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月圍城--Bodyguards And Assassins

十月围城/

6.8 / 6,936人    139分鐘

導演: 陳德森
編劇: 秦天南
演員: 甄子丹 黎明 謝霆鋒 梁家輝 胡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柏邦妮

2009-12-23 17:57:15

如何穿起一大把珍珠


昨晚去看了《十月圍城》。
去之前看了太多好評,所以會稍微覺得:「其實也沒有那麼好吧!」
在我看來,不著痕跡,無法學習的好,是神品;
有痕跡,可學習,可分析的好,是佳作。
《十月圍城》是後者。

陳國富跟我說過,電影就是西班牙旅店,沒有食物,
只有自帶便當,電影的意義是什麼,全看你吃的是什麼。
看《十月圍城》,我沒太看出民主啊家國啊這些偉大的字眼和歷程,
我是一個寫東西的,我就老老實實的看編劇怎麼講故事去了。

《十月圍城》就劇作來講,屬於精巧而複雜那種。
人物眾多,線索自然就多,就像有許多珍珠,要巧妙的編織在幾條絲線上。
所以故事裡有幾個穿針引線的人物,前半部寫籌備,這個人物是李玉堂,
下半部防寫,這個人物換成了陳少白。
有兩個人物是貫徹始終的,一個是拉車的車伕,
上半部跟李玉堂,下半部跟陳少白,這個人物是阿四。
還有一個是沈重陽,為了也讓這個巨貴的明星戲份跟滿,給了他不同的任務,
一開始是跟蹤告密,後半部是保護李玉堂。

有了兩個穿針引線的人物,他們的戲份雖然不是多麼重要,
但是由於有他們作為主線,觀眾看戲的時候,絕對不會亂。
他們的行動,就是故事的主線。
次要的人物,全部和「針線」人物發生關係,確保穿在這根主線上。
比如說,方紅在父親死後,去找李玉堂,理由是「我要見你的朋友陳少白」,
就讓她和李玉堂發生了人物關係,穿在了主線上。
其實,編劇完全可以寫,方紅到處找陳少白,結果找到了逃出的陳少白,
陳少白懇求她,完成父親的事業。
這樣寫是可以說得通的,但是亂了,另外伸出來一條線。

「臭豆腐」也是如此,李玉堂——阿四——臭豆腐,
通過這樣的人物關係,他穿在了主線上。
此外,「臭豆腐」拿過李玉堂的白米,聽過他的演講,
把這層關係敲得更緊實細密。
每一個小人物都這麼做下來,搭建細密可靠的人物關係。
李玉堂——警察局局長史密夫。
李玉堂——四奶奶——沈重陽。
李玉堂——乞丐。
……

雖然寫的是革命,是國家大事,但是每個人物的動機,都是個人感情,是「小事」。
阿四一心想幫助少爺和老爺,他的夢想是和阿純結婚;
沈重陽想得到女兒和前妻的認可,找回尊嚴;
李玉堂是為了幫助失蹤的老友;
方紅是為了死去的父親;
「臭豆腐」是為了證明白己;
乞丐是為了了斷,為了一個女人……
這麼多的感情和動機,為了直接而簡單的傳達出來,每個人物都有一件道具:
阿四是繡著「純」字的圍巾,
沈重陽是女兒的布娃娃,
李玉堂是那支陳少白的鋼筆,
方紅是那件被撕破又補好的外衣,
「臭豆腐」是頭頂的戒疤,
重光摔壞了又補好的父親的懷錶……
雖然簡單,但是有效。

然後就是,讓這些人物,在他們應該在的地方「引爆」,
讓他們每個人都發出自己微不足道但是光芒萬丈的光亮。
其實,單獨拎出每一場戲,每一個人物,都談不上多麼精彩,
但是巧妙的編織在一起,就不是加法的效果,是乘法。
這個故事,是被反覆揣摩,反覆試驗,反覆搭配,想得清清楚楚,
被焐在心裡,焐得透透的,熱熱的,熟極而流,寫成的故事。

坦白說,看中國電影,經常我也會懷疑自問:
這麼爛的電影,也有口碑和票房嗎?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有標準嗎?
《十月圍城》讓我欣慰,讓我明確:
在這個世上,好電影是有標準的,只要你誠心去做,終於會不一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