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正經好人--A Serious Man

严肃的男人/正经好人(台)/非常憨男离奇失婚(港)

7 / 149,791人    106分鐘

導演: 伊森柯恩 喬柯恩
編劇: 喬柯恩 伊森柯恩
演員: 麥可斯圖巴 Richard Kind Fred Melamed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雲中

2010-01-21 05:38:46

A Serious 傑作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絕對是科恩兄弟的又一傑作,實在太對胃口了。

終於找到了「巴頓芬克」「缺席的人」之後的又一風格延續之作—— 「嚴肅的人」 。看完五味雜陳,一個感想是,哥倆兒快成精了。

之所以說「嚴肅的人」與「巴頓芬克」「缺席的人」延續,其實有很多原因,一個核心就是都講述了「一個男人如何面對不確定的世界」,而且在編劇、視聽上都有大量的暗示、對應與隱喻。比如,《嚴肅的人》裡面,拉里兄弟倆與《巴頓芬克》里旅館倆人的設計都是類似的——「同一個人精神上的兩面」。在嚴肅人裡,那大胖個從來沒有單獨出現過,永遠都是與拉里同時出現的。諸如此類的東西在片子裡還有很多,所以《嚴肅的人》是一部非常值得細琢磨的片子。

無論在導演(內斂、趣味於一體)、編劇(十分出彩的結構和對白)、表演(科恩臉譜大集合)、攝影、美術、錄音(非常多小細節)等各方面都表現上乘,餘味那叫一個好哇。像猶太社團的規矩一樣,整個視聽設計也是規矩的,不越雷池一步的(當然有幾個段落如上屋頂、抽大麻這樣非常規耍點小壞的處理,點晴之筆)。

準備近期看第二遍,不過先隨便說幾句吧,實在覺得好。

我覺得科恩這三部都算一個系列,瞎起個名,就是「The man」系列,是講人的,現代人。講男人面對世界的荒謬性、虛無感……諸如此類虛頭八腦的事吧。科恩更多只是展現,思考,但不給出什麼答案。這三部也都有一些「導演代入感」,暗示了導演的世界觀。

《嚴肅人》這片子,你一說它有什麼「嚴肅的思考」吧,就老感覺科恩兄弟在後面壞笑,說你Y太正經。但你要說它就是一喜劇吧,明明又不是。整個片子雖然笑點不少,但基調簡直可以用「杯具」來形容。這個角度跟《閱後即焚》有點像。但《嚴肅男》的敘事更「集中」,更精緻,而且更內心化、精神化,也就是有大量的暗示段落(或者說是隱喻)——但你也可以說它沒有什麼隱喻。比如第一個正片的鏡頭,那個耳機,要解讀可以說一堆,但不解讀也不妨礙它的有趣性和前後文的對應性。當你最後看完回想,就覺得這些細節顯然不應該被過份解讀但也不能不把它當做一個重要元素。反正就是有相當的餘味供人琢磨。

比如,一開場就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劇作方式,一個看上去與故事本身毫無關係的小段落,一個北歐村莊的傳說,經典螢幕的比例。這個段落你可以當做與主線沒任何牽連,但如果仔細一想,這個段落又與主線有非常多的牽連。家庭裡的朋友還是突然而至的惡魔、真假難辨的現象、左右為難的困局、似真似幻的細節、男人與女人對待這件事的方式……反正就是,你可以這樣分析,也可以不這樣想分析,面前存在的是一種可能性。編、導的態度是暖昧與若即若離的,意味在敘述之外的。從一開始,劇本就樹立了這部電影的一種思考方式,而這部電影的主線,也正是延續著這一方式讓你一步步進入到男人內心以及他所面對的世界。

主戲開始的第一場戲,兒子上課與父親接受檢查,就是一次非常耐人尋味的安排。

從某種角度來說,兒子與父親就是man的兩個階段,那麼這部電影裡,關於這兩個人的劇情也可以接合著來看。首先,做為man的一個重要人生目標,在電影裡說是要成為一個「serious man」——裡面被稱為「serious man」的是薩伊(一個在老婆死三年後搞上朋友老婆的男人)而且是在他的葬禮上給予他的稱號。在同樣的場景,同樣的地方,兒子的大人禮舉行,代表他走向成為另一個「serious man」的路。在這樣規矩的猶大社團里,我們大概可以把兒子的成長看成是父親的從前的暗示——他以前也經歷過同樣的大人禮,只是現在坐在下面的他狀況是一團糟。

再回到最開始一場戲,兒子在課上聽耳機——這一行為導致了他在整齣電影裡的被班上的壯漢追捕(可看為男孩大人式之前的儀式,這個壯漢也有一定的象徵作用,他是作為符號出現的);父親在接受身體檢查,暗示著他到了考慮健康的年紀,一個成年人走向老年的開始。但兩個場景被平行剪輯起來,兒子那邊是直接產生事件的,父親這邊沒有任何跡象發生。那麼到了影片的最後,我們知道這個開頭其實有可能是對父親最沉重的一次打擊,但影片沒有給出明確資訊,不過我們能預感到父親大事不妙。而兒子那邊,則是大人式的完成,象徵他真正走向「生活」,像一個「man」一樣面對生活,而他也拿回了自己的耳機(耳機里熱情的搖滾音樂,對應著猶大人的音樂,也是一種象徵),解決了所有矛盾。對兒子來說,生活的美好正在面前展開。對於父親來說,生活可能正好在這時對他關上了一扇重要的門。(另外補充一下,影片有兩個地方都進行的平行剪輯,都對父親的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但這時候,龍捲風來襲,影片最後的視角,是從兒子的身後來觀看著龍捲風慢慢向自己捲來。生活的風暴就是這樣的突如其來,前途未卜,能否成為serious man還是像父親一樣變得焦頭爛額?影片的焦點聚到了兒子的耳機上,熱情的音樂響起,似乎暗示著希望和反抗——也有一點嘲諷吧。

這段音樂正好也是對最權威拉比對兒子那個問題的回答:

  When the truth is found to be lies
  and all the joy within you dies
  don't you want somebody to love
  don't you need somebody to love
  wouldn't you love somebody to love
  you better find somebody to love

也有人說,為什麼這部電影裡面,父親的境遇是一件接一件,太巧合了吧。這大概就是立意的問題,這部電影正是要以這種荒誕、集中的形式,來講述「這個男人面對不可測世界」的反應,生活的風暴從來都是以你不可預料的方式降臨,有喜有悲,雖然父親在「什麼都沒做」的情況下莫明失去了很多東西,但在兒子成人式後他似乎找到了感覺,接受了生活,與生活這個「朋友」暫時達成了協議,做出了妥協(改成績)一些好像又順利了一些,但也正在這個時候,生活這個「惡魔」又向他慢慢靠近。所以,影片整個基調還是比較灰暗,幾乎算得上是絕望。

這只是說了一頭一尾,中間還有很多段落,看似平平無奇,都有著很獨特的意像。得閒再說。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