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飢餓--Hunger

饥饿/大绝食(港)/绝食

7.5 / 73,586人    96分鐘

導演: 史提夫․麥昆
編劇: 史提夫․麥昆 Enda Walsh
演員: 麥克法斯賓達 Laine Megaw Brian Milligan Liam McMah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粢飯糕

2009-11-23 19:44:57

影片背景介紹


由於本片牽涉英國,愛爾蘭和北愛之間的關係,如不了解背景,很難理解,在網上找到一篇介紹北愛和平軍的文章,作為背景介紹,以助影迷。


    「我不能相信今天的新聞,我無法閉上眼讓它消失。這歌還得唱多久?破碎的瓶子在孩子們的腳下,死屍橫布小巷。但我聽不到激戰的呼號,它逼得我無路可走。星期天,血腥的星期天。」U2樂隊的《血腥星期天》講述的是一段發生在北愛爾蘭的傷心往事。
    1972年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北愛爾蘭的天主教徒在德里(北愛爾蘭第二大城市)組織大規模遊行,抗議英國政府在北愛實行不經審判便可拘禁的政策。遊行人群與英國派駐當地的軍隊陷入僵持,最終,軍隊中有人開槍,13名天主教徒被槍殺。而根據當時英國政府內消息人士的透露,開槍的英國士兵中沒有一人因此受到懲處。此舉大大激怒了愛爾蘭共和軍,以德里事件為轉折,他們的目標從「保護北愛的天主教派社區」逐漸轉向了「把英國人趕出去」。
追求獨立創建民族武裝
    愛爾蘭共和軍是北愛爾蘭天主教派最大的準軍事組織,成員分佈於愛爾蘭和英國的北愛爾蘭地區,總部設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愛爾蘭共和軍的歷史要從1919年說起,它的前身是主張「建立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的愛爾蘭義勇軍,後經由改編成為愛爾蘭共和軍。十二世紀下半葉,在教宗阿德里安四世和亞歷山大三世的默許支持下,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入侵愛爾蘭。以此為起始點,愛爾蘭步上了一段漫長的尋求獨立的道路。1921年12月,英國與愛爾蘭簽訂條約,允許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權,但北方6郡劃歸英國。及至1937年愛爾蘭建國後,這種割裂的局面也沒有改變。北愛爾蘭成了一片紛爭不斷的是非之地。
    起初,北愛爾蘭問題更多是以一種宗教對抗的面貌出現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天主教徒佔了北愛人口約1/3,但依據英國法律,他們在社會、政治等方面的地位均明顯低於新教徒。主張回歸愛爾蘭的天主教派與親英的新教派間暴力衝突不斷,英國政府以此為由,派軍隊入駐北愛地區。正是在這一系列事件的刺激下,原本已處於基本解體狀態的愛爾蘭共和軍重又積聚起了人氣。
政見不同導致內部份裂
    新芬黨是愛爾蘭共和軍的政治組織,成立於1926年,它反對與英國妥協,主張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謀求愛爾蘭的獨立和統一。1969年12月,由於黨內人士在尋求統一愛爾蘭的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新芬黨分裂為「正式派」和「臨時派」。相應的,愛爾蘭共和軍也分成了兩支。「正式派」的愛爾蘭共和軍提倡以合法手段搞鬥爭,而「臨時派」則主張用更激烈的手段實現統一,並在愛爾蘭設有多處訓練基地。一般說來,人們口中的愛爾蘭共和軍指的便是「臨時派」的愛爾蘭共和軍。
    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北愛地區的天主教徒與新教徒間的暴力對抗已趨白熱化,每年都有數百人因此喪生。而愛爾蘭共和軍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以一種危險的面目示人。1978年2月,他們在貝爾法斯特用燃燒彈襲擊了一家旅館,12人在烈火中喪生,現場狀況堪稱慘烈。幾個月後,曾策劃了印巴分治方案的英軍名將蒙巴頓在一次與朋友遊船慶祝時,遊船發生爆炸,所有參加派對的人無一倖免。事後,警方將這一事件定性為有預謀的爆炸襲擊。
監獄絕食鬥爭震驚世界
    愛爾蘭共和軍熱衷於以各種暴力形式向英國政府示威,為此,該組織曾一度被歸入英國的犯罪組織黑名單。而在監獄的大牆內,這種對抗的意味也是愈發濃厚。在1976年前,被捕入獄的愛爾蘭共和軍成員得到的是政治犯待遇,但從那年開始,他們不僅只能以普通囚犯身份待在牢里,而且有時候還會遭到一些不人道的對待。
    為了抗議這一政策,被關押在梅茲監獄裡的共和軍成員先後組織了「毛毯抗議」和「穢物抗議」。1981年,絕食接力行動在高牆內浩浩蕩蕩地展開,此後,有10名愛爾蘭共和軍的入獄人員先後死於絕食,其中就包括共和軍重要人物博比·桑茲。
    在絕食接力行動開始後的第40天,桑茲在北愛一個以天主教徒為主體的選區的補缺選舉中當選為英國下院議員。儘管英國議會慌忙立法,宣佈服刑人員不得參與競選,但桑茲的議員身份已不容剝奪。這個戲劇化的突變讓梅茲監獄聲名大噪,包括美國議員、愛爾蘭共和國議員、羅馬教宗特使、歐洲人權委員會和國際紅十字會的代表等或去獄內勸說,或去唐寧街10號走動,希望能當個和事佬。不過,他們全都無功而返。一方面,英國政府始終態度強硬,「如果政府妥協的話,一直不消停的愛爾蘭共和軍一定會得寸進尺」,而另一方面,愛爾蘭共和軍的聲勢大漲,北愛地區的爆炸活動激增。包括婦女、兒童在內的許多平民都會拿著自製的燃燒彈襲擊英國駐派當地的士兵。
    這起轟動的絕食事件先後持續了7個月,對英國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的冷漠態度,使得國際社會上響起了強烈的抗議聲。


