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海盜電台--The Boat That Rocked

海盗电台/出位乐人谷(港)/海盗电波

7.3 / 116,268人    135分鐘 | USA:117分鐘

導演: 理查寇蒂斯
編劇: 理查寇蒂斯
演員: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比爾奈伊 潔瑪雅特頓 肯尼斯布萊納 艾瑪湯普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vshiu

2009-11-19 06:12:58

轉最喜歡的東東槍的日誌


http://thisisdongdongqiang.cn/archives/1856

11月13《永不消逝的電波》
東東槍 | 發表於2009年11月13日 11:31 | 歸類於【碎零零拉扯些肉麻文章】《永不消逝的電波》

文/東東槍

1.
看過電影《海盜電台》(The Boat That Rocked)的人想必很多。
真正搞過一家海盜電台的人恐怕沒有多少。

2.
我搞過。

3.
2006年1月的某天上午,正失業在家以寫劇本寫專欄為生(實際上是一邊坐吃山空一邊並不怎麼積極地踅摸靠譜兒的新工作)的我不知道哪部份腦細胞脫軌了,反正是思路一時分岔,猛然間想起:或許可以自己搞一家電台出來。

準確地說,這個想法從一生出來就並不是「搞一家電台」,而是「搞一家有趣的唐朝的民辦電台」,一家存活在歷史中,向歷史、也向當今播音的民辦電台。

大約一個小時之後,這個電台的構想已經逐漸清晰,欄目設置也已經有了些想法,名字也有了,叫【六里莊人民廣播電台】。

在這個構想中,六里莊是位於唐朝都城長安以東六裡的一個小村莊,村中的地保名喚「李有鬼」,這個非官方的【六里莊人民廣播電台】就由他這個算不得幹部的基層幹部兼職興辦。

後來,關於這個電台,我曾寫下過這樣的簡介:

【六里莊人民廣播電台】是唐朝時我國國內無數優秀民辦廣播電台之一。我們一貫秉承著「有事兒說事兒,沒事兒偷著樂」的專業精神,為世界各地不同年代不同社會及文化背景下的聽眾提供高質量的精神食糧。

【六里莊人民廣播電台】一向把「以扯蛋反擊平淡,以庸俗超越通俗」當作立台之本,並會在可預計的未來將其堅持到底。

也曾借「李有鬼」的名義發表過這樣的解說:

六里,是六里莊距離長安城的距離,也是我離天堂的距離,離夢想的距離,離太平盛世的距離。這是一段截不斷、塗不掉、cancel不了、delete不動、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一段距離——我一度為此心碎欲絕。

但是,在2006年1月的那個上午,這些說辭都完全不曾出現在我的任何一根腦神經中。

4.
我自幼身懷絕技,無師自通地能說一嘴流利的國語,並且熱愛模擬一些北方方言,多年來也一直熱愛各類聲音表現形式,演過幾部舞台劇,說過相聲,平時唱點兒大俗歌、歪唱點各類戲曲,也還能聽,所以,基本上聲音表現力還算過關,做一個唐朝是的郊區村辦廣播電台播音員應該是夠格的。

製作技術也不成問題。我自2002年開始嘗試使用錄音及聲音剪輯件,自己閒得蛋疼的時候錄過自己填詞的翻唱歌曲(如後來在網上也小範圍流行過的《家在東北三環邊上》之類)、錄過京戲、錄過快板、甚至還自捧自逗一人分飾兩角地說過相聲,一般的音頻製作完全可以搞定;

節目的廣播途徑也不用擔心,網際網路上早就提供了大量可供上傳、收聽的途徑。

於是,當天中午左右,我開始撰寫【六里莊人民廣播電台】第一期節目的文案,並搜集一些可能會用到的音頻素材,當天下午【六里莊人民廣播電台】第一期節目開始錄製。文案撰寫用了大約一個半小時,錄製和剪輯時間則有兩三個小時左右,該期節目於當晚製作完成。

當時跟我合租的搖滾青年Tommy Shen及其女友小玄子是這期節目的頭一批聽眾,我隱約記得小玄子聽過之後的反應是「哈哈」,Tommy Shen則笑瞇瞇地喊了聲「我操!」

