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泰拉星--Terra

泰若星球/提拉星上的战争/塔拉星球之战

6.5 / 11,956人    USA:85分鐘 | Canada:85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Spain:85分鐘

導演: Aristomenis Tsirbas
編劇: 埃文斯皮里奧托普洛斯
演員: Chad Allen 羅珊娜艾奎特 Bill Birch Brooke Bloom Tom Connoll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思考的貓

2009-09-28 16:21:26

反諷與反思


      記得當我還是個中學生的時候,一部當時比較多的被譯為《天煞》,後來更多被直譯為《獨立日》的電影讓我看的目瞪口呆,人類和外星人打的天昏地暗,很是撩人。而那段美國總統決戰前的演講,讓我這個中國孩子聽的熱血沸騰,最近看的動畫片《泰若星》則是對《獨立日》的逆向思考,或者說反諷,從主體劇情,到一些橋段,都可以看到《獨立日》的影子,只不過,這次,猙獰的侵略者變成了人類,他們妄圖征服,更準確說是毀滅一個性情溫和的外星文明,也遇到了頑強的抵抗。這部動畫我頗為喜歡,倒不是說它品質如何優良,而是它的一些認知和價值觀跟我的想法很契合。

    本片一大成功之處,在於對泰若星文明的構建,對於涉及大的文明交互性的電影,如何構造一個獨特的,同時充滿說服力的環境一直是這類電影的關鍵因素。《星球大戰》的一大瑰麗之處,就是它成功營造了很多外星文明形態,同時將其交互的政治外交關係勾勒的很真實。而卡梅隆讓萬千擁躉翹首以盼的《天神下凡》,大家也無比關注他會獻上如何的文明。泰若星的文明形態是一種平和的形態,他們以一種以地球眼光看顯得像來自於古代的交通工具、服飾、屋內陳設等,卻形成上天入地的高雅感生活方式,同時還有帶有宗教意識的群體儀式。而這一平靜的生活,很快被一場人類的小規模試探式進攻打斷,而人類進攻武器和失事飛船中飛行員的裝束,也表現了當時人類的文明形態,它是機械的、冰冷的,同時顯得高效的、強勢的,這樣的對比,多麼像武裝到牙齒的早期殖民者們,對當時「落後文明化」的恬靜生活的異族的眼光。

    本片有一點很得我心,就是讓泰若星的人們呼吸順暢,自如生活的環境,卻讓地球人會窒息而亡。記得當時讀生物,在闡述外星存在生命可能性時,就反覆以地球標準討論,比如氧氣,比如液態水,我當時就想,或許,外星生物需要的恰恰就是呼吸二氧化硫,啃冰塊,而在本片中,看到確有此類暢想,難免心有共鳴。而正是泰若星的生存環境,引發了人類征服的方式就是,釋放氧氣,徹底改造泰若星環境,而歷史上的征服者們,無不對「落後民族」試圖進行著改造,他們本質是想把環境改造的讓自己生活的跟舒適,卻常常說些提升「落後文明」生活品質的大話,而這種改造常常破壞原住民的經濟、文化,甚至如西班牙人帶到美洲的天花,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生存。而本片正是這種改造的極端化表現,殖民者從來不帶無利益的仁慈,維護其利益永遠是第一準則,他們對於被征服者充滿了上帝視角,可以將其隨便抓來實驗,隨便滅絕,甚至徹底毀滅。而隨著本片泰若星人馬拉跟著她救起的人類飛行員來到人類大型飛船找父親的過程,也引出了人類一方的生活形態,有些類似《Wall-E》,這也是些無根之人,在太陽系人類的自相殘殺中,地球毀滅,他們只能隨著這一漂浮的文明去尋找新的居住地,但是與《Wall-E》不同,這個過程是殘酷的,在《獨立日》中,曾將外星侵略者比作蝗蟲,來到一個地方,消耗盡資源,便又去另一個地方毀滅,而地球人中,以鷹派將軍為代表勢力正是這樣的代表。飛船中的人類政治角力過程與現實沒有什麼不同,戰爭的發起也是常見軌跡,內部出現了危機(飛船氧氣即將耗盡),鴿派拿不出可行性方案,然後鷹派煽動群眾,同時奪取政權,接著以戰爭轉移矛盾,他們以目標為導向,冷酷無情,卻常常在危機時刻更容易被迷茫的人們擁戴,於是,一場毀滅性的侵略開始了,而這個過程還是地球政治慣有的過程,讓人感覺絕望,同時也揭示出,對於掌權者常常振振有詞的「危機」、「生存空間」、「背水一戰」之類的言辭,我們應該抱有多麼大的警惕!

    或許是個人口味的緣故,我不喜歡本片的人道主義氾濫的結局,當然,我認同本片表現的溫情,特別民間,那個飛行員與馬拉的友誼。溝通的隔閡常常還是導致仇恨與戰爭的原因,飛行員被長期洗腦,初次見到馬拉也充滿了高傲和警惕,但是目睹了現實後,他的思想的轉變也體現著民間交流的可貴。常常,在輿論狂呼的緊張之下,排除偏見,真誠的溝通,會讓我們看到更多真相,而這些微薄的溝通,常常匯聚起來就可能改變歷史走向。本片以一種英雄主義的方式來擴大這種溝通可能帶來的轉機,當地球人的巨大的氧氣製造機,以很像《獨立日》中外星人航母飛船的姿態來到泰若星,而泰若星的人也以很像《獨立日》中的地球人戰鬥機的姿態進行無力到眼看要絕望的反抗時,一種自殺式的犧牲出現了,只不過不同的是《獨立日》中是一個平日廢材的父親,而《泰若星》中是飛行員自己倒戈摧毀了這台巨大的毀滅機器,他是一個被戰爭撕扯心智的典型案例,曾經被洗腦式教育,接著眼見真相,結交了來自對手陣營的朋友,眼見戰場上,兩方廝殺,他不知該站在哪邊,最終精神失常,以一種自我毀滅來總結自己的痛苦,也將戰爭給人的痛苦渲染到最高潮。其實,當氧氣製造機被摧毀後,導演本來可以順勢來個更具思考性的悲劇性結局,那就是讓人類就此毀滅,讓我們看到,如同《獨立日》中那樣被侵略會帶來生存危機,我們需要團結,需要強健自己。同樣的,強健自身後,貪婪的、無度的擴張和對外侵略,同樣會給自身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但是,導演留下了一個閤家歡的結局,或許,也是想告訴大家,一切其實沒那麼複雜,恐懼和敵人常常是自己製造,乃至於朋友也成了敵人,換個角度吧,本來大家可以活的都挺爽,何必非玩零和遊戲。

    這是部充滿幻想和反思的動畫片,但是也充滿了現實意義,比如對於中國人,在反思類似中日戰爭上,我還是我的觀點,我們要看到曾經的傷痛,強健自身,但是也要看到日本侵略他國最後,帶給自己的如核爆的後果。那些邊高呼富國強兵,又叫囂要報仇雪恨,把這炸平,把那血洗的人們,醒醒吧!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f5ce002424cebb21d50742dc.html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