共和軍「臥底風雲」

    從愛爾蘭共和軍行動部負責人到新芬黨高級領導人,居然都是遭英國政府策反的臥底!共和軍內部的這場「臥底風雲」實在是撲朔迷離,令人瞠目。

潛伏25年 「賭劍」特享「殺人執照」
    因內訌而被人掀了底牌,對超級間諜而言,這樣的結果不夠唯美,卻貼近真實。
    在神秘地隱去蹤跡前,弗雷迪·斯卡帕迪奇是愛爾蘭共和軍軍事行動部的負責人,是一個被英國政府形容為殺人不眨眼的恐怖頭領形象。但到了2003年5月10日,當愛爾蘭媒體爆料斯卡帕迪奇實為英國情報部門安插於愛爾蘭共和軍內部的超級間諜,而且已經潛伏了25年後,人們才有了一個機會去了解真相。
    斯卡帕迪奇就像是現實中的「007」,甚至他被賦予的特權已經超過了光影世界中的那位英國超級紳士——為了掩人耳目,在必要時可以「合法」殺人。斯卡帕迪奇的代號是「賭劍」,於1978年加入愛爾蘭共和軍,但很快就被英國情報部門策反,開始了漫長的潛伏。為了能幫助斯卡帕迪奇在愛爾蘭共和軍內部獲得信任並穩步上位,英國政府可是押上了大籌碼:在其身份暴露前的25年里,他曾先後實施了超過40次的謀殺和暗殺活動,倒在其槍下的既有英國警官、士兵,也有普通民眾。
    斯卡帕迪奇的晉陞之路是由許多人的鮮血染就的,英國政府默許支持且秘而不宣,但最終卻因為一次小小的吝嗇之舉而弄得滿城風雨。憤怒的告密者是一個代號為「富爾頓」(告密後化名為馬丁·英格拉姆)的間諜,早年英國情報部門為了勸其打入愛爾蘭共和軍內部並為已效力,曾許下諸多承諾,其中就包括萬一身份暴露,英國政府將護其周全,並保證他能過上富足的新生活。
    「富爾頓」是一位出色的間諜,為英國情報部門提供了不少有用情報,當他感覺自己已受到愛爾蘭共和軍的懷疑後,就迅速撤回了倫敦。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當初的美好承諾居然落得推諉下場。多次交涉無果後,得不到安全保障的「富爾頓」把「賭劍」斯卡帕迪奇的秘密捅給了媒體。
    在超級間諜身份被曝光前的四五個小時,斯卡帕迪奇及其家人乘坐著掛有特殊牌照的轎車從愛爾蘭首度都柏林悄然遁去。後來據英國情報部門的一位資深入士透露,為了這次安全撤離,他們總共調用了60餘名菁英特工,以接力的方式先後換了12輛車後才終於將斯卡帕迪奇一家安全送抵倫敦。當然,這只是英國善後工作的開始。
    隨著「賭劍」身份的暴露,英國政府被置於一個尷尬位置。為了保證超級間諜的身份不暴露不惜犧牲無辜民眾,這樣的做法激起了民憤。在「見死不救」、「故意激化矛盾」的質疑聲中,英國政府用以充作擋箭牌的「國家大義」多少顯得有些蒼白。新芬黨官員則憤怒地表示,「這樣看來,北愛地區和英國的許多恐怖事件其實都是英國政府進行的黑色宣傳伎倆,他們的間諜製造了血案,然後把帳算到我們的頭上!」而另一個更讓英國情報部門大感頭痛的問題就是,這起內訌事件令其他的潛伏者人心惶惶,紛紛出逃。