5.
曾有很多人問過,為什麼會想到這樣的一種形式。

如果「這樣的一種形式」指的是「唐朝」這件事,我的答案是:其實我自讀大學時就有志創作一部以唐朝為時代背景、以《西廂記》為藍本的扯淡小說(到現在為止也沒有完成),並且後來也曾撰寫過一系列以唐代長安城內「餘慶坊」的一些虛構人物為主人公的小小說,因此很自然會想到把電台放到「唐朝」的玩法。

而如果「這樣的一種形式」指的是「一家民辦廣播電台」,那麼,我的回答是:【六里莊人民廣播電台】誕生之前多年,我的「電台情結」便早已紮根。

6.
大約六七歲時,我已是重度廣播聽眾。當時最愛的廣播節目是天津人民廣播電台每天下午的《每日相聲》和每天早上的《笑一笑十年少》。

直到如今,我還會在網上收聽《每日相聲》的每期節目。最早喜歡上相聲,是從這節目開始。後來陸續又因相聲而喜歡上戲曲、鼓曲之類玩意兒,也是肇始於那些年的收聽生涯。

十三四歲,開始大量地收聽廣播裡的音樂節目,並痴迷於個別DJ的表現。現在對某些歌手、對某些音樂的特殊感情,還是當時打下的基礎,甚至就是受當時那DJ老哥的影響。那時候也真覺得,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可能就是做一份那樣的工作,做一個那樣的人——這樣的想法到現在仍未全部消散,當時喜歡的DJ老哥,現在提起來還是別有一番感慨。

不久前曾去阿聯走了一遭,在那裡為一些朋友寄回了些明信片來。
其中有一張,就是寄給我從未謀面、並不曾交往、但確曾讓我熱愛多年的那位DJ老哥的。

當時也是突然想起:或許應該問候、感謝一下吧?
後來就上網查了電台的地址,寫在了明信片上。
我還在那明信片上頭寫了幾句話:感謝青春,感謝音樂,感謝您。

7.
【六里莊人民廣播電台】的節目一共做了16期,在那之後,我在網上發了個聲明,宣佈正式暫停【六里莊人民廣播電台】的節目更新。

從那時算起至今已有三年,但如今,幾乎每天都仍有人通過不同途徑向我發問:【六里莊人民廣播電台】什麼時候還出新節目?怎麼不辦了?

在當年的那16期節目中,在「新聞亂播」、「庸俗歌曲大點播」、「房中有術」、「六里莊名人堂」、「番話大講堂」、「李有鬼故事館」等各欄目中,我是欄目策劃、撰稿、主持人、錄音師、剪輯師、也是被戲弄的特約嘉賓、打進電話的熱心聽眾、街頭受訪的普通村民……

《海盜電台》的D9版碟片中收錄了一些被刪減掉的影片片段,其中有一句對白——「世界這麼瘋狂,只有搖滾最理智」。

其實,製作【六里莊人民廣播電台】時,我也隱約有一個如出一轍的指導思想:所謂現實已如此荒誕,反倒只有荒誕最為現實。

所以才有了那些一本正經地播報出來的不靠譜兒消息,有了那個永遠努力用莊重認真的語氣地講述每一個無聊話題的李有鬼,有了那些在一個荒誕不經的世界中積極努力地生活著的六里莊人物。

那是我一個人的海盜電台。

8.
不過,【六里莊人民廣播電台】並不是我參與的第一家海盜電台。

大約十五六歲時,我在讀高中,暗戀的女孩是學校廣播站的站長,我便也想辦法混進了那廣播站里——先是把自己搞成了主管廣播站工作的學生會小幹部,繼而借職務之便成了廣播站的客串主持,再後來就乾脆成了主播之一,負責一檔忘了叫什麼名字的音樂節目。

以往的主持人從來都是直播,配著音樂唸唸稿子而已,我則用借來的一套先鋒牌音響用空白錄音帶提前在家將節目錄好——錄播的好處是可以做些稍微複雜點的效果,而且播出時可以只播錄音帶,自己可以閒下來與那女孩調情。

