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縱情天后--Being Julia

成为朱莉娅/情迷祖莉亚/站在舞台上

7 / 12,669人    104分鐘

導演: 伊凡‧薩寶
演員: 安妮特班寧 傑瑞米艾朗 布魯斯格林伍德 茱麗葉史蒂芬森 摩瑞查肯 希拉麥卡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avender

2009-10-26 08:35:12

《劇院風情》與《成為茱莉雅》


在豆瓣上無意間看到一個好友寫的關於《成為茱莉雅》的劇評,又兼此劇是毛姆的原著,當即生出無限興趣。於是在網上找了許久,終於在優酷上找到一些。可是,太慢、太卡、太容易掉線。於是先找了毛姆的原著讀起來,讀到一半的時候,優酷上的電影也下好了。影像在這個時代還是佔了興趣的高處的,畢竟願意在看故事的時候,也欣賞欣賞美女俊男,雖然當初《故園風雨後》中英俊的查爾斯,已經在《洛麗塔》的墮落後,徹底成了個水泡眼的老頭兒,但,就像小說中說的:在他這個年紀,畢竟是英俊的。
看畢了電影,總體感覺尚可。服裝設計確實不錯,做茶餘飯後的消遣,當可名入首選之列,加上美麗的服裝,一戰後英格蘭的風情,以及最後那場復仇戲的氣勢,雖然不能說是酣暢淋漓,到底是痛快的。看了電影,先回到豆瓣,給打了四顆星。然後回來慢慢看毛姆的原著。
原著是今天早上看了的。讀完最後一行字,便躊躇了。
轉回到豆瓣,給這部戲降評到三顆星。
其實心裡想著,若是毛姆自己來給這部戲打分,不知道一顆星是不是尚且夠格。
仔細回味電影與原著,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對「戲」與「人生」的不同理解。
電影的走向是中規中矩的,前面所有的迷茫與消沉,都是為了最後那場復仇戲而做的鋪墊。起承轉合走得倒也自然,茱莉雅十八歲的兒子羅傑對著母親一陣當頭棒喝,母親終於找到舞台上的自己和舞台下的自己之間的完美結合。「舞台才是唯一的真實?X話。」
導演用自己的理解,著著實實涮了毛姆一把。
因為毛姆的結尾是這樣的:
首先,最後的那場復仇戲並不是小說結尾的重點。雖然並非是有意弱寫,但更多的只是為了說明茱莉雅的機敏和對舞台的把握力而已。
小說的結尾,真正的精彩在茱莉雅自己在飯店中的獨飲和感悟。
「『那天羅傑說的都是些什麼廢話,而可憐的查爾斯似乎還把它當正經呢。他是個愚蠢的小學究,就是這麼回事。』
  她朝人們在跳舞的房間打了個手勢。那邊燈光給弄暗了,她從坐著的地方看過去,更像是戲裡的一個場面了。「全世界是一個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 是一些演員。」①但通過那道拱門,產生了一種錯覺:我們這些演員才是真實的。這是對羅傑的回答。他們是我們的原料。我們表現出他們生活的意義。我們把他們 荒唐無聊的感情拿來,轉化為藝術,從而創造出美,而他們的意義正在於成為我們必須賴以完成我們藝術創造的觀眾。他們是我們演奏的樂器,如果沒有人演奏,樂 器有什麼意義呢?」
  這個想法使她無比振奮,一時滿心歡喜地反覆玩味著。她的頭腦似乎空前地清晰。
  『羅傑說我們並不存在。哼,只有我們才是真正存在的。他們是影子,而我們賦予他們以形體。我們是他們稱之為人生的一切亂七八糟的無謂紛爭的象徵,而唯有這象徵才是真實的。他們說演戲僅僅是作假。這作假卻正是唯一的真實。』
  這樣,茱莉雅在她自己的頭腦中重新創立了柏拉圖②的理念論。這使她滿懷欣喜。她心中猛然湧起一股對這無數無名的公眾的友愛的熱浪,他們的存在只 是為了給她表現自己的機會。她高高地待在山頂上,思考著世人的數不清的活動。她因擺脫了一切入間的羈絆而深深感到自由,覺得妙不可言,而同這種極大的快感 相比,一切都成為微不足道。她恍若一個天國裡的精靈。   
  領班侍者帶著奉承的微笑走上前來。
  『一切都不錯吧,蘭伯特小姐?』
『好極了。你知道,各人的口味不同,真是奇怪。西登斯夫人特別愛吃肋條肉;我可完全不同,我特別愛吃牛排。』」
  ①引自莎士比亞喜劇《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第2幕第7場第 139—140行,譯文採用朱生豪的。
  ②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為古希臘哲學家,是蘇格拉底的學主、亞里土多德的先生。他提出理念論和靈魂不死等唯心主義哲學觀念。
這麼一看便明白了。電影的導演硬生生將茱莉雅的牛排換成了西登斯夫人的肋條肉了。
戲與人生的關係,很多人討論過,無非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戲說人生、人生若希。毛姆站在他的高度,以一個絕妙的演員的角度,提出了戲所代表的「符號」和人生所代表的「真實」之間的衍生及昇華。而電影導演大約覺得這樣的題目太哲學化,於是讓茱莉雅從星空中跌落下來,首先做一個真實的人,然後才能演真實的戲。而這恰恰是毛姆所反對的。「她記起了查爾斯有一次曾對她說,詩歌來源於冷靜地回憶起來的感情。她對詩歌一竅不通,但是這話對演戲來說是正確無疑的。」然而電影所犯的錯誤,正是讓成熟的演員茱莉雅,回到小姑娘茱莉雅的純真年代,上演一場發自肺腑的真實劇目。
好吧,如果從「我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的觀點來看,這兩個觀點可以是各有千秋。自然是有高下的,我本人來說,當然更站在毛姆那邊。只是建築在毛姆的原著上改編的劇本用了相反的論調,多少讓人感覺他是掐了毛姆的脖子替毛姆說話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