 

再曝猛料 富爾頓導演真假「無間道」


    「賭劍」的身份大白天下,但感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富爾頓」並沒有到此為止。2005年12月16日,「賭劍」曝光後的第二年,新芬黨高級領導人丹尼斯·唐納森公開承認,自己是英國政府安插在新芬黨內的臥底。彼時,距離唐納森在新芬黨內嶄露頭角已經過去了整整20年。不過,隨著馬丁·英格拉姆(「富爾頓」告密後的化名)又一次跳將而出,新芬黨內的另一個大人物——馬丁·麥吉尼斯也被牽扯了進來。
    在北愛爾蘭和平進程的談判中,馬丁·麥吉尼斯是新芬黨的首席談判代表,並且他還曾擔任過愛爾蘭共和軍臨時領袖。英格拉姆之所以敢將矛頭指向麥吉尼斯,是因為他手頭掌握著一份秘密手抄本,其中記錄了一位軍情六處的情報官員與一個代號為「J118」的間諜的對話,而麥吉尼斯的某些經歷與「J118」又恰好有某些重合。當時人們的看法是,丹尼斯·唐納森的突然坦白似乎是為了替某些大人物打掩護,而比他更大的人物,包括麥吉尼斯在內屈指可數。
    不過,麥吉尼斯的仕途似乎並沒有受到這一事件的影響,之後除了他本人站出來澄清外,新芬黨也就這一事件進行了闢謠。2007年,北愛地方自治政府正式恢復行使自治權,麥吉尼斯出任北愛新政府的第二部長,而在去年6月的選舉中,他又連任成功。麥吉尼斯是否摻和到了無間風雲里,似乎沒有比這更有力的證明了。那麼,這是否為一出英國人導演的未能成功的反間計呢?
    2006年4月,因為不明原因坦白了間諜身份的丹尼斯·唐納森被人發現在愛爾蘭西北部的私人別墅中遇害,死因是頭部中槍,並且身上有受到拷打的痕跡。儘管愛爾蘭共和軍否認對此事負責,但人們依舊不免在兩者間產生聯想。如果間諜和臥底都可能遭打擊報復,那為什麼更早曝光了身份且不怕出風頭的英格拉姆始終安然無恙?而且後來還正兒八經地完成了「賭劍」傳記的手稿,打算靠筆桿子賺錢?而英國政府對他的態度也可謂寬容,除了神不知鬼不覺地將「賭劍」傳記手稿取走外,再也沒什麼大動作。
    從這一點來看,也無法排除英格拉姆後來又和英國情報部門達成某種交易,並拋出反間計的可能。

