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撒旦的情與慾--Antichrist

反基督者/撒旦的情与欲(台)/失落伊甸园(港)

6.5 / 136,989人    108分鐘

導演: 拉斯馮提爾
編劇: 拉斯馮提爾
演員: 威廉達佛 夏綠蒂甘絲柏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zearq

2009-10-26 06:33:59

尼采教學片...


人的生命活動具體表現為兩大本能的衝突:阿波羅精神和迪奧尼索絲精神的衝突。藝術與生命就是這兩種本能的衝突與表現。不同的生命形態就是該衝突的不同結果。阿波羅精神 :是一種創造夢境即虛構假像而否定流變的精神;迪奧尼索絲精神:則是沉醉於生命體驗即肯定流變而感受生命真實的精神。這兩大本能之間存在者衝突,前者要將生命之流定型於某個瞬間而獲得可把握的形式(理性)。後者則要摧毀任何固定生命之流的舉動,將生命還原為奔騰不止的滔滔激流。前者靜析於靜止的形式,後者激動於動盪的混沌;前者將無形的混沌形式化,以此方式來控制征服流變不已的生命(上帝是人類理智創造的最高形式),後者則拒絕任何形式化,摧毀任何形式,以此方式來彰顯生命之流並反抗對生命的控制(上帝之死乃是形式被毀的最高象徵)一切生命都誕生於理智與反理智,形式化與反形式化的衝突,即誕生於日神與酒神的衝突。
片中的基督不是文化中的基督而是人類的理智和理智創造的生命假像。片中所提到的女性也不是生物學上的女性而是代表激情與反理性的迪奧尼索絲精神。女主角的性需求也不是慾望,而是迪奧尼索絲被啟動後的生命衝動。片中男主角的扮演者威廉達服面部的每一個皺紋都是對稱的他的氣質是對理智與形式的最好詮釋,而甘斯布的氣質也恰恰是對迪奧尼索絲精神的映對。男女主人公之間類似於神秘儀式的對抗其實就是還原了生命中兩大衝動即阿波羅精神與狄奧尼索斯精神的對抗。最終男人殺死女人也暗示了現代社會的歸宿。而影片的基調則代表了作者對這種歸宿的悲觀態度。最後一個女性群歡的鏡頭是導演對於生命本質的思考最終得出的結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