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梵谷傳--Lust for Life

梵高传/梵谷传/欲海浮生

7.4 / 8,937人    122分鐘

導演: 文生明尼利
編劇: Norman Corwin Irving Stone
演員: 寇克道格拉斯 安東尼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湯之問棘

2009-12-19 16:32:48

火中取栗的人


     梵谷的一生充滿了孤獨和被遺棄感,常常分文莫名的他曾呻吟或嘆息著:「上帝啊,我的妻子在哪兒?上帝啊,我的孩子在哪兒?孤獨地生活值得嗎?」梵谷又說:「一個人必須保持隱士的某種本質,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為了繪畫,孤獨是必要的,孤獨又是不堪磨耐的,於是,梵谷這個脆弱的個體生命在不可解決的悖論中被撕得粉碎,他的神經像是深淵上架起的一道細弱的橋,隨時可能折斷。   

      在梵谷看來,「繪畫就是要設法穿過一堵看不見的鐵牆」。同時,這也是畫布對梵谷的召喚。當梵谷刺破了這個世界蒙在他眼前的厚重的布幔,他看到了一道強烈的光,他用舞蹈著的畫筆在畫布上塗抹上異樣的光芒。梵谷就是這樣進入畫布的。「不少畫家害怕空白畫布,但空白畫布也怕敢冒風險的真正熱情的畫家」,梵谷把藝術活動當作極富挑戰性的生命活動,讓滿腔熱血在畫布上揮灑流淌。對梵谷來說,理性可以忽略不計,表達遠遠大於揭示真理。梵谷在畫布上完成了生命,成就為一名藝術的殉道者。   

      在梵谷的畫作前,我首先要提問的是,在這些令人無以言說地震撼的畫作背後,隱藏著怎樣的靈魂?在藝術史里,梵谷是突兀的進入者,是不可定義的。他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專業訓練,是個曾做過教師、營業員、傳教士的窮困潦倒的外來者。他的畫被那個時代認為是可笑的塗抹。但他沒有侷促而褊狹的形式感,以一種特殊的手段,不顧一切地表達,直接而強悍,如同天啟,顯示出了罕有的品質。這個底層藝術家是怎樣產生的?他作品裡的什麼元素使他超越了專業的技法、規範和禁忌?面對這些提問,我們只能深入到他的遼闊又黑暗的靈魂深處,發掘將他引向終結之路的危險的激情,尋找梵谷作品的源頭。   

      除了大量的並未湮滅和佚散的書信,梵谷沒有給這個世界留下其他文字。讀他的傾訴,讓人覺得他擁有純金般的生命。他是個底層的觀察者、感受者和傳達者,一個實踐理想和使用決心的人。他對繪畫有一種獨有的生命的虔誠。梵谷在給他胞弟提奧的信中寫道:「幾乎沒人知道,成功的作品,其秘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真實和真摯的感情。」他又說:「我需要多些靈魂,多些愛,多些感情。」他是如此單純,單純是他面對世界和畫布的態度,而他情感的纖細和尖銳的痛苦一樣令人震驚。在倫勃朗的畫裡他看到了「神明一般的對凡人深沉的一瞥」,在月經來潮的情人蒼白的臉上看出「受苦和艱難的日子磨鍊了她,使她更加美麗了」。他的生命里也充滿了相識、離別和重逢。他是那麼的看重愛情和友誼。他說:「誰想了解許多女人,誰就必須忠實於一個女人。」在生活里他實踐著他的巨大、寬厚的悲憫和仁慈。他與既不會讀書也不懂藝術的懷孕的下等妓女西恩生活著,讓她和她的孩子分享他的麵包,忍受著她的暴戾,時時憂慮著她重犯以前的錯誤,努力感化著她,對她的孩子如同己出。他也從未停止懷念。他寫道:「我不斷想起荷蘭,記憶越過雙倍遙遠的距離,追溯流逝的時光,有種令人心碎的感覺。」他就是這麼一個具有純真本性、無比溫柔善良、充滿令人心碎的柔情的聖徒,而他的畫作也最直截地表達了他的熱情。他畫作的明亮,源於他自身的明亮。   

      這樣一個至真至善的靈魂,強化了一往無前的悲慘的境遇,並收穫絕望。但他並不屈服。他儘可能地敞開內心,相信拯救的力量來自生命內部,努力把自己引向幸福。梵谷曾是個對女性充滿渴望的男人,但飽受愛情的折磨。世俗幸福求之不得,肉身依然沉重。就像一個戴上了鐐銬的人渴望呼吸的自由一樣,被放逐的梵谷在心靈的廢墟中尋找著取暖的爐火,哪怕這爐火將他焚燬。他對藝術的狂熱,既是道德的救贖,也是愛慾的出口。繪畫成了他挽救精神上覆亡的惟一可能,是他逃避絕望的需要。他的創作不是自慰,而是自救。人越孤獨,創作也越自由。他在表達著人最飽滿的神氣,努力在深重的絕望中生長出深重的幸福,以此來抵禦陰暗的世俗的蹂躪和壓迫。梵谷身上的神秘的力量,源於他的不屈和掙扎。  
 
