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偷情--Closer

偷心/靠近/偷情

7.2 / 236,249人    104分鐘 | Turkey:98分鐘 (TV version)

導演: 麥可尼可拉斯
編劇: Patrick Marber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裘德洛 茱莉亞羅勃茲 克萊夫歐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慕鷗

2010-01-21 18:48:45

《偷心》:已經陌生不會再像從前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文/慕鷗
(只能貼些舊文了)
如果你還沒談戀愛,最好別看這部電影;如果你正在熱戀,也請別看這部電影;如果你曾經經歷情感挫折或正在為愛煩惱,可以把這部電影當作鏡子來借鑑;如果你覺得看懂了這部電影,你會有兩個選擇:要嘛不愛,要嘛好好愛。
好像不應該早早把一部電影描述得這麼嚴肅恐怖,但事實是這樣,《偷心》是很久以來真正讓人看了不寒而慄心驚肉跳的電影,所以還是先提出點警告為妙,不然也許你看完了這部電影后會朝我狂拍板磚。

虛情•假意
首先是這部電影很可能會激起相當一部份人的反感、憤怒甚至是抗議。尤其如果你是個對愛情還抱有無窮幻想的小年輕的話,反應可能會更為強烈,也許是咆哮,也許是嘔吐,具體情狀就要看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強弱了。
頭一次看見一部電影把愛情這樣赤裸裸地撕裂開來,把它的脆弱與陰暗面一絲不掛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所以請允許我對編導的勇氣表示一下致敬先。影片講的其實就是四個男女你來我往的性/愛,可是因為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曖昧糾葛,要把他們的關係邏輯一下表述清楚好像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也只能試試看——
裘德•洛喜歡了娜塔麗•波特曼,後來他又喜歡上了茱莉雅•羅伯茨,羅伯茨也是喜歡他的,但因為他已經有了女朋友,出於對另一個女孩的尊重她不得不婉拒他的挑逗,裘德•洛愛而不得,便惡作劇地報復她,反倒陰差陽錯地促成了她與克里夫•歐文的婚姻,婚後的羅伯茨終究抵不過裘德•洛的死纏濫打,兩人頻頻偷情,還為了走到一起堅絕地要跟各自的情侶分手,傷心的波特曼沉淪至夜總會跳脫衣舞,結果遇上了來此尋歡的同樣受了打擊的歐文,無賴的歐文還要挾羅伯茨跟他做了最後一次愛,導致裘德•洛耿耿於懷放棄了羅伯茨,當裘德•洛迴轉身找到波特曼,波特曼卻再也忍受不了他的猜疑和不信任,終於對他說再也不愛他了。而羅伯茨和歐文,反倒心安理得地繼續生活在一起。
有意思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了種種背叛、猜忌、報複和互相傷害的故事,片中的主人公卻總在口口聲聲地說「我愛你」。裘德•洛對波特曼說,後來又對羅伯茨說,不管對誰說,他都可以說得信誓旦旦情意綿綿;歐文是對羅伯茨說,後來在夜總會又在心智恍忽的情況下對波特曼說,不管對誰說,他也可以脫口而出毫不含糊。反諷的是,恰恰在他們習慣了說「愛」,不加思考地說「愛」的時候,「愛」也因此變得氾濫貶值,他們或許連自己到底是「愛」,還是「不愛」大概也搞不清楚了。而作為觀眾的我,也確乎被搞得雲中霧裡暈頭轉向,遍尋整部影片也找不到一絲愛的溫暖甜蜜的痕跡。煞有介事地說「愛」,卻沒有一段一成不變的愛情,這也是影片頗值玩味的地方。
也因此本片又是一個謊言密佈的故事。裘德•洛起初在網上色情聊天室騙歐文說自己是女人,把他逗得心癢難耐;後來擺明了要甩掉波特曼,卻又怕擔上不負責任的罪名假惺惺地安慰波特曼說不會離開她。波特曼明明知道裘德•洛已經變心,卻要對羅伯茨勉強地說至少他還愛她,而且他長得英俊;最關鍵的的是她明明叫簡,卻偏偏要騙所有人說她叫愛麗絲。而羅伯茨明明喜歡裘德•洛卻要在照相館裡說不喜歡;明明不喜歡歐文卻又要和他結婚。歐文更是說謊的個中高手,他往往先扇人家一耳光然後再裝作關切地詢問你疼不疼:比如他跟羅伯茨結婚的目的只是為了和一個紐約女人睡覺,而結過婚才告訴她真相是因為他「愛」她,不想傷害她;裘德•洛來找他的時候,他跟裘德•洛說沒跟波特曼睡覺,而當裘德•洛要出門的時候卻又說其實已經和波特曼發生了關係,而不想騙他的原因是剛剛才發覺他的認真態度。你說這都什麼話,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而且顯得他良心發現好像可以在上帝面前減免他撒謊的罪惡一樣,其實越這樣我反而對他越厭惡透頂。
