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極限遊戲--Gamer

天地逃生/真人游戏/公民游戏

5.7 / 139,640人    95分鐘

導演: 馬克奈維代 布萊恩泰勒
編劇: 馬克奈維代 布萊恩泰勒
演員: 艾莉森拉曼 傑瑞德巴特勒 麥可‧C‧霍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eeforce

2010-01-19 00:08:30

Game is NOT over.


儘管導演在敘事的技法方面存在不少瑕疵,但『GAMER』總體上還是給人帶來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就網路遊戲題材而拍攝的電影,恰也是我一直想探討、並且在研究的話題。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網路遊戲已經從一種小眾群體的亞文化而逐漸演變成了主流的社會現象。一方面,以網路遊戲為代表的互動娛樂形式徹底顛覆了人們的傳統文化交流概念;另一方面,它也帶來大量的負面影響,例如青少年模仿網遊持槍殺人事件之類就屢屢見諸於報端。

『GAMER』是一部帶有明顯批判色彩的電影。藉助科幻的手段,『GAMER』將網路遊戲中流行的『PK』現象演化至真實世界,並與電視媒體大行其道的『真人秀』等元素相結合,演繹出一幕幕非常極端的電影橋段——如果有一天,遊戲螢幕上活躍的不再是虛擬角色,而是赤裸裸的真人,那麼社會將陷入一場怎樣歇斯底裡的狂歡?

類似的話題,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就有過探討。日本已故導演深作欣二拍攝的電影『大逃殺』就是一例,它虛構了一個荒島上的真人PK秀,主要體現青少年與成人社會的殊死對抗。後來這個創意被美國人沿襲,並製作了好萊塢電影『死刑犯』。

『GAMER』不同於以上的任何一部電影。它的立意點十分獨特,主要關注兩點:第一、技術的進步增進了人類殺戮與爭奪的慾望;第二、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會對人類進行反控制。後者在好萊塢的『駭客帝國』系列中亦有所體現。

導演用令人眼花繚亂的運鏡方式對網路遊戲的視角進行重塑。通過炫目的特效、斑斕的色彩和虛構的人機互動介面,本作預言性地展現出電腦終端、網路遊戲和社交環境的最終形態,可以說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就導演方式而言,可作為技術性的絕佳參考(當然,支離的敘事方式還有待商榷)。

電影的主旨是批判性的。在故事的最後,男主角擺脫了遊戲環境的技術控制,殺死了遊戲製作人,虛實相疊的網路遊戲環境赫然崩潰於眾。這當然是一個童話式的結局,正義最終戰勝了邪惡。但在現實世界中,很多技術的不良發展卻已然開始滋生、萌芽並蔓延到人類社會的主流發展形態之中,非常值得警醒。

其實『GAMER』電影本身就很適合被改編成為一部超酷的網路遊戲。如果連這個也實現了,那必將成為更大的反諷。也許人類本就是充滿著搏殺細胞的簡單生物,不是嗎?

Game Over。


-----------------------------------------------------------
http://www.leeforce.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