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巴黎換換愛--The Valet

替身演员/巴黎换换爱/谁主名花

6.6 / 8,930人    France:85分鐘

導演: 法蘭西斯韋伯
編劇: 法蘭西斯韋伯
演員: 蓋德艾麥漢 愛麗絲.泰里昂妮 丹尼爾奧圖 克莉斯汀史考特湯瑪斯 理查貝瑞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路遙

2010-01-05 21:04:43

《替身演員》「替」的是不再年少後的白日夢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去欣賞一部電影,無非就是去觀看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要嘛給你視覺上的享受,要嘛給你心靈上的感受,或者兼而有之。而現在太多人(自稱專業人士),去電影院看一部電影的時候,往往帶齊了紙筆,就是為了去找漏洞,記瑕疵,從而為了日後談論的時候能顯示自己專業程度(現在的中國影迷,往往是只要會罵就代表會看電影)。也許正是因為他們太過「專業」,所以反而丟失了電影本身的樂趣與純粹。我個人到覺得,去看一部電影,如果能在看的過程中給你以震撼,那麼就可以稱之良品;如果你在看的過程中能夠引起共鳴,以致能把你樂的忘乎所以,悲的潸然淚下,那麼就是一部佳作;如果在看時可以感同身受,看完以後又久久不能忘懷甚至能引發你思考生活,那麼就是一部經典。
       說這些話好像與《替身》這部電影無關,然而這是我看的法國電影當中第二部能引發我上述第三種感覺的電影,第一部是《兩小無猜》。當然,這不是專業角度,因為我壓根不是專業人士,我只是看完這部喜劇愛情片後,久久不能走出並且有了胡思亂想的機會。不過,如果非要從專業角度,我從兩者的名氣上也可分析出來,自然不能與《兩》同日而語。
       《替身》以愛情、喜劇為主題,我也大致將《替身》的愛情關係理出了三條線。第一條是停車工與書店老闆,第二條是模特與財閥丈夫,第三條自然是財閥夫妻了。如果簡單來說,可以概括為戀愛,結婚,出軌,可謂應有盡有。影片在開頭就蒙太奇地展現了這三條線的大致關係。停車工事業廖等於無,相貌普通,而且毫無浪漫天賦與追求技巧(魅力指數頂多5.5),在追求一個事業超過他一點點,相貌超過他一點點的書店老闆,以失敗告終;財閥夫妻共進早餐,看似平靜,實際暗流湧動,最起碼我們在他們一出場的時候壓根沒看出這是一對夫妻(我在看的時候以為是管家與老闆娘);財閥丈夫與模特情人幽會,關係複雜,摻雜著愛情與金錢,以吵架結束。其實,如果深入探究,在這三種關係中導演也許實際暗喻了三個階級,停車工與書店老闆屬於正在苦苦為生活奔波的工人階級,模特與財閥丈夫屬於正在為蒸蒸日上的事業奮力打拼的中產階級(由於有強勢財閥妻子的存在,我們暫且這麼看),而財閥妻子自然是高高在上的資產階級。導演在三種關係隱藏著三種階級,三種階級又中混淆著錯綜複雜的愛情關係,大概是採用這種手法更直觀的向我們展示著三種人物對待愛情與金錢的態度,從而讓我們覺得愛情更加溫馨,喜劇更加強化,或者觀眾更加多元。顯然,我認為,他達到了目的,不過我相信,不管是導演的刻意引導還是我們自己無意踩中了香蕉皮,這樣的結構安排能夠帶給我們的應該不止這些(後面再做討論)。
        這部電影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情景有兩個。第一個是停車工站在書店門外等待書店老闆下班約會的場景。買下了求婚戒指後,他開心的像一個剛贏下所有玩伴彈珠的男孩;站在書店門外,卻又羞澀得像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精心準備著約會的餐廳,緊張的徘徊在書店門外,忐忑著猜想自己這顆愛情巧克力的味道,惶惶不知幾何。愛情是什麼,是蜜糖,是黃連,是沙灘上晶瑩閃亮卻始終若隱若現的貝殼,是時而洶湧時而溫柔的大海,是阿甘口中宛如巧克力一樣的生活。也許你覺得我這麼說有點矯情,但是我就在看這個場景時就同時想起了《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終日徜徉在寧靜窗戶下的夏雨,《兩小無猜》中在圖書館找陌生人演練表白情形的瑪麗昂•歌迪亞,《天堂電影院》中年老歸來時遙望初戀情人的雅克•貝漢,都同樣折磨於愛情的不可琢磨。
