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末路浩劫--The Road

末日危途/末路浩劫(台)/路

7.2 / 254,392人    111分鐘

導演: 約翰希爾寇特
編劇: 戈馬克麥卡錫 喬潘霍
演員: 勞勃杜瓦 莎莉賽隆 維果莫天森 蓋皮爾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uc

2010-01-15 08:25:57

滅頂之災後的食人恐懼



        當全世界都在關注地球環境變化,擔心人類的未來前途時,不禁有悲觀主義者開始設想:如果災難不及避免,末日後的倖存者將如何生存?全世界的首腦們彙集一堂,目的就是提早預防末日的到來,把可能的災害降到最低。而文學家和電影工作者,則拿起了自己的專業,為世人描繪出災難的可怖之處。當自然災害到來之時,人類顯得如此渺小,幾乎沒有抵抗之力,如《後天》和《2012》所展現的那般,在亡命逃跑中被一一吞噬,不到萬分之一的倖存者能奪入避難所苟延殘喘。可地球的文明就此毀滅,道德和法律已經不再有效,災難過後的世界,也並不光明。

        美國著名作家麥克•麥卡錫的小說《路》,就描繪了這樣一個「末日後」的景像。由這部2007年普林策獎得主改編成的影片《末日危途》,以完全黑暗的影像風格,通過一對父子的亡命之路,向觀眾展示出災難過後,扭曲的真實人性。麥克•麥卡錫的《老無所依》被科恩兄弟拍成了黑色經典,劇本的力度支撐了影片的主題。澳洲導演約翰•希爾寇特早期拍過成功的監獄題材,對於悲觀的主題有所把握,第一次到美國執導影片,就獲得了業內和觀眾的好評。《末日危途》就是一如既往的後世界故事,在一片未來荒漠上,陰鬱冰冷的文字改用電影語言表現,不僅是渲染廢墟的視覺效果,還有鑽入靈魂的恐懼。

        災難的悲劇性就在於,無力感和不可預知性,其實要等到災難過後會更加明顯。由於國家機器的消失,剩下的人類處於「無政府」狀態,人性的惡之面,就可能無所顧忌的顯露出來。《末日危途》是一部看不到終點的公路電影,因為無法抗拒的災難,地球上的生命消失殆盡,文明被摧毀,只有苟延殘喘的幾個人類在斷壁殘垣中互相攻擊。關於災難的原因,麥卡錫的原著沒說明,可能是氣候變化等天災,也可能是核戰等人禍,電影的第一幕,就是父子在荒蕪的公路上孤獨前進。維果•莫特森扮演的父親,心中多少還殘存著美好時光的記憶,彩色的閃回片段,在整部陰暗絕望的片子中格外顯眼,也反襯出絕望的無窮無盡。在影片中,維果仍然是個孤獨的騎士,沒有盔甲和聖劍,在路上掙扎的唯一動力,就是為了保護兒子。僅存希望的人生之路,屬於兒童,可悲劇在於,當他出生一睜眼,地球已經面目全非了。影片中兒子的扮演者,小演員柯蒂,其表演可謂充滿了本能的天分,與維果的對手戲絲毫不差,眼神中那份對末世的恐懼和對父親的依賴交織,既能沉靜,也有情感爆發力。人類本善的性格在孩子的身上閃現,在父親的翼護下,兒子最終還是要長大,不得不獨立。父子情這種永恆的主題,在影片中更能感染觀眾,因為父親正在咳血,他的生命註定要提前走完。沒有名字的角色,他們更具有普遍意義,父與子的永恆使命,就是對死的逃亡,直至死亡。

        在世界末日之後,最文雅的和平主義者,也不得不靠武器來保護自己,這也是麥卡錫對於暴力止於災難的深刻理解。影片中這對父子賴以存活的裝備-板車和只剩兩顆子彈的左輪,尋找災難前留下的過期罐頭為生。導演在場景的渲染上貼近了原作,殘破的街道,陰冷的天空和大海,所有的人物身著破爛,遠景和近景都處在絕望中。《末日危途》在技術上最需要的是攝影,佈景和CG特效,攝影用冷色調處理,再配以霧氣和聲效,這些細節都處理的非常真實。何況這些房子裡還有死亡的陷阱。影片中也沒有迴避最黑暗恐怖的一幕,「你吃人嗎?」兒子天真的問題,觀眾心寒之餘也不得不思考。末日之後,是比動物還殘酷的「強者生存」的原始世界,弱者只能被屠殺,甚至被關在地窖里一塊塊吃掉。因為地上的空氣全都被污染,動植物都已死亡,再也沒有鮮活的食物了。在《愚昧年代》《藍色星球》和《難以忽視的真相》此類紀錄片中,都曾向世人警告,環境污染給地球地球物種帶來的滅頂之災,一旦成為現實,即便那些靠科技躲過一時之災的人,也只能面臨飢餓的無盡琢磨。

幸好這部陰暗的電影,最後還是沒有放棄一個稍許光明的結局。父親雖死,但希望還是傳遞給了兒子,結局中唯一出現的女性,也留下了人類繁衍的預兆。有識之士已經在警告,地球環境今天的困境,如再不有所舉措,滅頂之災終有一天會到來。沒有一個父親,會讓自己的孩子從打出生起就沒見過陽光,即便逃過了地震、洪水或冰雪,也難以在荒澤中生存。為了避免如此黑暗的明天,今天的父親必須行動起來,再多的環保呼籲,再多的遏制措施,都不為過。螢幕上更多的 「災難片」和「後災難片」,就是要提醒世人,噩夢之前甦醒還來得及。

Luc,2009年12月於巴黎
媒體稿,正好應哥本哈根大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