我還記得那時候,廣播站的播出時間是每週三下午的最後一節課。因為全校老師也都能聽到,還有個別老師熱衷於監聽審查,所以,大家都不太敢播什麼愛情歌曲,放的大多是《冬季校園》之類。我算膽大的,在節目裡放過不少情歌,還記得的幾首是伍佰的《夏夜晚風》、陳昇的《恨情歌》、張雨生的《後窗》等。

儘管程度不同,但我覺得,我當時所作的,與海盜電台的DJ們所作的,正是同一件事情。

9.
那些個星期三的黃昏時分,我站在位於二樓的廣播站的窗口,俯瞰著那正被我播放的音樂所包圍薰染著的校園,看著操場邊在那音樂的伴奏下行走談笑著的老師同學,心中總是感到一股巨大的幸福感。

後來,那廣播站站長成了我的首任女友,而那廣播站也成了我們當時最常去的幽會地點。
再後來,就畢業了。

我回去過一次。
自己去到那廣播站門口,拿出當年的鑰匙打算開門進去,發現早已換了新鎖。

10.
在我的詞典里,「電台」這個詞條與「自由」這個詞大約是在同一頁上,儘管這樣的想法其實毫無來由。

認識一些在非海盜電台工作的朋友,聽到他們所述說的一些關於非海盜電台的真實情況,就更覺得這種想法全是一廂情願。只是我一廂情願地把每個我熱愛的電台,每檔我鍾情的節目,都臆想成了以聲音傳遞自由、分享自由、爭取自由的海盜電台而已。

而且,哪怕是趁老師不備在中學校園裡廣播幾首情歌,哪怕是借唐朝人之口插科打諢說些笑話,甚至哪怕是在汪洋大海中弄上一條船向全國播放搖滾音樂,又能真正帶來什麼自由呢?

海盜只是一個夢境。強權壓制之下,人人都是海盜,但卻人人都做不成海盜。

但自由總是好的,無論我們是否確實欠缺自由,無論那自由是真實還是幻象。
因此,我們總是貪得無厭。

有時候難免想:或許,我們所追慕的自由,大多數時候,其實只是熱愛自由的自由?

11.
數年前,【六里莊人民廣播電台】除官方網站外,曾於某網站開設分舵。
在該分舵上,【六里莊人民廣播電台】曾打出「盛世雜音」的旗號。

我記不清這四個字的來歷了。有可能是我想出來的,也有可能是出自當時邀請我去開設那分舵的木子美老師之手。

我喜歡這四個字,並且希望它們不是出自我自己的筆下——因為如果那樣,我就可以說,【六里莊人民廣播電台】曾得到過旁人如此的評價,而並非我的自誇。

我相信,每一家海盜電台,都願意得到這樣的評價。

12.
一切海盜電台,生來是都懷著撥亂反正的使命。
那是它們誕生的理由。

於是,它們有的以荒誕來消解荒誕,有的以現實來否定現實,有的則是以觸犯規則來嘲笑規則。它們既是歡歌之外的雜音,也是雜音之外的歡歌;既是人民廣播電台們之外的海盜電台,也是那些海盜電台們之外的真正的人民廣播電台。

於是,每一家海盜電台都是寶貴的——無論是那條海水中央縱情搖滾的小船,還是遠在唐朝的小小村落向未來的國度發聲的民辦廣播電台,是當年播放校長訓令之餘偷放情歌的中學廣播站——甚至,也要包括那些我十幾歲時每天深夜收聽的,在音樂節目中嬉笑怒罵、性情率真的年輕主持人的聲音。

它們讓自由與真誠可以被聽到。
它們或許沉默,但不會滅亡。只要人們仍熱愛自由,熱愛生活,它們就將是傳說中那永不消逝的電波。

哪怕彪悍的盛世不需要雜音。

槍:
以上是多半個月前給《開啦》寫的。他們做了一期關於《海盜電台》的專題。
關於我如何開始辦起了【六里莊人民廣播電台】,以及一些相關的想法,此前確實從沒特意寫過。

我看《海盜電台》時,確即時刻想起我自己半夜躺在宿舍床上塞著耳機聽天津人民廣播電台、聽CBS台北國際之聲的那些時光,想起我在中學的廣播站偷放情歌的那些場景,想起自己穿著棉睡衣坐在電腦前鼓搗【六里莊人民廣播電台】的那些日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