說「愛」和說謊(當然,除去性),是片中人物最鮮明的性格特徵和最常見的言語行為。其實不管他們出於善意或者惡意,打著什麼名義在撒謊,客觀事實是都在騙人,都是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或者不願告人的目的。本片謊言是如此之多,以致多得讓人觸目驚心應接不暇,用學友哥的一句歌詞來概括,那就是「給我的一切,你不過是在敷衍」。片中的人物在敷衍他人,敷衍自己,也在敷衍愛情。某些單純善良的觀眾難以接受,想必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女人•男人
當然也不能說片中就沒有真愛。也許有過,但被玩弄和反覆所摧毀。
比如波特曼。這個女孩剛出場的時候清新可人,一心一意執著地愛著裘德•洛。可惜裘德•洛不懂珍惜,嫌她「不夠成熟」,非要糾纏風韻猶存的羅伯茨。被拋棄的她變得玩世不恭,跑到夜總會做舞女,說要「成為男人的焦點」。可是等到裘德•洛厭棄羅伯茨又吃回頭草的時候,她又歡天喜地地由衷高興。這說明她始終是軟弱包容,依賴男性的(我們可以再聯想她的身份,始終在從事比較低下的工作,如侍者和脫衣女郎)。然而自私的裘德•洛在此刻卻偏偏還要固執地求證她和歐文之間到底有沒發生肉體關係。她終於無法忍受,離他而去。裘德•洛也因此最終把最有希望的一段珍貴感情親手扼殺。
看到這裡相信其他觀眾也會和我一樣扼腕唏噓。波特曼可以不介意裘德•洛的頻頻出軌,卻不能容忍他的不信任。女性的寬容和原則性在這裡被導演有意彰顯和放大。
再來看羅伯茨。一個事業有成的攝影家,但也是一個離過婚的女人——丈夫跟一個比她更年輕的女人跑了。婚姻的挫折讓她在感情再次來臨時知道不能傷害另一個女人,因而她起初屢屢堅絕地抵制裘德•洛的引誘。但很可惜前次婚姻的失敗並沒讓她變得多審慎或者說聰明。她草草和歐文結了婚,掉入一個陰謀一般的陷阱。她想要擺脫,全心要和裘德•洛結合。誰料她竟會善良到愚蠢,居然又再次中了歐文的圈套,以致裘德•洛因心理障礙最終放棄了她。於是她又不得不回到歐文身邊,繼續沒有愛情的生活。她身心疲憊地忙碌了一圈,最終一無所獲。
羅伯茨是片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她受過愛情的傷,卻依然渴望愛情的撫慰,但她的衝動和藝術家的感性(為什麼她不愛歐文卻可以跟這個冒失好色的男人結婚,難道不是被肉體的慾望一時迷惑嗎),註定她無法擁有一個理性的頭腦,也導致她在愛情的路途上波折重重乃至徒勞無功。羅伯茨最後仍跟歐文躺在一張床上,她還幫睡著了的歐文蓋上被子,表明她無奈地接受了人生捉弄;但她躺下去的時候並未馬上入睡,而是一直睜著眼,她的那雙眼睛在黑夜中顯得異常明亮而困惑。
有評論說派屈克•馬伯(本片及舞台劇原著編劇)的作品在機智和風趣之外帶著心碎的哀傷。不知是改編的問題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幽默我是沒有感覺到,心碎的哀傷倒是堵得緊——為波特曼和羅伯茨這兩個善良可憐的女人。影片中她們曾在照相館有一段單獨的會談,那是兩個女人間惺惺相惜的珍貴交流。那時裘德•洛已經變心,波特曼卻牽強地在為他們間即將崩潰的愛情辯護。後來她越想越委屈無助,獨自走到窗前黯然流淚。羅伯茨見狀抓拍了一張,將那滴落在臉頰上的眼淚定格。那滴無聲的眼淚,就是心碎的哀傷。
我是男人,但也會為她們感到悲哀。
再來反觀片中的兩個男人。顯然他們是作為批判、嘲弄或者說調侃的對象而出現的典型。裘德•洛和歐文有不少共同點,都風流成性,自以為英俊有魅力,信心滿懷,見一個愛一個,朝秦暮楚,是一點原則性都沒有也不肯擔負責任的人。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強烈的佔有慾和自私。他們就像兩隻獵艷的色狼,先把女人當作小羊捲進愛情遊戲,但規則卻是由他們來定,他們可以自由地再去尋找別的獵物,但當女人要退出遊戲時他們卻死活不肯。比如歐文跟羅伯茨的結婚本來一開始就是性的目的,結了婚他也照樣要去尋花問柳;但羅伯茨提出要離開他時,他卻暴跳如雷無法自控,無恥而不斷地逼問她跟裘德•洛的做愛細節,包括時間、地點、方式乃至感受。而裘德•洛的心胸狹窄則體現在他可以腳踩兩艘船,卻無法面對波特曼跟歐文發生關係以及羅伯茨跟歐文做最後一次愛。
如果要說這兩個男人有什麼不同,那就是歐文性慾更旺盛,更有手段,也更野蠻卑鄙。他不僅玩弄傷害片中的兩個女性,甚至連孱弱的裘德•洛也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這個道貌岸然的醫生不斷獵色,也總是以佔有女人為得意自豪,而最絕的一招,是在眼看裘德•洛就要奪走羅伯茨獲勝之際,他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陰暗心理,成功地要挾羅伯茨跟他發生了最後一次關係;而當他在夜總會碰到波特曼時,更用金錢買了兩人間的一夜情,從而讓敏感的裘德•洛無法功德圓滿地全身而退。如此一來大家都不再清白,將本來已經亂糟糟的四角關係推向更矛盾複雜的地步。
抱歉,寫到這裡我恐怕無法客觀地評論下去了。說實話,看到編導如此糟蹋男人形象,我不禁感到憤慨鬱悶。天下男人固然個個好色,但也不至於個個如此薄倖吧,可這片子居然全盤否定,一概抹殺。唉,相信女權主義標榜者倒是會欣喜萬分,因為他們找到一個絕佳範本,可以深感痛快,大加撻伐。

