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单/舒特拉的名单(港)/辛德勒名单

9 / 1,452,345人    195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演員: 連恩尼遜 班金斯利 雷夫范恩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欣燃

2009-10-28 17:45:28

辛德勒的名單


(這本是一篇博,出於無奈的原因,只能試著貼在這兒了。。。)
終於看了《辛德勒名單》。
這張碟子年前就躺在我的書櫃裡,只是靜靜的躺著,一直沒有準備去看。我只是知道,未來肯定有一天,我會看。所以我收藏了他。

今年初夏被陸川喚醒,隨著他去了解發生在南京的大屠殺的始末。近日,又在中國近代的歷史間探尋,試圖了解變革和鬥爭的意義。當戰爭的陰影終於在心中形成了一個輪廓,前天,我認為我準備好了並把這張碟片放進了影碟機。
但影片開始五分鐘後,我就按了「停止」。我問自己,什麼是猶太人?為什麼要屠殺?
自己還是沒有準備好。
上網百度,沒想到一查就是兩個半小時。從猶太這個民族,到什麼是猶太教,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差異,以色列的形成,最後,查到了阿道夫希特勒。
如果一部影片能讓人做這麼多的功課,這就絕不是一部「好萊塢」式的純粹刺激視覺和感官的所謂「大片」——他是真的在說些什麼。

再度開始,在影片開始的舒緩情調里,一邊看,一邊忍不住拿他和《南京!南京!》去比較,於是理解了網上質疑陸川的人,畢竟,有太多雷同的處理:從黑白片的敘事方式,到攝影機掃過一張張寫實的面孔。
但又明顯,不一樣。
先說回《辛德勒的名單》。
用「影片的精妙之處」這樣的詞彙來寫影評明顯不合適,這不是一部去評判技法的影片。正是因為如此,寫下感受更是著實不易——我不想用「導演如何如何安排」這樣的字眼。我想說的是真實。一個男人貪婪的真實,放蕩的真實,到下意識改變現實的舉動,到一步步竭力付出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你沒有看到辛德勒糾結——一個深度墮入社會的人沒有糾結,他只是靠一時的「認為」來做事,比如,他慢慢開始認為那些友善感恩的工人是「他的」好工人,比如,他認為阿蒙對那麼美麗的女人該「with mercy」,再比如,他並不是在崇高的名義之下「挽救猶太人」,他最初的目的只是為了保證自己有便宜的猶太工人(而不是波蘭工人)可以使用。之後,他也不要那三百個新來的「fresh」的戰俘,他付出數顆昂貴鑽石的代價,為的只是要他自己的那些人,「他的人」。(或者說他有感情的人)。
在影片的結尾,你才看到他深痛的自省和內疚的糾結,你才看到他明白了,無論是否關乎感情,這是一條條該挽救的生命……在此刻,在戰爭結束的此刻,他才醒來。。。
片尾,苦澀的經歷被短短幾行字幕代替,誰也無法面對他的晚年,更勿論去深究一切公正還是不公正。誰也不知道他有多少哭泣的夜晚,和辛德勒夫人也無法理解的痛苦。直到13年過去,他種下那棵樹。但終究,未盡天年。
一個內心有愛的人,一個被自己折磨的人,一個需要被原諒的人。
不禁感慨,多少浮沉於社會的人,有機會這樣醒來。姑且是陸川,依舊是走過《南京!南京!》才感悟。

而《辛德勒的名單》,是一段幾百萬人被種族滅絕的歷史。是史實,而不是「故事」。於是試圖以我兩個半小時獲得的背景知識,來表達一點兒自己淺陋的觀點:猶太人的歷史可謂顛沛流離——你無法評價一種信仰,到底那個人是彌賽亞、耶穌還是安拉,也沒辦法評判因這而起並延續至今的戰火是否荒謬。季羨林先生用「語言比較學」論證了彌賽亞與佛本是共同的祖先,人類,還有什麼可說?
我只希望,就像史登用獨臂工人的感激溫暖了辛德勒,就像辛德勒「with mercy」的話影響了阿蒙,就像《南京!南京!》改變了在墮落中沉浮的我,就像中學的馬老師影響了那個官僚的校長,其實,我們可以改變的,還有很多很多。
這註定是一條「內傷」的路,頑固的決定走下去的,不只是陸川。
但,很多人默默無名,就像同樣救下千百萬猶太人的法蘭克•福利(英國)和拉烏爾•瓦倫貝格(瑞典)……

——————————————————

和影片無關但繞不開的,是去比較《南京!南京!》。不評判前浪後浪,肯定的是曹郁在這裡功不可沒。當我在《辛德勒的名單》里看不出假牙的質地時,《南京!南京!》里血色明晰;當面對《辛德勒的名單》靜默或流淚時,《南京!南京!》給人巨大的震驚、壓抑和痛還剜在內心裡,那種鏡頭「讓你」走在人群中走向江邊的感覺依舊讓人窒息。史匹柏的敘述是冷靜,陸川的敘述是瘋狂:同樣是板車和屍體,鏡頭的移動摧毀了你鎮定的那根神經。沒錯,黑白片,板車上的屍體,紅衣女孩和小江紅色的腳飾,你能看到很多相同的元素,但他們卻在表達著不同的情感,且,沒有高下。

陸川依舊瘋狂。他沒有沉湎在愛情里,他要拍催眠師。我的第一猜想是他想把世人「拔出來」。我的天。
我能說的只有這句:「我的天」。
祝他早日找到合作的夥伴。

與此同時,我在慢慢走近一個真理,一個轉身就會遺忘的真理:I』m nobody。
這麼長,謝謝你看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