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蝙蝠:血色情慾--Thirst [2009]

7.2 / 37,963人    133分鐘 | South Korea:145分鐘 (director's cut) | Canada:148分鐘 (Blu-ray Disc)

導演: 朴贊郁
編劇: 朴贊郁
演員: 宋康昊 金玉彬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雲中

2009-11-12 18:54:11

黑夜之詩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蝙蝠》講的是一個人如何面對內心的黑暗面——而故事的情境是:當這個人精神上是神父、而肉體上是「吸血鬼」的時候,他如何處理?靈與肉的掙扎,整部電影劇作的最核心推動力量就是這個。與金玉彬的欲/愛關係,是從這一點發散出去的——也就是「吸血鬼」的動物性。包括故事由此展開的「欺騙」、「謀殺」等等更陰暗的層面。整部電影都在講述這種與「黑暗面」的糾結與鬥爭。同時,這個鬥爭並不僅僅是宋康昊一個人的,也包括他的那位導師,包括金玉彬,還包括那個虐待金玉彬的家庭。這裡每一個人物的「黑暗面」的設計都有不同的側重。

整部《蝙蝠》的劇作線都貫穿著「矛盾」,人物行為的表面與內在發展的衝突。當神父為了拯救世人,把自己獻身於生物實驗時,他反而陷入了最黑暗的境地;當他變成吸血鬼的時候,反而是他當神父最成功的時候(神蹟的出現);而當他與童年朋友重逢的時候,也是他背叛朋友的開始。他與金玉彬的偷情也始終是隱藏在一次次的家庭聚會之下,在朋友與母親對他的信任之下。同時他內心的神父信仰又與他的吸血鬼本能進行著衝突。所有的情節都在表面的展示下暗流洶湧。宋康昊這個吸血鬼造成冷幽默的原因,也展現著他內心的矛盾性——每次他費勁地躺在地板上吸血都會引起觀眾的笑聲。

影片開始還只是相對簡單的「內心矛盾」:光明與黑暗的平衡,黑暗越來越多的侵蝕著神父的內心。從一開始的白天場景到後來幾乎全部夜景,他的生活也變得只有黑夜,沒有白天——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吸血鬼。然而一開始,「黑暗」不是只有黑暗,夜中的愛情是神父信仰迷失後的最大信仰。而在屋頂的跳躍,也像是變成一直被壓抑的情感的釋放。對於處於惡劣家庭環境下的金玉彬來說,這就是黑夜中的自由,鏡頭伴隨著她的驚叫與驚笑飛翔,這時的黑暗是甜蜜的。

黑暗有時候是美好的,但這份美好也會引向一條更黑暗的路。在金玉彬的家,日式房屋結構、韓式家居、中草藥、伏特加、聖母像,混搭的風格營造出極不舒適的環境。死氣沉沉的老歌、一群無聊而瑣碎的客人,多病的丈夫與可怕的婆婆,一切都在誘發著犯罪的氣息。神父在二人歡愛時採取的姿態,也可看成是他被肉身里吸血鬼的「本能性」所控制,不能自拔,所謂越快樂越墮落。為了得到更大的自由,金玉彬的黑暗面被誘發了,她用身體與慾望喚醒了神父的惡面,引誘他殺死了丈夫,而真相的暴露也讓神父徹底墮入黑暗。這時候罪惡感終於攫住了二人,謀殺改變了一切。在這個段落,朴贊郁展現了他殘酷的幽默感,已死去的屍體與二人展開了糾纏,當然這個創意還得歸功於左拉的小說(此小說絕贊!)。面對這個巨大壓力,神父開始痛苦的精神交戰,而金玉彬持續向黑暗面進發。另一邊,殺死導師也代表著他在精神上在信仰上的折磨(決意)。在愛慾與罪惡感的雙重驅使下,神父殺死了愛人(亦挽救了愛人,又是一矛盾),同時也讓金玉彬徹底走向黑夜——變成吸血鬼。因為無法見到陽光與白天的城市,她反而在原本陰暗、潮濕的屋子裡再造了一個光亮的世界,一個幻想的狹窄空間。空間屬性暗示著二人不健康的關係,在這個階段,就像左拉在《紅杏出牆》里描寫的一樣,二人既互相吸引、也互相憎恨;他們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又渴望像以前一樣。這種焦燥狀態到最後兩個高潮得到完全釋放。

「滅口」段落既緊張、又殘忍,對謀殺過程進行了大膽的喜劇化處理,基本上已經走在了「道德的灰色地帶」。而這場戲也是對神父轉變的關鍵段落,從無奈地找來醫生當成食物,到金玉彬「滅口」的徹底黑暗化,然後面對自己第二次主動殺人,可能是上次的罪惡感反彈,神父第一次拒絕了肉體裡吸血鬼的本性。愛情、原罪與救贖間的相互拉扯,是老朴一直的主題。面對這個自己釋放出來的惡魔,他拯救世人的信仰終於佔了上風,決定料理後事(打消信徒的幻想),並做出了最後的抉擇。影片最後的「黎明」段落,可以說無論在電影語言還是人物情緒上都是一個最高潮。長達數分鐘無對白的二人對峙,巧妙的場面調度,義無反顧的尋死之心,既像悲劇、又像喜劇,也是內心光明與黑暗的最後一次鬥爭,是「黎明前的黑暗」。最後,就像日出的到來不可避免一樣,黑夜終究結束,在意義和影像上依然是「雙重」的。神父相信他們可以永遠在一起,不過是在地獄裡,而執行這一切的只能是光明。以死亡來迎接新生,以血腥的腐爛、又如童話般的海邊日出結束了這一場歷時悠久、辛酸難辨的心靈拉鋸戰,結束了這首黑夜之詩。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