建自己的生活狀態,可講台亦令他備感到陌生,他意識到還有更重要、更有意義的事在等待著他,於是逃離了自己的生活哲學,試圖在即興如少年的衝動中找回應有的熱忱。如此編劇的巧妙之處便在於暗合,Ryan在工作中的說辭和他自己面對變化所作出的選擇從不同的角度介入角色,令Ryan的形象異常豐滿且富有深度,George Clooney渾然天成的表演更為人物塑造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遵從真實的情感】

    影片並未刻意強化Ryan自身的際遇波折,那些需要面對痛苦、悲傷、絕望以及憤怒的工作將近排滿Ryan的生活,當短暫且合襯的艷遇不期而遇,幾乎浸蝕了這位漂泊者堅硬的情感外殼,甚至顛覆了他一以貫之隨遇而安的生活哲學時,浪漫卻戛然而止,故事卻以一種近乎殘忍的方式令Ryan重返於顛沛流離的工作。影片以平和的口吻向我們講述了一段略顯尷尬的情感故事,卻沒有爆發種種因罪咎與嫉恨而氾濫成災的衝突。這更接近於現實生活中的情感,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外表下,或許發生過甚至正在忍受難堪的痛苦,但漸漸痛苦之身便會安靜下來,潛伏於每個人體內,它們陳舊但仍保有活性,成為每個人最真實的一部份。
    本片的魅力就在於這種強烈的代入感,它和《米爾克》那種傳記片中噴薄而出的熱情、擦亮夜空的宣言並無相似。《在雲端》無意開啟劃時代的思想,令其與先驅者一同在奔放的旋律中舞蹈;它試圖走進當下,走進觀眾真實的內心,走進熟悉的慘澹生活,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做出決定。無論是片尾Ryan所曾面對的職員們,還是他本人,無論是電影還是現實的人生,放棄一個失去生命力、行將腐朽的現狀,去遵從自己的情感與夢想的人們,他們並未被變革擊潰,並未因情緒而失去理智,他們在思考,在捍衛自己的尊嚴。
————————
    本片改編自美國作家華特 Kirn的同名小說,先後獲得金球獎最佳劇本,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劇本獎,是奧斯卡最佳劇本最有實力的競爭者。區別於無病呻吟的影片使用強力去宣明、追補、辯駁,本片所融入的情感恰如其分。《在雲端》有著很難用言語傳達的失落與欣慰,有時喜不勝收,有時亦感無可奈何,清晰的邏輯,克制的情緒,細膩的情感,很難不被這樣一部影片所吸引。導演對音樂與敘事有著絕佳控制,也正是這種控制力營造出了一種極具詩意的無奈與苦澀,也才有了影片結尾處那種孤自一人在雲端,夜幕將至在路上的感慨。

2010.1.27 蘇乏,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