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撒旦的情與慾--Antichrist

反基督者/撒旦的情与欲(台)/失落伊甸园(港)

6.5 / 136,989人    108分鐘

導演: 拉斯馮提爾
編劇: 拉斯馮提爾
演員: 威廉達佛 夏綠蒂甘絲柏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陸支羽

2009-11-03 03:25:55

《反基督者》:以致敬之名,「惡搞」一個時代


導演:拉斯·馮·提爾
主演:威廉·達福,夏洛特·甘斯布

「馮瘋子」的逆反之意,實在反的不僅僅只是基督,從電影本身而言,他所違抗的更是塔可夫斯基的聖諭。而關於影像中的宗教索求,對於「更愛玩形式」的拉斯馮而言,實在是要索然無趣得多。——陸支羽

原以為《反基督者》唯是一個黑色調的伊甸園童話,然而,事實卻要黑暗血腥得多,就像一劑淬血的毒,泯滅了關於西西弗斯的一切救贖式的念想。而與此同時,拉斯·馮·提爾的癲狂亦終於如願地爆棚為「性與暴力」的碾壓器,一如片名所述的「反基督」之極言。於是,影像被如此絕望地從社會群體中抽離出來,唯剩下兩個人的黑屋於世界。
拉斯馮最後說,《反基督者》是「致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之作。由是,我才兀自從駭然中驚醒過來,並試圖透過影像去探求些許老塔的詩性品質。顯然的,拉斯馮不是敢於「將愛放逐」的薩金塞夫,他學的不是老塔的長鏡頭,而是老塔的經典意象;且而,亦無可避免地摻雜了他的壞品味。於是,那些曾經被世人奉為聖諭的「經典」不期然發生了異變:《犧牲》中的那棵孤樹被「馮瘋子」燒焦了,《潛行者》中的那方「無人區」則同樣異變成了撒旦慾念中的「伊甸園」。一一細究下來,那關涉「致敬」的變相意圖便昭然若揭了:看似是藉著老塔之名自我抬舉,實則卻是出於「顛覆」之意。想來,「馮瘋子」對老塔意象的黑色調逆反,著實該令老塔的影迷們汗顏。
同樣的,拉斯馮雖則沒有盜用老塔的長鏡頭,卻同樣對此進行了大肆的「顛覆」。片頭片尾處那兩段黑白影像,「馮瘋子」以最大限度放慢鏡頭速率來營造聖潔之韻,看似頗具長鏡頭之風,實則卻極盡了投機取巧之能事。倘若我猜得沒錯的話,這樁對長鏡頭印象「強取豪奪」的BT行徑,確乎有著太大的「惡搞」嫌疑。
還有影片最後,一大批聖徒湧上山頭的場景同樣似曾相識。雖而這一鏡頭極力升格了影片的宗教意味和文本內涵,卻同樣暴露出「惡搞」之意。這一次,「馮瘋子」不僅惡搞了老塔,還惡搞了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想及老塔《鄉愁》中那場階梯群戲,及至安哲影像中獨具特色的「時間定格」,皆為雕塑式的佇立影像;再回看《反基督者》,「馮瘋子」卻反其道而行,兀自讓演員們運動了起來。於是,這一大群湧上山頭的聖徒,唯能是苦行的朝聖者,而絕然做不了靜默的沉思者。在我以為,這亦是拉斯馮和老塔的不同之處:老塔的歇斯底里是內隱的,結郁成疾;拉斯馮的歇斯底里卻是外露的,張揚成性。就如兩者都對故土有著既愛又恨的羈絆,唯獨老塔至死都放不下那份鄉愁,拉斯馮卻可以如此桀驁地放下。
由是,《反基督者》註定是「反老塔之道而行」的異作。無論從影像本身,抑或影像之外的現實,「馮瘋子」實則都在宣告著一個經典時代的結束。當今世道的影迷終究不再有看完一個長鏡頭的耐心,亦不再真正有導演願意獨自去承受「一棵孤樹」的重量。於是,呂克·貝松允諾「一輩子只拍十部電影」卻至終反悔,蔡明亮一度遠離「金馬」,卻又厚著《臉》皮做了「回頭客」。而在《反基督者》中,「馮瘋子」如此執妄地燒掉了老塔的孤樹,就像當初老塔燒掉原野上的木屋一樣;亦正如諸多孩子所篤信的,十分鐘,年華終會老去。
然則,最能說明拉斯馮「反塔可夫斯基」之實的該是電影的片名——《反基督者》。在我以為,「馮瘋子」的逆反之意,實在反的不僅僅只是基督;從電影本身而言,他所違抗的更是塔可夫斯基的聖諭。而關於影像中的宗教索求,對於「更愛玩形式」的拉斯馮而言,實在是要索然無趣得多。他的最大的狂喜,定該是狂喜於他又一次玩弄了眾口相傳的經典。記得有朋友曾經這樣稱譽過他,拉斯馮,他是多麼偉大的白痴啊!在我想來亦是如此的,當今影壇,不走廣場走小路且而能闖出一片新天地的藝術片導演,恐怕亦唯有他一個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