        第二個是電影若無其事地告訴我們停車工只跟財閥丈夫要了32540法郎的價錢。其實這個安排應該在很多電影裡都屢見不鮮,但每每演繹出來,都可以令感性的人傷感不已,因為它表達了一個想法:你就是我的一切。所以說這部電影裡,停車工是唯一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保持單純的一個人。不是書店老闆,因為她不敢直視自己的愛情;不是模特,因為她掙脫不了金錢束縛。
說了這麼多話,其實壓根沒對這部電影的好壞做出評論,只是說了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感觸。如果總體來說這部電影,它本身其實沒什麼值得商討的藝術價值。它沒有基希洛夫斯基的如同張曼玉身上旗袍般的細膩精緻,沒有呂克•貝松的如同青龍偃月刀般的乾脆俐落,也沒有托納多雷電影中猶如回憶滿懷般的哀而不傷。也沒有值得討論的商業電影的痕跡,因為它不僅沒有詹姆士•卡梅隆的大氣磅礴,就連張藝謀的奼紫嫣紅都沒辦法做到,影片大概由於金額的限制,唯一稱得上大場面的就數模特秀場的那一場戲了(在中國大導演那裡根本不值一提)。如果從細節上去說這部電影,值得商榷的地方也不少,影片本身在愛情與喜劇間的把握上稍欠火候,愛情與喜劇的份量基本是五五平分的局面,使得最後停車工與書店老闆從消除隔閡到有情人終成眷屬之間的轉換太過倉促,說服力不足,也基本上是浪費了本片中最可以讓觀眾感動的埋伏。此外本片劇情不可謂不簡單(但也並不庸俗,沒淪落到《麻雀變王妃》《保鏢》等這些青蛙公子、王子灰姑娘那種地步),造成對角色的深度挖掘也不夠,但是想想,全片不到90分鐘,又是旨在逗觀眾一樂的低成本商業電影,我們又怎能要求太多。如果說這部電影帶給中國觀眾更廣大的的意義,那就是我們可以發現,這部電影相比與國產大部份商業電影的素質,可不是一個級別上的,這部電影背後的電影人的素質跟國產電影人的素質,也不是一個級別上的。真希望一些從「人傻,錢多,速來」的電影市場只知收錢的國產爛片電影人能從這部電影中得到一些啟示——原來低成本商業電影也可以拍成這樣!
         不過這部影片所引發起給我們的思考才是我最欣賞的地方。錯綜複雜的關係與大相逕庭的對待愛情的態度上,導演似乎想要責問我們,都說麵包是愛情的本錢,或者說精神文明建立在物質文明的基礎之上,可是到底這本錢要多少才算足夠?!是不是我們大多數在年輕的只剩愛情的時候,打著給愛情攢本錢的名義,放棄僅有的,去獨自闖蕩江湖,然後在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獨缺愛情的時候,卻發現早就丟失了一顆可以再次擁有愛情的心,到頭來竟是買櫝還珠(就像《東邪西毒》中最後武功天下第一卻在追悔年少輕狂時的張國榮)。愛情是什麼,是漂浮的雲,是散落的雪,是午夜說不準何時到來的南柯一夢,只是因為純粹與華美如虛幻才彰顯珍貴。
        所以,《替身》不過是不再年少時的白日夢(似乎點題有點晚哈)。如果「釋放你的心靈「,盡情地讓所有人意淫一把,哪一個在二十多歲一無所有的擁有了愛情的男人,不夢想有兩個自己?一個自己可以用溫馨去唔暖愛情,享受愛情帶來的發膩的甜,一個自己擁有一切,可以瀟灑的為愛情所要支付的32540法郎買單;哪一個應有盡有除了愛情的男人,不夢想有兩個自己?一個可以自由的斡旋在名利場,左右逢源,一個可以重新擁有自己二十多歲時會因愛情的朦朧跳動的心。可是一切不過是白日一場夢而已,電影散場,我們醒來,該奔波的總要繼續奔波,該繁忙的總要繼續繁忙,錯過的終究錯過。可是我們總要感謝這部電影,在帶給我們歡樂的同時也提供了給我們一次90分鐘白日做夢的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