漫長的和平自治之路


    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那是愛爾蘭共和軍活動最頻繁的一段時間。槍聲、爆炸聲以及燃燒彈摧殘的痕跡總是提醒著生活在北愛爾蘭的人們,兩方勢力的拉鋸究竟給他們帶去了怎樣的影響。人們會在自家房屋的外牆上畫上愛爾蘭國旗或者是英國國旗,以此表明立場;宗教信仰「隔離」出了不同的活動區域;遊行人群與英國軍警的對峙成了司空見慣的一幕。北愛爾蘭被籠罩在了一片惶惶不安中。
    北愛爾蘭和平進程的推進可謂一波三折,而在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被人稱為「北愛爾蘭共和軍政治代表」的新芬黨。自成立之日起,該黨派便主張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謀求愛爾蘭的獨立和統一。也正是通過與英國政府的拉鋸,目前新芬黨已是北愛地區的第二大政黨。與愛爾蘭共和軍類似的是,新芬黨成立得也很早(1926年),但真正凝聚起力量卻是北愛地區的宗教對抗日趨激烈之後。
    1968年8月,「北愛爾蘭民權協會」舉行了第一次要求公民權利的和平遊行。在那次聲勢浩大的遊行中,部份參與者與警察和新教徒發生激烈衝突。之後的發展超乎了很多人的預料,一年間,北愛地區的流血事件不斷髮生。而隨著英國派軍隊進駐北愛,當地的暴力衝突愈演愈烈。1972年,北愛地方議會的活動被暫停,由英國實行直接管轄。次年,北愛選出了新的議會,並籌組起第一個由親英「溫和派」分掌權力的地方聯合政府。也就是在那一年,北愛地區舉行了一次公民投票,就北愛歸屬問題表決。結果,佔到了當地多數人口的親英的新教派果然佔得上風。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堅決主張脫離英國,以實現南北愛爾蘭統一的新芬黨人強勢出現。
    1983年,新芬黨在西貝爾法斯特議會選舉中獲勝,亞當斯成為該黨領導人。同年12月,英國與愛爾蘭共同簽署了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唐寧街協議」,成為北愛和平進程正式啟動的標誌。也就是在協議簽署後的第三年,此前一貫強硬的新芬黨終於稍稍改變姿態,提出了「節制政策」的主張。
    停火繳械還是負隅頑抗,對愛爾蘭共和軍及其政治代表新芬黨而言,這的確是個需要深思的問題。於是在北愛和平進程啟動後,進與退間的糾纏便成了耗時頗費的一項常規表演。1995年下半年,新芬黨與英國政府、北愛統一黨在如何處置共和軍武器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北愛和平進程陷入僵局。次年2月,在愛爾蘭共和軍停火長達17個月後,倫敦發生一起爆炸襲擊事件,兩人死亡,100多人受傷。而就在爆炸發生前,共和軍剛剛宣佈停火結束。英國政府的回應則是,向北愛地區連續兩次增派軍隊。
    不斷對峙,不斷僵局,直到1998年4月,北愛和平進程才有了實質性的突破,北愛和平談判主席喬治·米切爾在貝爾法斯特宣佈,經各方不懈努力,終於達成了一項旨在結束長達30年流血衝突的歷史協議《北愛爾蘭和平協議》。協議涉及內容包括裁軍、釋放準軍事組織的在押人員、建立英愛聯合政府等。
    1999年12月2日,北愛歷史上第一個由原先對立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聯合組成的地方政府開始運作,標誌著英國政府對北愛長達27年的直接統治正式宣告結束;當日,愛爾蘭議會對憲法進行了修改,決定正式放棄對北愛爾蘭長達幾十年的領土要求。

 

真愛爾蘭共和軍:驅之不去的暴力

    《北愛爾蘭和平協議》簽訂後,新芬覺得到了英國政府的一定支持,比如該黨可享受在北愛地方政府中的津貼。而在每年為愛爾蘭移民所舉行的聖派屈克節活動時,新芬黨領導人還會受到美國白宮的邀請。作為北愛和平談判過程中的新芬黨標誌性人物,馬丁·麥吉尼斯則連續兩屆當選為北愛新政府的第二部長。一切似乎在慢慢地向和平靠近,但還是有一些極端強硬分子不肯放下手中的武器,走上了另一條路。
    真愛爾蘭共和軍成立於1997年,成員多是從愛爾蘭共和軍內部份裂出來的極端分子,他們反對與英國政府達成任何形式的停火協議。在愛爾蘭共和軍逐步卸下武裝後,這群極端分子開始在北愛地區及英國製造襲擊事件。
    1998年,真愛爾蘭共和軍在北愛小鎮奧馬製造了一起汽車炸彈襲擊,有29人因此喪生——這起事件堪稱是北愛歷史上最惡性的恐怖炸彈襲擊案。也正是經由這次慘痛的襲擊,真愛爾蘭共和軍的名字第一次在世界範圍內引起關注。2001年3月,英國廣播公司(BBC)電視中心外發生了一起炸彈爆炸事件。這枚炸彈是被人放置在一輛停放在電視中心外的計程車內,當時車內空無一人。而就在之前的兩週,在距BBC大樓不遠的後備軍辦事處也發生了一起爆炸事件,當時一名14歲的學員拾起了被偽裝成火把的炸彈,結果被炸斷一隻手且雙目失明。英國警方經過調查,宣佈這些事件均為真愛爾蘭共和軍所為。
    此外,就在今年3月,兩名駐防在北愛的英國士兵在軍營門口遭槍擊身亡,槍手同時還射傷了現場其他4名受害人,其中包括2名英軍。此後,真愛爾蘭共和軍宣佈對這一事件負責。與「臨時派」共和軍相比,現在這群依舊全副武裝的極端分子顯然更具殺傷力。
    今年8月5日,愛爾蘭釋放了被關押的最後兩名「臨時派」愛爾蘭共和軍成員。該二人曾於1996年的一次行動中殺害了一名愛爾蘭運鈔警衛,並已因此入獄12年。在英國政府放棄引渡訴求後,他們二人得以被提前假釋出獄。
    愛爾蘭共和軍放棄武裝已經四年,但是在這片土地上,還有真愛爾蘭共和軍、延續的愛爾蘭共和軍等極端組織,恐怖和暴力的陰影何時才能徹底消失,這個問題依舊很難回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