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孔子:決戰春秋--Confucius

孔子/孔子:决战春秋(台)/Confucius

6.1 / 3,889人    125分鐘

導演: 胡玫
演員: 周潤發 周迅 陸毅 陳建斌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張小北

2010-01-23 04:38:18

子曰:給個話兒啊!


導演胡玫說過,「拍《孔子》是需要勇氣的」。而在咱們這疙瘩,因為有一種奇怪的傳統,就是很多人會認為你評論一部人物傳記電影,其實就是在評論這個人物本身,所以評論《孔子》也是需要勇氣的。不過,好在《孔子》這部電影沒給我們挖這麼深的坑,因為孔子是什麼人,不是我這等屁民可以評論的。而《孔子》這部電影,因為留給觀眾太多的讀解可能,所以也成就沒什麼可評論的了。



「給個話兒啊!」這句台詞,在正片中出現的戲份是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獻祭,這句話是孔子在擠兌公山狃,所以雖然觀眾聽了都在笑,但這可以算是一種幽默。而在預告片中,這句話接在南子的話後面,聽起來就很雷。

對於《孔子》這部電影來說,因為我是一個重症陰謀論患者,所以我覺得「給個話兒啊」其實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思想。雖然聽起來很奇怪,但在萬能的陰謀論之下,一切都是可以得到解釋的。


作為「陰謀論」的一種,下面的話其實都是為了博君一笑,不必當真,也謝絕跨省追捕。

本片導演和編劇都說過,要看懂《孔子》就得先看《論語》,不過在我看來,要想看懂《孔子》這部電影,其實不用讀《論語》,能看明白《新聞聯播》和新華社通稿就行了。

作為一部電影,《孔子》的主要戲份都是在講「墮三都」,後面的孔子周遊列國,其實只能算是買一送一的附屬戲份。考慮到胡玫導演之前拍的那些帝王將相電視劇,「墮三都」這場戲實在是讓人不得不浮想聯翩啊。

如果按照一小撮國外反動媒體謠傳的那樣,九州其實是由九大長老和五百個貴族統治的,那麼「墮三都」這場戲份其實就很好理解了。按照坊間謠傳,《孔子》的劇本和成片都由今上親自過目,「給個話兒啊」的說法實在是讓人覺得諸位編導都煞費苦心啊。許多對白的暗示簡直可以用「赤裸」來形容,聯想到當今的許多時政,以致於讓我不得不自我警醒,吾等屁民豈敢妄議朝政,還是就此打住吧。




說到電影本身,雖然《孔子》在單個畫面上非常誇張和奢華,但實際上這還是一部缺乏視覺感的電影,以致於這部電影整體都感覺比較沉悶。說白了,就是看起來不像是一部電影。而這一點我覺得是因為鏡頭語言和故事結構都有問題,有佳句無佳章,雖然單獨的場景都很好看,但湊到一起以後,這個電影從故事結構角度來說就只能用「散亂」來形容,再加上畫面缺乏表現力,直接導致整部電影看起來都比較沉悶,缺乏視覺感。

好的故事結構需要有穩定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才能形成,而對於《孔子》這部電影來說,因為其題材的敏感性,恰恰導致這種「價值觀」是不被編劇和導演所把控的。所以整個故事的敘事重點一直在飄忽不定,形不成能夠統領整個影片故事的核心線索。

在有明確訴求目地的前半段,因為有「墮三都」的主線支持,所以雖然有很多室內對話場景,但整體故事看起來還是很緊湊的。雖然很多戲份在我看來還值得商榷,但那也只是見仁見智的事情,無所謂對錯。而到了後半截,因為缺乏一個強大、明確的故事主線,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就變成了一個「知識分子驢友團」沿途打醬油的故事了。



另外,《孔子》略顯沉悶的一個原因,可能還在於它人為設置的文化壁壘太高了。俗話說「深入淺出」,但《孔子》卻經常在對白和背景介紹上「入的太深」,而在人物關係和故事結構上「出的太淺」。

這部電影在大量的對白、人名、地名等故事細節上其實等於對觀眾設置了文化壁壘,對於大部份、甚至是絕大部份電影觀眾來說,三桓、公孫狃等等影片故事背景因為缺乏相應背景知識(雖然這個現實值得哀嘆但這卻是事實),直接導致對電影的理解有困難。這就是我說的」入的太深「。對於這樣一個題材的電影,我覺得這不算是缺點,因為如果連這個都迴避了,那還拍孔子幹什麼呢?

但是電影在故事方面」出的太淺「,就直接把這個」入的太深「的問題給凸顯出來了。觀眾既看不懂你的人物和背景,又不耐煩看你的故事,自然會覺得故事層面上沉悶了。



可以說《孔子》只有半部好戲,不過這並不代表《孔子》這部電影不值得一看。對於這樣一個題材,恰恰需要大家都去看看,才能得到更多角度的觀眾解讀,才能映射出當下的主流文化方向,才能讓大家都去思考一下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問題。


關於「正史」和「戲說」之爭,對於這種電影,其實都無所謂。因為《孔子》已經是一部目的很明確的電影了,所以咱們再去爭論什麼史實就沒意義了。人家根本不在乎,誰敢妄議,小心人家指著鼻子罵你。





最後閒扯兩句。

南子被刺殺那場戲,影片的剪輯思路非常奇怪,南子中箭和孔子拜見南子的閃回來了個平行剪輯,配合之前孔子對學生的預言(衛國必將大亂),這種鏡頭語言的模糊性,很容易讓部份觀眾誤解暗殺南子和孔子有關,甚至是孔子策劃的。

這種畫面敘事能力的薄弱,體現在影片中的多處重要場景。當孔子得知子路戰死的資訊,雖然有閃回畫面,但還是要完全依靠旁白來補充資訊,那些閃回畫面其實並沒有起到什麼敘事作用。其實單就這麼點資訊量而言,幾個閃回畫面就足夠說清楚子路戰死的資訊了(作為一個對比參考,《飛屋環遊記》開場講述老人卡爾和他妻子一生故事的默片段落,完全沒對白,但故事和情感都傳達的很清楚)。



百度百科:「魯墮三都之戰」條目

周敬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98年),魯軍強行拆毀「三桓」私邑邱(今山東東平東)、費(今山東費縣西北)、成(今山東寧陽東北)的作戰。

春秋中期以後,魯政權不斷下移,被稱作「三桓」的叔孫氏、季孫氏、孟孫氏三族之家臣勢力漸強,經常以下犯上,或以其控制之邑為據點發動叛亂。為防止家臣據「三桓」之私邑反叛,這年夏,魯司寇孔丘建議定公拆毀「三桓」私邑邱、費、成。是時,「三桓」之家臣勢大震主,故此議亦得到「三桓」的響應。叔孫氏首先率軍拆毀邱邑。季孫氏欲毀費邑。費宰公山不狃與叔孫輒率眾反叛,襲魯都曲阜(今山東曲阜東),魯定公出逃,躲進季孫氏之宮。魯司寇孔丘命大夫申句須、樂頎率軍反擊叛軍。費人潰退。魯軍乘勝追擊,再敗其於姑蔑(今山東泗水東)。公山不狃、叔孫輒逃往齊國,費邑遂毀。孟孫氏欲毀成邑,成宰公斂外父以成邑系邊防重鎮、宗室屏障為由極力勸阻。孟孫氏聽從其議,遂不毀成邑。同年十二月,魯定公率軍圍成,攻而未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