陌生人•愛人
在看過一場驚心動魄、污濁混亂的情感大戰後清醒一下,回顧片頭先。
那是裘德•洛和波特曼相遇的浪漫情景。通過舒緩的慢鏡運用,再伴以柔和的畫外歌聲,只見兩人在紛紜人流中顯得格外與眾不同,他們互相望著對方,一見鍾情,並漸漸會意地微笑。
而在此之前,他們素不相識。
這是影片刻意提供的最溫馨動人的一幕。除此,只有混戰。如果兩相對照,可體察編導背後的用心。我們每天都可能跟無數的陌生人相遇,也隨時有可能跟某一個陌生人擦出愛或者欲的火化。那一見傾心的一刻,或者說投入愛/欲河的一刻,是如此的美妙興奮,好像整個世界都變得無限溫柔多情起來。其實每一對愛人,都是由陌生人開始,因為某種機緣而熟悉、熱戀,最後天長地久或者勞燕分飛。如果你心儀誰,你會熱情地去吸引對方,並希望佔有對方或者說相互擁有。片中裘德•洛想要親近羅伯茨,因而不斷追問她難道他還是陌生人嗎,因為他不想被羅伯茨拒之門外。而他和波特曼的感情之路,則清晰完整地再現了兩人由陌生人變成愛人,然後又變成陌生人的一個軌跡。
由陌生人回到陌生人,並不是由起點回到原點那麼簡單。因為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曾經發生過錯誤的愛情,更有人受傷。
影片最後依然是街頭洶湧的人流,但只有一個單向的鏡頭,只見波特曼依然由遠處漸漸走來,她的裝扮卻已起了變化,不再是片頭的清純形象,而是成熟性感的吊帶裝,所有男人的目光都盯在她身上(注意,片頭只有裘德•洛一人望著她)。但她走得意氣風發無動於衷,孤獨而又矜持地只顧往前趕路。從她的著裝和外表神情可知,經歷一番愛的反覆折磨,她的內心也起了巨大的心理變化。
她不再愛,或者更獨立堅強了。
頗堪玩味的是,當裘德•洛再次走進那個陵園時,發現愛麗絲原來不過是波特曼隨便從一個墓誌銘上引用的名字而已。波特曼出關時有一個對她的護照的特寫,原來她的真名叫簡(就是在夜總會告訴歐文的那個名字)。那一刻裘德•洛的心中一定是百感交集。曾經的陌生人,曾經他的愛人,如今徹底成了陌生人,他甚至連她的真名也不會知道,他再也無法回頭了。因此裘德•洛也是可悲可憐的,何況起初的他也不會想到,自己平日的工作是為死去的陌生人撰寫訃告,臨到頭卻因為自己的自私、貪婪而親手為自己的愛情也寫了一首輓歌。
還是用學友哥的一句歌詞來結束本文——
「就在一轉眼,發現你的臉,已經陌生不會再像從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