  但梵谷所做的一切,讓命運的悲劇感越來越濃重。他說:「誰為自己選擇了貧困並喜愛貧困,誰就擁有無窮的財富。」但他又因為事業失敗和貧困而絕望,貧困在加劇傷害著他的肉體和心靈。他的精神生活和現實生活處於極其緊張的關係。在嚴酷的現實生活的壓迫下,大地在他腳下坍陷。他活在了風暴里。他的靈魂不斷地破碎下去。但他決不撤退。他說:「一切我所向著自然創作的,是栗子,從火中取出來的。啊,那些不信任太陽的人是背棄了神的人。」他畫布上的色彩在轟響里燃燒著,呼叫和奔突著,裹挾著他,讓他在持續不斷的昂揚中崩潰了。   

      他發瘋了。他的瘋癲是有跡可循的症候,也是對不安定的靈魂的自我凌遲。我厭惡人們稱他為「瘋狂的天才」。他對現實的了解透徹而深入。他認為美術品的交易已腐敗墮落,藝術上已失去了美好的精神,偏離了健康、高尚的開端,公眾中普遍存在著懷疑、冷淡和超然的氛圍。他是那麼深切地認識到瀰漫在他身上的厄運。瘋癲是梵谷的一種表達。瘋癲一直深植於他的內心中,是他身上最內在、最自由奔放的力量的釋放。正如福柯所言:「非理性一直是現代世界藝術作品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當堂吉訶德在死亡的最後時刻復歸為理性,淚水奔眶而出,或許是堂吉訶德意識到他的行為是一種瘋癲,但這時的覺醒,難道不是一種新的瘋癲?瘋癲給予堂吉訶德不朽的生命,而瘋癲也與梵谷的藝術創造相伴相生。瘋癲在喚醒和照耀著他,令他亢奮又致命。當梵谷割下一隻耳朵,並把這隻耳朵作為禮物贈給阿爾妓院的一個妓女時,他讓我發現,自虐和自戕是藝術創造最深層的本質。   

      在瘋癲的時刻,梵谷開始把瘋癲視為一般的疾病,坦然處之。他又認為他的幻覺都是真實的。梵谷畫布上逼人的色彩、疾旋和燃燒、轟響和炸裂,不正是世界的本身的顯現嗎?他的畫作和他的靈魂一樣沒有和諧,只有鮮活的本象。他的線條是靈魂的線條,他的色彩是靈魂的色彩。梵谷說:「我想坦然地接受我扮演的瘋子角色。」這意味著,梵谷想讓自己忍受監禁或進瘋人院的罪。當梵谷在1888年2月27日被毫無根據地再次送進醫院,整整一個月裡,他都保持著沉默。但他並不平靜,說自己有時「就像浪花激打那陰森絕望的懸崖一樣」,疾風驟雨仍在他的靈魂里凌厲地掠過。

      梵谷自我終結了三十七歲的生命,他由死亡解決了瘋癲,但梵谷的瘋癲成了他的短暫生命和藝術創造中最重要的—部份。在創作中,他總是「疲憊不堪,興奮過度」,投入著「瘋狂的激情。」瘋癲構成了他血淚交織的悲劇命運中最昂揚的一個樂章,正如福柯在《瘋癲與文明》中所言:「生命的結束使生命擺脫了瘋癲,但是瘋癲仍將超越死亡而取得勝利。」  

      梵谷在撕裂中作別了人世,這是他命定的歸宿。他說:「幸福和不幸只一字之差!兩者都不可缺,都有用;死或消失是相對的——生命也不過如此。」他儼然已超越了生死,以死亡達到了與命運的合一。他從不相信自己會血本無歸。他曾預料到,「這些畫會像酒一樣在地窯里自行醇化。」梵谷生前飽受歧視和冷遇,但死後不到一百年,畫商將他的《鳶尾花》賣到了五千四百萬美元的天價,但金錢溝通不了交付了全部生命的藝術。梵谷走了,這個「形體瘦弱、臉色蒼白得就像個幽靈」的人走了。他的生命像放完電的電池枯竭了。他的生存和創作成了一種尺度, 一種衡量藝術的真實與遊戲、血性與庸常、燃燒與死寂、陡峭與平面的尺度。而有個在1989年前自殺了的、也熱愛面對著山巒和大海般的麥田,與梵谷同屬白羊星座的年輕的漢語詩人這樣吟唱著:   
  
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你的血液里沒有情人和春天
沒有月亮
麵包甚至也不夠
朋友更少
只有一群苦痛的孩子,吞噬一切
瘦哥哥梵谷,梵谷啊
從地下強勁噴出的
火山一樣不計後果的
是絲杉和麥田
還有你自己
噴出多餘的活命時間
其實,你的一隻眼睛就可以照亮
世界
但你還要使用第三隻眼睛,阿爾的
太陽
把星空燒成粗糙的河流
把土地燒的旋轉
舉起黃色的痙攣的手,向日葵
邀請一切火中取栗的人
不要再畫基督的橄欖園
要畫就畫橄欖收穫
畫強暴的一團火
代替天上的老爺子
洗淨生命
紅頭髮的哥哥,喝完苦艾酒
你就開始點這把火吧
燒吧
 
         在梵谷面前,我們活得有多少光亮、多少尊嚴?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