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芷寧

2009-12-12 00:59:22

《自由作家》:改變的滋味和力量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芷寧寫於2007年6月6日)
    單看2007年美片《自由作家》的海報就明了兩屆奧斯卡影后希拉蕊·斯旺克是該片絕對的主演,可是看後沒覺得,不可否認,她飾演的女教師艾恩·格魯維爾一角是全片的核心,只是在綜合考量、相形之下,有一點失色罷了。
    一直不太喜歡似乎「男人婆」的希拉蕊·斯旺克,近來,「MAN」夠了的她在忙於轉型,如在影片《黑色大麗花》裡的「蕩婦造型」,今年,她以奉獻型老師艾恩「春風化雨」般的形象示人,雖然有所突破,但是分寸的拿捏尚欠火候,一些戲份被處理地程式化、單一化、臉譜化,缺乏足夠的心理再現和層次感,嚴苛地說(誰要她是影后呢),整體感覺似乎還沒有部份配角令人印象深刻。
    片中很多學生都由非專業人士出演,較之他們既本色又出彩的演出,斯旺克難免顯得缺乏亮點,她似乎只會露出欣慰的笑容(算是招牌大嘴笑吧)。另外,她也沒有曾在《絕望主婦》里演過討厭鬼哈柏太太的艾美達·斯丹頓(她還在《哈里波特與鳳凰令》中飾演黑魔法防禦老師)有戲,片中艾美達·斯丹頓出演了艾恩的主任上司,一個有著30年教齡和慣性思維的老派教師代表……或許,這些都是本人對斯旺克的苛求吧,坦白說,有些戲份她還是表現不錯的,如讓學生們做「線上」遊戲時,由她驚訝而哀傷的神情所表現出來的領悟和潛台詞、再如和父親(斯科特·格雷尼飾演)之間心靈兼親情的溝通等等。
    《自由作家》又名《街頭作家》,也普遍被認為是《黑板叢林》的21世紀版本,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或許正是因為其真實性,才產生了一種撼動而深刻的力量。當然,該片的部份情節有煽情之嫌,好在不多,何況因諸多因素,中國觀眾承受煽情的能力已然很強了。
    在黑人青年羅德尼·金事件之後,出生於富人階層、非常理想主義、初來乍到的女教師艾恩到加州長灘威爾斯中學一個族裔混雜的班級任教,起初學生們對她或視為無物,或譏笑嘲弄,經過幾番探究,艾恩逐漸意識到種族歧視、貧窮無助和被漠視放逐對這些孩子所造成的心理陰影和影響,通過艱難而花樣百出的溝通和教學,孩子們漸漸由一群沮喪的青少年成長為具有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的人,而女教師艾恩也由一個菜鳥級教師蛻變為一個能治癒心靈的真正的靈魂工程師。
    可以說,《自由作家》相當尖銳地反應了部份美國底層社會現狀,詳述了被貧困不公、種族暴力、家庭分裂、幫派鬥爭充溢著生活的底層青少年的教育和生存問題。這次,《廊橋遺夢》的編劇理察·拉格拉文尼斯不再唯美造夢,而是導出了一部真實而悲痛的人間劇。
    在片中,當艾恩終於用特殊方式(讓學生們寫自己的故事)使學生們述說出自己的成長經歷、被忽視的情感和被蔑視的自尊時,影片開始進入到高潮階段……艾恩截獲了一幅於教室內傳看的種族諷刺畫後,開始意識到問題所在,她問學生們是否知道種族大屠殺,只有一個白人學生(亨特·帕里飾演)舉了手,而當她問誰遭遇過槍擊事件時,除了那個白人學生,其他非裔亞裔拉丁裔的學生全都舉手……片中還有個劇情十分重要,艾恩在教室裡拉了一條紅線,依次要求有幫派背景的、進過監獄的、有一個或多個朋友被槍殺的學生站到線上,於是觀眾看到這些孩子們一次又一次地站了過去,特別是當他們在線上默念著死去朋友的名字時,他們內心的堅冰開始融化了……艾恩也徹底明白了——兇殺暴力、種族歧視乃至仇視是學生們憤怒和叛逆之源。
    艾恩買了日記本發給學生,鼓勵他們寫自己的「安妮日記」,並自籌資金帶他們離開長灘旅行,參觀了紀念猶太人大屠殺的博物館,邀請大屠殺倖存者和學生們聊天,自費買有意義的書送給學生……孩子們在日記中逐步披露了看似玩世不恭、滿嘴髒話的他們那恐懼孤獨和傷痕纍纍的一面,在用筆傾訴、打開心扉的同時,壓在他們心頭的陰雲開始變輕、退散。
    也有特別難搞的學生,如愛娃(阿普麗·李·赫南德茲飾演),她也是該片的重要線索,這位混幫派的拉丁裔女孩幼年時目睹了父親被冤入獄,而她新近又成了一場槍擊案的正面目擊者,她的同學、一位柬埔寨難民(加林·尼甘飾演)恰巧也在現場。愛娃為了救助她獄裡的老爸,必須得作偽證……然而,艾恩的影響令她陷入了兩難境地,終於,愛娃經受住了道德和良知的考驗,在法庭上說了真話,即使她為此換來了一頓幫派打手的暴揍和老爸的不理睬,但她擁有艾恩的理解和支持,並且獲得了柬埔寨同學的尊重和友誼。
    艾恩·格魯維爾於1994年秋接觸了這幫迷茫的孩子,在現實中,孩子們於1997年組織了一場名為「靈魂的回聲」的籌款音樂會,用籌得款項作為旅費參觀了華盛頓,並把自己的日記帶給教育部長。後來,他們還曾到紐約、德國、波蘭、荷蘭以及塞拉耶佛旅行,去親歷那些老師送給他們的書上所提到過的生活。2002年,艾恩·格魯維爾和這些已長大了的「自由作家」們一起建立了「艾恩·格魯維爾教育項目」(EGEP),專門幫助全美那些與他們有著相似經歷的青少年們。
    影片中的艾恩總提到「改變」一詞,如「改變的滋味」,那些嘗試了改變滋味的學生們,由此獲得新生的力量,並且從此踏上了有意義的人生之路。
    順便說一句,片中凡是涉及艾恩和她丈夫(派屈克·迪普賽飾演)的戲都很無聊,那個因累積了太多不滿要離開艾恩的男人顯得十分彆扭,雖然有關他們關係變化的戲份不算少,可依然不夠順暢,缺乏言簡意賅的魄力。
(http://nicolew.blog.hexun.com/9865175_d.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