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

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制造伍德斯托克/盘点胡士托

6.7 / 26,543人    120分鐘

導演: 李安
演員: 傑佛利迪恩摩根 李佛薛伯 艾米爾荷許 保羅迪諾 尤金李維 伊梅達史丹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09-12-12 19:45:32

1969,音樂、和平與愛


    ■ 文藝補白

    最新文藝片推薦

    《製造伍德斯托克》

    導演:李安

    主演:迪米特利·馬丁

相比《斷背山》的人人叫好和《色|戒》的西方不亮東方亮,《製造伍德斯托克》(TakingWoodstock)在坎城和北美放映後,李安遭遇了毀譽參半的評價。真的是好壞兩極截然分明,比號稱「生涯大失敗」的《綠巨人》(Hulk)還要慘。

叫好的認為他以埃利奧特(Elliot)的家庭為軸心,不停地轉動圓盤,把周圍的人全部裹挾了進去。李安用自己的方式去拍攝籌備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的過程,最後回到了個人成長和家庭真相的母題上,一出原汁原味的李安輕喜劇。對這部份人來說,伍德斯托克是個無法重現的盛會。要想回味重溫,只需翻出紀錄片《伍德斯托克音樂節1969》(Woodstock)再看一遍就行。

對另一部份人來說,正因為伍德斯托克過去四十週年,這處精神聖地不僅特殊而且太過重要。他們無法接受李安的不痛不癢,從頭到尾只給出一個音樂會的畫面不說,而且居然還是在嗑藥後的迷幻中出現的。對他們來說,整部影片缺乏鋒利尖銳的地方,看起來就像人走一空的會場,留下了滿地的垃圾跟爛泥。

對我個人來說,伍德斯托克更多存在於被引述的言語文字中,它見證了一個最好跟最壞的時代,好似烏托邦。埃利奧特這個角色就像李安一樣謙遜溫和,他太過安靜,無論打電話、跟人打交道乃至同志間的熱吻,從表情上基本看不出他有反叛和激進的氣息——— 這恰恰是那個時代年輕人特有的面貌。然而這並不表示主人公橫空出世,沒有根底可談。他用一系列選擇決定,促成了伍德斯托克的順利召開,家庭生活也因而漸趨正常。

《製造伍德斯托克》有很傳統的地方,李安反覆採用了多幀畫面來推進敘事,影像分割後可以同時交代平行發展的事件,節奏快、時間短、資訊量大。還有模仿老式攝影機的拍攝風格,製造細碎的復古氣息,這些都是好萊塢老電影裡常用的手段。如果強調觀影感受,影片也有細膩之處,埃利奧特和父親在湖邊看一堆人裸泳,感受到難以言表的歡樂;一陣風吹過,音樂會開始——— 這是典型的移情作用,非常貼切。埃利奧特在車內吃迷幻藥,色彩斑斕,五光十色,人也跟著飛翔。紫色的銀河系邊緣湧起波浪,明亮的中心綻放出絢麗的光芒,埃利奧特興奮得淚流滿面。對不曾親眼目睹過現場的人來說,這不失為一處大膽想像,實乃無以倫比的美麗。搞笑的地方,那個脫褲穀倉劇團、易裝癖保鏢還有加入歡樂陣營的警察,在屬於音樂與和平的伍德斯托克,大家都輕而易舉被周圍人感染,收穫樂趣奉獻出愛。

回憶是美妙也是殘酷的,伍德斯托克之後,藥劑暴力醜聞不斷,搖滾樂走入低谷,要做愛不要戰爭的年輕人也跟著變老。伍德斯托克只屬於上世紀60時代,但總有一些東西是可以不死的。這裡只有一個答案,沒有解釋。【南方都市報 http://gcontent.nddaily.com/2/a2/2a27b8144ac02f67/Blog/dc6/cb1830.html】

    李安捕捉了伍德斯托克音樂節準備過程中的隨性、歡樂和怪異。———Owen Gleiberman(《娛樂週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