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極限控制--The Limits of Control

控制的极限/我系杀手,年中无休/控制的极限

6.2 / 21,255人    116分鐘

導演: 吉姆賈木許
編劇: 吉姆賈木許
演員: 以撒迪班柯 亞歷斯迪斯卡 Jean-Francois Stevenin Oscar Jaenada 路易斯托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大胃麒麟

2009-11-17 00:44:00

個人理解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給五星的原因很多,除了敘事手法,還有杜可風的攝影、老賈自己的樂團和bori等眾藝人的配樂、牛逼的西班牙建築、cast陣容、以及等等等等。不過發現網上對此片的風評似乎甚差,也許是大家對故事理解的差異所致?老實說我剛看完時也是一頭霧水,心裡罵著這是個什麼玩意。但是仔細回想一些可能是別有用心的細節後,我開始覺得這個故事想說的東西可能不是表面上看的那樣。結果一連回味了幾個段落後,我覺得自己得到了一個大致合理的故事理解方式。當然這可能是我自作多情,畢竟寫這小文時我還只看過一遍該片,還請各位見諒,同時也歡迎拍磚。以下涉及瘋狂的劇透和意淫。

在說我的理解前,列幾個我得出結論之前思考過的問題:
1. 裸體眼睛女到底起了什麼作用?可以考慮一下她是在什麼情況下登場,又是在什麼節骨眼掛掉的。
2. tilda swinton為啥被黑衣人綁走?
3. bill muray的老巢戒備森嚴,男主憑啥進去的?可參考男主的直接回答
4. 這片為啥叫limits of control?

然後下面是我的理解。

所有和男主交流過的主要角色都是男主虛構出來的,或者說代表他意識的不同層面——
各種線人:崇尚藝術、渴望自由、理想主義的一面
bill murray和黑衣人:世俗、現實化、屈從於社會法則的一面
裸女、咖啡館招待、小孩: 潛意識的一面

我無意做精神分析,這方面的知識也不多,上面這麼寫只是想更好地說明我對故事的理解,那就是該片講的不是一個殺手完成暗殺任務的故事,而是一個人追求自己內心自由的故事。對照上面的人物理解不難看出:男主在線人(對自由和藝術的嚮往)的安排下最終幹掉了bill muray(對現實的屈從)

bill murray問男主你他媽怎麼進來的,男主回答說憑想像。這句話照字面理解就一點也沒錯了,因為這一切都是他的想像。現實情況中,一個人不帶武器很難進入戒備森嚴的堡壘,而整個潛入的過程被一個簡單的鏡頭剪輯帶過了,更說明了這不是真實的。bill murray罵男主的話大概是什麼「你們這些人被音樂、藝術、波希米亞精神等等毒藥給毒害了,那些東西一點也不影響現實世界」。 你們這些人指的應該就是那些線人,即男主意識中崇尚藝術和自由的部份,他說的那些"毒藥"恰恰是男主在來之前和各個線人聊天的內容。這就是大腦理性的一面正在瘋狂地排斥感性思維。

bill murray在死前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大概是「你們以為幹掉老子就能消除這個世界對假像現實的控制嗎?「 終於點題裊。片名控制的極限所代表的就是對現實世界的屈從施加於藝術追求上的控制,而男主角所做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內心直接里突破了」控制的極限「,即神乎其神地繞過了全副武裝的黑衣人用吉他弦幹掉了bill murray。

接著說眼鏡妞,此角色逢出現必裸,除了挑逗男主基本上沒幹別的。因此這角色的功能明顯和「線人」有別,個人的理解是她代表男主的潛在慾望。眼鏡妞是在男主看了一副裸畫後出現的,也許是正是畫中的形象激發了他潛在的性慾望。但是男主很明顯地想克制自己滑入「墮落」,還照樣地打他的太極。在他執行最關鍵的行動(即暗殺)前,此女莫名奇妙地再次出現,而且還莫名奇妙經死了,似乎是男主為了能完成最後的行動而進行的自律——自己在潛意識中將這個誘惑因素去除掉。

再來說tilda swinton。她是唯一個和bill murray勢力有交集的線人——被黑衣人綁上一輛車。而這恰好發生在男主看到一副海報後,為什麼? 我的理解是:男主看到海報後意識到和tilda swinton的邂逅只是自己的幻想,不免心生動搖,此時他理性的一面開始行動,繼而將tilda swinton去除掉了。而如果照這樣理解,有一幕就顯得奇怪——即咖啡館店員為何能看到男主幻想中的tilda swinton並上前招待呢?我想咖啡店員這個角色本身也是男主想像現實的一部份,理由是他面對「兩杯咖啡」這種奇怪的要求時很禮貌地說「顧客總是對的」,並且不停誇讚明顯屬於奇裝異服的tilda漂亮,這些彷彿都出自男主自己的理想主義思維。

想到這裡,我不盡懷疑所有和男主有過直接接觸的人某種程度上都是想像現實的一部份。比如搭訕的小孩,他們為什麼會把外貌平常的男主認定為黑幫分子?恐怕這也只是男主自己潛意識裡的意淫吧?

零零碎碎地扯了一堆,先寫到這吧。還有不少細節是我沒來得及仔細思考的,如果有空看第二遍,並有新的發現,再來補上。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