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2012--2012

/末日预言(港)/世界末日

5.8 / 398,276人    158分鐘

導演: 羅蘭艾姆立克
編劇: 羅蘭艾姆立克
演員: 約翰庫薩克 譚蒂紐頓 亞曼達彼特 伍迪哈里遜 奇維托艾吉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09-11-16 06:36:32

玩轉地球已經不新鮮了


白宮又一次被摧毀了,這次直接拿美國海軍的航母撞。紐約、洛杉磯又一次被毀滅了,大雪、地震、火山爆發,樣式繁多,好一幅排山倒海的末日景像,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情景確實可怕,然而總會覺得多少有點眼熟。是啊,美利堅合眾國在膠片上早被滅亡了無數次。既然災難總是襲擊美國,拯救他們和全人類的依然只能是美國人。

跟以往的災難片相比,《2012》打開了一些視野,高潮部份發生在喜馬拉雅山脈,然而加入中國根本不能增加故事的可信性,因為除了藏族同胞救了主人公,中國人根本沒對劇情產生任何決定性影響。有人說那幾艘巨大方舟不是中國造嗎?可拜託,後面裝進去的都是別人好不好。G8選在中國造船是有原因的,那裡海拔夠高,足以抵禦風險。幾個大國主導一切,然後拉中國入伙,其他熟視無睹。至於G8總統領導人的指指點點,搞這些都不是新鮮事了。

故事說起來是個無稽之談,跟先前一大爛片《2012世界末日》講的是同一內容,瑪雅人預測過2012年地球將要毀滅。但是正如好事者炒作幾百年前諾查丹瑪斯留下的世紀末預言,回顧過去幾十年,總有一批人樂此不疲,相關的電影題材更是多如牛毛,拍著拍著就上癮了。很顯然,末日情節成了一道消費大餐,在這個和平時代,除了全人類毀滅和恐怖災難,還有什麼比這更刺激人心的呢?因此《2012》充其量不過是個外帶全家桶,看起來品種挺多,有不同的災難示範;量足價廉,片長足足有150多分鐘,但終歸稱不上營養、可口跟美味。

太陽活動異常引發了地球內部的異變,火山爆發、海嘯衝擊、天崩地裂,人類走向了滅亡邊緣。到了結尾,方舟在印度洋上漂泊,事情又莫名其妙地好了。《2012》重複了美式災難大片的無聊模式,像最後一秒鐘危機營救,上飛機、關閘門;必要的臉譜化反派,博士代表了人性光輝一面,必然要有個謀私利的傢伙來對著幹,兩人還得在眾目睽睽下辯論一番;千篇一律的必備進程,像沒事總愛尾隨而來的小孩,他們能幫上大忙;最可怕是儘管人類死得差不多精光,災難還幫主人公解決了家庭難題,實現了關係和解。

身為落魄作家兼私人司機,主人公依靠自己的力量拯救了美利堅和無數人類。當然,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背後還有生生死死、永不分離的一家庭,生命力無比強大,上車坐飛機泡水裡,樣樣沒事,令人汗顏,就連想在這個家庭里「插上一腳」的傢伙都不幸慘死,畢竟一山不容二虎。至於其他無辜的、渺小的人類,他們看起來都不太重要,噹噹這一家子的背景而已。

《2012》就一吃特效的片子,這部份內容沒有任何多談的必要,如果你要看,一定得進電影院,對著小螢幕、依靠投影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它們是用文字描述得了的東西,那《2012》就沒有拍出來的必要。然而特效不等於一切,疊加的災難也會形成空洞,《2012》多少犯了這樣的錯誤。看似有不同的災難形式得到了展示,然而被一一割裂開來。很多時候,不是主人公如何英勇地闖關,進而死裡逃生,恰恰是天災故意拖慢了步子。地板要等車子開過了才裂開,火山噴發沒一次能打中,時間方位總是能掐得那麼準,不是狗屎運就是故意唬人。

看完這部影片,我們要相信好運氣就是既要開好車還得能開飛機,能學會的儘量學會。還有別忘了結交權勢,有時候他們總會幫上大忙的,這樣你才能挺過劫難,從眾人中脫穎而出。

災難片總要回歸人性的母題,《2012》給出了說辭,倖存下來的人類依然正面、積極向上,洋溢著無比的樂觀,期盼明天和未來。只要人類能繁衍,未來就有希望,就如同父親要保護孩子,男女情意互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2012》給出了很多人物對象,包括主人公、總統、富商、博士的父親、博士的朋友、博士父親的朋友,每個人都用不同方式去保護孩子,形成溝通。然而災難面前,複雜的人類情感就只有剩這些嗎?當然不是,代表人類美好品質的絕不只是一家子的幸運……

總體上,《2012》依然是部典型的好萊塢作品,思維深度有限,但確實是通俗易懂。導演卯足了勁,用錢砸出了特效,姑且可以說能值回幾十元的票價。可餘下的人類故事部份,包括總統與人民同在、出於悲憫同情打開門,那真沒太多說服力和感染力。如果跟《第九區》相比,《2012》不會是代表未來電影製作的潮流,相反更像是傳統災難片的苟延殘喘、強弩之末。

對羅蘭·艾默里奇說一句:玩轉地球已經不新鮮了,下回請您搞搞火星吧。您看,人家卡梅隆先飛一步了不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