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All the Mornings of the World

日出时让悲伤终结/日出前让悲伤终结/世界上所有的早晨

7.6 / 5,698人    115分鐘

導演: 亞倫柯諾
編劇: Pascal Quignard 亞倫柯諾
演員: 尚皮爾馬利耶 傑哈德巴狄厄 安妮柏琦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ookie

2009-12-14 23:47:16

每一個清晨,都一去不復返。


很不知所謂的片名「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世界上的每一個清晨,都發生了些什麼;很意味深長的譯名「日出時讓悲傷終結」,原來阿哲的那一首名,不是原創,而是源於這部拍攝於1991年的電影;海報上,鬱鬱蔥蔥的色調,婉轉流暢的字體,都令我長時間地凝視;還有關於音樂和古維奧爾琴的主題,亦深深吸引住了我。綜上所有的理由,帶著無比期待,又懼怕失望的心情,我讓碟片開始轉動起來。

18世紀的法國宮廷,華麗的服飾,喧囂的演奏,粗暴的官員,還有一張老淚縱橫的粗糙面容,他呻吟著叫他們停下,然後兀自拿起Viol,緩緩拉響一曲哀怨深沉的《Tombeau Les Regrets》(備註1),熱淚滾滾。。。

時光陡然迴轉到17世紀的法國鄉村,Colombe一直沉浸在喪妻的痛苦之中,妻子的幻影是他活下去唯一的支持,他不再公開演出,只躲在一件鄉間的茅屋中,面對幻影,創作了絕世的《Le Tombeau des Regrets》。青澀的Marin來到Colombe家,為了能進入宮廷演奏而想拜後者為師,他彈奏了一曲,Colombe聽後拒絕了他的請求:「Vous faites de la musique. Mais vous n'êtes pas un musician(備註2)。」
在女兒們的要求下,Colombe准他再拉了一首他創作的曲子——為他年輕的愛人Colombe的女兒Madeleine寫的《La rêveuse》(備註3),Colombe有點心動了,讓他過一個月再來。他再來的時候,Colombe終於同意收他為徒弟,但是Colome也告訴他,收他為徒,並不是因為他的演奏打動了自己,而是因為他眼中的悲傷。
他們的師徒情分在Marin再次為宮廷演出後斷絕,Colombe發瘋似地把Marin趕出家門,而此時Madeleine已經深深迷戀上了Marin,她偷偷教Marin她從父親那裡學來的技巧,並且同他一起偷聽父親的創作和演奏,使得Marin一步步走向宮廷樂隊的至高位置。

為了名利,Marin背叛了老師,背棄了為他忍辱負重的女子,在奢華安逸的宮廷生活中,少年的悲慘回憶漸漸遠去。然而只是遠去,卻沒有消失。當他看到形同枯槁的Madeleine,臨終的願望只是再聽他彈奏一遍《La rêveuse》,一切都回來了。他夜不成眠,他悔不當初,他空虛至極,唯一的安慰就是來到當年偷聽老師演奏的木屋邊,在冬日凌厲的寒風中,夜夜與星月為伴,如《La rêveuse》之於垂死前的Madeleine,他只想再親耳聽一遍老師彈奏《Le Tombeau des Regrets》,因為他終於懂得了其中深藏的傷痛。
苦等的第23個夜晚,他終生難忘,命不久已的老師聽見他在屋外的動靜,請他進門。他留著淚懇求老師為他上最後一課,老師輕輕握住他的手,第一次溫柔地對他說:「先生,如果可以,請允許我為您上第一節課。先生,音樂,是為了表達我們無法言說的情感。」
於是,師徒二人,相視而笑,噙著淚,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合奏了《Le Tombeau des Regrets》。

點一盞清燈,暗夜裡一遍遍回憶那些情節的時候,才慢慢了解電影名字的緣由。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sont sans retour,小說中的這句話是片名的來源,世界上所有的清晨,都一去不復返。故人已去不再回,悲傷終結亦不再返,名利更如過眼雲煙,什麼才是永恆呢?是音樂嗎?還是深藏在靈魂深處,對永恒生命的恆切呼喚?


備註1:《Le Tombeau des Regrets》,貫穿全劇的曲目,電影中譯為《悲傷之墓》,實際是《遺憾之墓》,Colombe一直很懊悔,在他深愛的妻子離世的那一刻,沒能在她床前陪伴。當Marin多年後彈奏的時候,也帶著相似的遺憾與悔恨,當然其中有悲傷的成份,但只簡單的說是悲傷之墓,太不負責任。

備註2:Vous faites de la musique. Mais vous n'êtes pas un musician. Colombe對只想出名的Marin說,你會演奏音樂,但你不是真正的音樂家。電影裡翻成什麼鬼東西我都不記得了,因為過份美化而背離了原本的意義,就是失敗的翻譯。

備註3:《La rêveuse》,Marin為他年輕的愛人作的曲子,電影中翻譯成《夢中的女孩》,意思很搭情節,不過我保留意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