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6,908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思考的貓

2010-01-05 15:50:23

不再孤獨


      2009年,在電影界,動畫片頗為生猛,這一可以將一家老少一網打盡的形式引得各家電影公司紛紛亮出各自高招,而在2009年年末,我才發現自己心中的最佳,就是這部《瑪麗與馬克思》,這部在我看來很成人的動畫,那份懷舊感,那份質樸感,那份溫情感,那份孤獨感都迅猛的將我擊中,在這個寒冬感到一絲溫暖。

    哪怕在無數關心我們精神世界的部門拼命掃黃的年代,一提「成人」,大家還是容易往「色」上想,而《瑪麗與馬克思》的「成人」在於它從氛圍到精神核心都不是一部孩子能感受的影片,比如,讓如今越寫Email,遣詞造句能力越差的孩子們如何理解手寫的郵件帶來的那種感覺,那種構思時的絞盡腦汁;書寫時的謹小慎微;那種寄出後的忐忑不安;等待時日思夜盼。這是一部很不陽光的動畫,陰鬱的氛圍,壓抑的人生,被粘土這種在如今的動畫技術下顯得有些粗陋的形式表現的那麼動人。瑪麗孩童時稚氣的聲音與她苦悶的童年形成令人心痛的對比,她有著少女常有的公主夢,有著對世界的好奇心,但是,在一個孤獨的家庭中,這些註定只是夢。是的,她有父親,也有母親,但是她依然孤獨,她的父親是孤獨的,一個人做著機械的工作,直到退休,人生顯得索然無味。她的母親是孤獨的,一個人酗酒無度,脾氣古怪,直到最後死去。兩個人,父親的無趣和母親的猙獰都從兩個極端表現著生活壓抑的一面,讓人窒息,讓人絕望,一家三口人就這樣組成一個都感到孤獨的「家庭」。

    而馬克思的孤獨則似乎與生俱來,與年幼的瑪麗不同,他以飽經滄桑的語調敘述著自己的生活。他的一生在一種無人知曉得氛圍中度過,彷彿他一直在世界的一個角落長大,生活就是一個反饋系統,你越感到孤獨,就越是會以孤獨的姿態對待生活,進而陷入更深的孤獨,馬克思成了一個宅男,似乎已經可以看到他將這樣死在家中的某個角落。所以,當生活在澳洲的瑪麗和生活在美國的馬克思,因為瑪麗好奇心下的一次偶然的嘗試而成為筆友時,兩個人的孤獨終於有了出口。這是一次偶然,但是更是必然,孤獨的瑪麗必然的想要尋找一份依靠,孤獨的馬克思必然要回應這樣的呼喚。影片讓我很有感觸的橋段就是,馬克思在給瑪麗回信時不斷的「PS......,PPS......,PPPS......」,而手書一封信件確實有這樣神奇的感受,彷彿那個遠處的人就與你隔著信紙,如同隔著窗戶般的接近,你的筆就是你的嘴,書寫你對她的傾訴,傾訴你孤獨中壓抑太久的溝通渴望。所以,寫完一封信就如結束一段對話,馬克思要不斷的寫,不斷的說,唯恐結束這段書寫,結束這段對話,重新回到那份孤獨。然而,這畢竟已經是有了期盼的孤獨,瑪麗和馬克思跨越大洋的信件給了彼此生活的動力和好運,瑪麗終於鼓起勇氣走出生活的陰影,馬克思的生活有了更多精彩。哪怕兩人曾經鬧出誤會,哪怕瑪麗曾經抑鬱,哪怕馬克思曾經迷失,但是這份可以讓瑪麗放棄前程的友誼,甚至愛足以消散兩人的任何摩擦。這樣的交織友誼和愛的感情就通過一封封手寫的書信維持,顯得不可思議,又顯得理所當然。

    說起來,瑪麗和馬克思的故事也就離現在不過三十來年,但是這個故事給我的確是一種古典的感動。我們的時代發展走的越來越快,時代的符號更迭也越來越快,那種郵遞員時代書信來往,巧克力和煉乳這樣小禮品的彼此贈送,那種等待和驚喜的感覺或許已經很難再見。今天,我一天就可能收到各類電子郵件數十封,還有不少垃圾郵件,郵件寫的越來越「精煉」,下筆越來越隨意,因為來往只是幾秒鐘,隨時可以再發一封解釋上一封的錯誤,更何況IM之類的溝通方式讓我們更是隨時可以互通。我不想過度懷舊的大嘆如今的溝通方式如何糟糕,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浪漫與溫馨,QQ來往中照樣可以有無數愛的故事。但是,瑪麗和馬克思的故事打動我的正是,它的古典情懷下更表現出一種到今天我們仍有的渴望,我們都曾有過孤獨的時刻,也不時感到生活的鬱悶,乃至絕望,在終日內心的自言自語中,也多麼渴望一天,有一個知心的朋友能與我們溝通。他不必近在咫尺,可能遠在天邊,依然帶來遠方的溫暖;他不必富足,煉乳和巧克力,依然表達彼此的關懷;他不必美麗,可能臃腫呆滯,依然帶有愛的情意。

    當瑪麗終於來到紐約,來到馬克思家中時,本片最令人五味雜陳的時刻到了,他靜靜的長眠,留下瑪麗哀傷的坐在一旁抬頭卻望見馬克思收藏的兩人往來的書信,瑪麗笑了,我也笑了,這算是悲傷的結尾嗎?或許是吧,他們最終沒有相視而笑,共敘友情;或許不是,馬克思沒有死在世界的角落,而是帶著瑪麗帶給他的友誼的溫暖,度過了那麼多年,最終安然的躺在沙發上去世。想想在十幾年前的一天,瑪麗偶書的一封信到達馬克思眼前,他和她的生活從此改變,一份愛就此伴隨兩人一生,看著最後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都面帶笑容,仰面而笑,再想想,瑪麗來到馬克思寓所的一刻真的算是晚了嗎?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afcb6a27a560b608908f9df0.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