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姊姊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

姐姐的守护者/姊姊的守护者/我姐姐的守护者

7.3 / 98,396人    109分鐘

導演: 尼克凱薩維茲
編劇: 尼克凱薩維茲
演員: 亞歷鮑德溫 卡麥蓉狄亞 瓊安庫薩克 傑森派屈克 大衛松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umu

2009-11-20 04:43:51

Happy Ending


我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覺得原著的結局就深刻,也許有先入為主的因素,那我先看的電影,所以覺得原著的結局俗套嗎?也許死亡對為了做凱特的捐贈者而出生的安娜來說更具深意,起碼從那以後,凱特將再也不會得到她的任何捐贈,她的人生也算提前完成了任務。可是另一方面,難說這裡沒有作者的妥協。畢竟捐贈行為還是實施了,作者沒有膽量讓妹妹真的拒絕給瀕死的姐姐捐腎?
 
我只是希望安娜活下來,並且自己決定要怎麼做,而不是在法院判給了她決定權後就剝奪她的生命。也許挑戰道德倫理是一種冒險,終究要付出代價,但是我希望有一種明確的「勝負」,即使在這場鬥爭當中不會有真正的贏家。我傾向於安娜的原因只有一個,她不是因為愛情的計劃或風流的意外而出生,她是以愛的名義被設計出來的拯救某個人的天使。我本來就認為一個人的出生是非常不公平的事兒,不是指出生的環境差異,而是沒有人有機會問你是否想涉足這個世界,你卻不得不面對未來的種種好與壞的可能。可即便是這樣,也比安娜的處境要好。
 
書里有一段兒莎拉的內心獨白說,她和布萊恩都有翻版,她的翻版是傑西,他的翻版是凱特。那個時候他們的一雙兒女還很小,凱特還沒有生病,從中不難感受到莎拉的滿足。我不禁懷疑,如果凱特從來都沒有生病,也許他們根本沒計劃要第三個孩子,因為四口之家已經很完美了。可是他們要了安娜,她因為是凱特的天使所以也在關注範圍內,不過僅限於與凱特相關時,傑西則徹底淪為透明人,被父母放棄。這種過於不均衡的投入比例,對只能以孩子的身份來想像的我來說,不大能接受。
 
我喜歡這個題材,就是因為它關注了捐贈者而不是抗擊病魔的過程。說起來容易,孩子得了白血病,父母再生一個用臍帶血救孩子,好像是雙一次性筷子,可是又有幾個那麼幸運一次性戰勝病魔?有沒有想過這雙筷子可能要反覆利用,誰想做這樣的筷子?所以問題不是該不該捐腎——這不是給芸芸眾生中幸運匹配的陌生人捐造血幹細胞,也不是在成年的某天給你突然患病的家人捐臟器——而關乎你存在的意義。當你作為一個終身的捐贈者出生後,只有兩種情況能結束這種關係,一是受贈者不再需要捐贈,二是你無法再捐贈。可一旦你存在的前提消失了,你存在的意義也就消失了。
 
從出生到長大不停地捐贈,父母和你好像隻為了凱特而活,安娜十多年的承受不是我們這些一次性旁觀者可以體會的,所以不要輕易說出你可以接受死亡作為她的結局。這個故事沒有happy ending,姐妹倆必死其一,但是如果真的關懷人,電影的結局就是happy ending——Anna derserved it。

http://shawxx.spaces.live.com/blog/cns!C75C78C8E80335DE!8485.entry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