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南國再見,南國--Goodbye, South, Goodbye

南国再见,南国/GoodbyeSouth,Goodbye

7.3 / 1,255人    124分鐘 | USA:116分鐘

製片: 張華福
演員: 伊能靜
編劇: 朱天文 導演: 侯孝賢
演員: 徐貴櫻 高捷 林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上士

2010-01-21 22:23:07

邊緣人奮鬥紀實,有關《南國》二三事


初識侯孝賢是在楊德昌的早期作品《青梅竹馬》中的那位躊躇且迷茫的男主角阿隆,《青梅竹馬》在記錄城裡人,《南國》記錄著小村落,都直白的記敘了小人物的生活,對人生的深刻憂慮。但是在侯孝賢的電影中,總是帶著些許詩意,使人在迷茫中感覺曼妙。

再見南國,再見 (1996),是侯孝賢第13部導演作品,也是至今的創作中相對中間段的作品,1994年楊德昌拍了《獨立時代》1996年拍了 《麻將》跟麻將類似的是,本片也是講述著4個人的故事。

小高,一個很有責任感的黑道混混,30多歲仍然在社會邊緣徘徊,僅是幫老大打點生意,除了身上的些許刺青,基本感覺不到,這個人也會是個黑道中人。
阿扁,小高的馬仔,典型的新青年,奇裝異服,言行浪蕩,無所事事。
小麻花,阿扁的女朋友,舞廳歌女,行為怪誕。
阿英,小高的情人,基本跟小高不是一個社會階層,自然註定了要產生的某種結局,離過婚,還有一個女兒。

故事的開始,小高帶著阿扁和小麻花去一個小鄉村,咋一看去,有點舉家旅遊的意味,但是,實際上是去幫大哥的賭場收錢,其中那個看賭場的馬仔一段電話,反映出,時下邊緣人的生活窘迫,和正在清點的大把大把的鈔票有著極強的反差。
賭局中飛來的竹蜻蜓,是揭示小高本性的一個道具,那幾句佯裝發狠的話,顯得實在沒有什麼狠氣,連小孩子都不怕他,可想而知,世間本沒有什麼壞人,別人說的多了,就成了壞人。
吃飯間的交談中,也大致透露出,錢,對於新一代人的影響,和對傳統的巨大衝擊。
詩意隨後而來,阿扁蹲在房頂上,一輛緩緩的火車,兩個老人攙扶著上了車,火車駛入隧道,駛向森林。

小麻花的,《夜上海》像夢一樣,金光閃閃,伴隨朦朧的鏡頭,是響起的雷光夏,小高在勾勒一個夢一樣的想法,去上海開餐館。
外地的投資隨之落空,餐館就更像一場夢。
雨夜行進的車燈,風雨過後,平靜。
綠色的鏡頭下,又有詩意,又有憧憬。搬家時和一個滿是紋身的搬運工聊的興起,紋身,有時候就是一種頹廢的藝術,拿自己做實驗,說的很直白。

掄起炒鍋的小高,更應該去當一個廚師,怎麼看都覺得,比當混混靠譜。接下來的情節更是讓人覺得,詭異非常。喜哥,想到去搞些豬來佔大企業的便宜,這真的是有點像是靠山吃山的味道,可見黑道的同學,早已餓得飢不擇食。然而公關事宜理所當然的交給小高去處理,這場拍的很有意思的是,用的是阿扁的第一視角來觀察週遭的一切,昏昏晃晃。

「我怎麼跟阿英求婚,搞了十幾年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我操!我怎麼跟人家談將來」一番酒後的真言,小高那些底層人為的掙扎更凸顯。

長長的,蜿蜒的,林間小道,靡靡菲菲的樂曲,浪漫無序卻有又著那默默的規則。
坐在鐵軌邊吃飯,嬉戲,對著狗說:沒了,真的很自嘲。沒了,確實都沒了。
阿英的勸告對小高來說顯的很蒼白,離開了這裡,就不在有小高了,就像魚離開了水,就不再是魚,他會離開嗎?他能離開嗎?
扁頭被打,打他的是他的堂哥邊罵邊喊:叫你在台北當流氓,云云。就行為而言,所謂流氓,警察就已經很模糊了。
找槍,復仇,朋友,出賣,大哥,隊長,政客,像是一個大火鍋,統統煮沸其中。

直到最後,車衝入鄉間的田地,景色又是何等浪漫,太陽正自緩緩升起,鳥叫蟲鳴。阿扁從車裡蹣跚走出,試著去喚醒幾位同伴。

看完這部作品,直觀的感覺是: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從個體的生活狀態來透視社會。
從小高的身上,我們或多或少的可以找到我們自己,至少有理想,有盲從。
回想小高,會不自覺的聯想到小武,都是以邊緣人的身份在故事裡,展現一些,在主流意識形態下,都有些嗤之以鼻的破事,確實是些破事,看罷覺得太過平淡無奇,平實乏味。
估計就是因為太簡單,簡單的就像一個細細的鋼針,趁你看著看著走神時,輕輕刺入你的心,沒有知覺,觀畢只覺心裏面隱隱的傷痛。

電影從頭到尾,都沒有跟「安寧」這兩個字有什麼瓜葛,包括吃飯,睡覺,就算是工作吧,基本沒有在同一個地方發生過,流離。
沒有家,沒有親人,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沒有將來,沒有,,,
難怪有人說:人生就是在享受掙扎!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插曲,大部份的歌曲是由本片的男二號,也就是林強,創作的。
就曲風而言絕對是鬼才級別,風格多樣,且融合到位,震撼深刻。
此人在電影配樂上有一定的造詣,金馬電影音樂方面也是多次獲獎,還簽約了摩登天空,近期與賈樟柯合作尤為密切,賈導多部作品的配樂出之他手。

                                                                                                          2010.1.21

轉貼著名:

http://www.chinafilmcritics.com/read.php?2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