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月圍城--Bodyguards And Assassins

十月围城/

6.8 / 6,936人    139分鐘

導演: 陳德森
編劇: 秦天南
演員: 甄子丹 黎明 謝霆鋒 梁家輝 胡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圖賓根木匠

2009-12-21 18:33:28

《十月圍城》:讓領導先走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其實我們總是需要神話的,只不過我們常常忽略這個事實,特別是在我們自以為推倒一個舊神話的時候,其實無形中就已經塑造了新神話。所以,在我看來,《十月圍城》也是一部神話片——當國家消亡的神話被民族國家的神話所取代時,《十月圍城》的骨子裡無非是又一部《建國大業》,只不過後者囿於具體指向而主要侷限在海峽一隅傳播,《十月圍城》則把落腳點放在了兩岸都能接受的「中華民族最大公約數」那裡,明後年就是民國建國百週年紀念,想必《十月圍城》劍指金馬獎,已是司馬昭之心。
救亡壓倒啟蒙,飽受蹂躪的中國人總免不了有救世主情結——普羅大眾渴望有救星帶領他們,菁英們便時不時的以救世主自居(按照雷蒙•阿隆的說法,這種心理不過是「知識分子的鴉片」罷了)。於是乎,《十月圍城》在一個波詭雲譎的時代背景里,打造了一出關於救世主的神話。不過陳德森很聰明,他並沒有簡單的樹立一個高、大、全的神主牌位,而是著力打造了從財主到乞丐,從大亨到流氓的犧牲群像,用斷片切麵的手法較為全面的展現了那個時代的香港風貌。所以,整部《十月圍城》看下來,便是一出仁人志士捨生取義「讓領導先走」的神話催淚彈。

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覆巢之下,誰能獨善其身?正如李重光與陳少白爭論時所說:「整個中國都捲進來了,我能不被捲進來嗎?」有時候,犧牲是迫不得已的,烈士們也沒有教科書上面說得那麼光鮮。賭徒捨身護中山,只是因為突然有了作父親的責任;馬戲演員捨身護中山,那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乞丐公子捨身護中山,不過是將早已苟延多時的生命來個燦爛的了斷;人力車伕捨身護中山——這可能是最令人唏噓的一段——他只是覺得老闆是個好人,而且給他說了媳婦,不能讓心腸好的老闆遭難——可憐到最後一刻,車伕根本不知道他保護的人是誰。中國人本性善良,甚至有點懦弱,但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不是不想偷生,而是想偷生亦不可能的問題了。萊剋星頓的紀念碑上寫著:「在敵人沒有開槍射擊以前,不要先開槍;但是,如果敵人硬要把戰爭強加在我們頭上,那麼,就讓戰爭從這兒開始吧!」這句話放在《十月圍城》里,倒是對一干保鏢們頗為準確的心態描摹。

《十月圍城》里人物雖多,但互有勾連,彰顯出華語電影中難得的編劇功力。而且人物設置也很對版,春哥(不含貶義)和巴特爾明顯演技欠缺,所以給他們安排了度身定製的角色,所以紮在一干大明星里,倒也不丟份。而且片中武戲雖多,但陳德森還是清醒的將串聯全片的重任壓在了王學圻和梁家輝兩個老戲骨身上,所以劇情走向、節奏俱佳,該煽情的煽情,該插科打諢的插科打諢,絕無突兀之感。而且,在善惡分明的敘事模式下,《十月圍城》還是儘可能的將人物立體化了——英雄的卑微出身早已是欲揚先抑的坊間慣用手法,片中對反派人物的心路交待,才更加耐人尋味:胡軍扮演的清廷刺客閻孝國,曾在陳少白處受教西學,雖做了朝廷鷹犬,但絕不是外界想像那樣食古不化的封建冥頑。閻孝國在與陳少白對峙時直斥對方是書生意氣,一心想依靠洋人幫助來振興中華,實在是書生誤國;而且,閻孝國在臨死前還不忘對老師說一句「學生已報國恩」,委實令人扼腕——護中山者是為了民族國家,刺中山者居然也是為了民族國家——當然,是他們各自心目中的民族國家。

影片的細節設置也蘊涵匠心,巴特爾扮演的少林和尚叫「王復明」,這「反清」之義看過《鹿鼎記》的地球人都知道;同理,大反派名為「閻孝國」,個中深意,正如前文所述。此外,早前就聽聞《十月圍城》里打滿五十分鐘,兩個多小時的影片看完,始覺不虛。而且陳德森難得的把文戲、武戲緊密結合在了一起,最後場面火爆,情感鬱積也充沛,看下來一氣呵成,絕不拖沓。
中國人不信神,但中國人對政治、歷史又有著天生的浪漫主義情結。所以,把政治歷史(以及其中的暴力)浪漫化的《十月圍城》頗對中國觀眾的胃口。不過有時候狗血也過了量,譬如乞丐公子劉,一出鏡就笑了場——胡軍的禿眉毛和謝霆鋒的吊眼角加起來還沒有黎叔的一頭離子燙扎眼,最後黎叔洗了三溫暖、拉了直髮,陳德森又弄了個電風扇使勁吹,再加上隨風而來隨風而去的嘉欣姐——看到這裡,筆者已經無話可說。

當然,總的來講,人物前史的設計,《十月圍城》堪稱教科書。如此千頭萬緒,最終匯於一脈,亂中取栗,這才有技術含量。跟嘉欣姐一樣,周韻和范冰冰都是花瓶,但難得的有戲——周韻腿有殘疾,且剛與謝霆鋒扮演的車伕定親;范冰冰身為王學圻扮演的李玉堂侍妾,卻與甄子丹扮演的賭徒英雄有一段孽緣。可見《十月圍城》的編劇,在每一根線索上都是下足了功夫的。即使是幾分鐘戲份的呂中,一句「我代表我兒謝謝你」也讓孫中山母親的悲愴盡顯大螢幕。而劇組給張涵宇的化妝功夫也了得,猛一看還真像馬少驊,而最後那雙中山淚眼,則給這場內牛滿面的大戲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點。

不過我個人印象最深的,還是片中山先生的那句台詞:「革命就是為了四萬萬同胞人人有恆業」。什麼是「恆業」?拿今天的標準衡量,主要就是指房地產。
此外,印象真切的還有客串的張學友,歌神一出場就被人爆了頭,當時,他正在給人講解什麼是「民主」。
我已經看見,一出杯具正上演。
劇終了嗎?

(南方網專稿,轉載請註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