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孤兒流浪記--The kid

寻子遇仙记/孤儿流浪记/寻子遇仙记

8.2 / 135,357人    68分鐘 | 50分鐘 (1971 edit with new Chaplin score) | Germany:54分鐘 | 51分鐘 (DVD)

導演: 查理士卓別林
編劇: 查理士卓別林
演員: 傑克庫根 查理士卓別林 Carl Miller (Ⅰ) 艾德娜普薇安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09-09-09 23:29:33

所有的文化里都有卓別林


我們的文化里沒有卓別林,但我們有張大民。兩者在市民文化裡的類型比較相似,都是卑微卻不悲傷的小人物。
  卓別林之所以比張大民耀眼無數倍,一是因為機遇,他作為優秀的啞劇演員恰好趕上了默片時代的輝煌期。時代造就了他,而且他正好也順應了那個時代的諸種訴求。
  另一個,由於默片沒有語言,天然的擁有無國界性質,隨著各國文化的交流,超越界限的東西總是首先被人理解和接受。
  反過來說,張大民則是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京味市民文化的一個虛擬人物。雖然同樣是微笑含淚,但卓別林是活的,他雖然不能張口,但可以用肢體模擬各種人物,包括為人津津樂道的「黑特樂」,塑造的類型越多,越有可能成為傳奇與不朽。而張大民雖然擁有一張貧嘴(卻也只有一張貧嘴而已),但他永遠只能是張大民,給觀眾帶來的歡笑與淚水總是在這同一個名字背後,不管是馮鞏還是梁冠華來扮演。
  
    但是,卓別林和張大民代表的是同一個階層,他們的生活也是那個階層的真實生活遭遇,而這個階層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具有的,正是這個被貶損被侮辱被壓榨的階層構成了一個社會龐大的中下層基石。
  說了一摞廢話,無非想證明,所有區域性文化里都有卓別林,但近100年唯一被我們熟知且銘記的,是那個英國佬卓別林。所以,不論他死的多麼淒涼,但從這方面講,他十分幸運。
  
  再就本片說一下。
  《尋子遇仙記》這個片名翻譯得很好,顯然譯者看懂了影片想要說什麼、在說些什麼。雖然整個故事大部份都在寫實,夢只佔結尾一小段(相對全片來說),但那個時候連席德.菲爾德他媽在哪都沒人知道,自然也就沒有好事者來規定電影「一二一」的結構。
  故事看似講一個苦人救孤記,但是卻在繞著彎說這個「吃人的社會」。這段夢,放在玻璃匠(卓別林扮演)完全絕望之後,也可略見創作者的用意——既然現實讓人如此絕望,那就在夢裡尋找安慰吧!
    而這個安慰的夢卻又是一個另外的地獄,陋巷變天堂,所有人其樂融融,沒有悲傷和貧困。但天堂也最終也受罪惡侵蝕,勾引、天真、嫉妒、暴力,這一切殺死了剛剛變成天使、得到所謂永恆歡樂的玻璃匠。既可以說這一段是對玻璃匠前面遭遇的總結和再渲染,也可以說是卓別林對美國那時糟糕的生存現狀的由衷之言。
  
  這個世界不是什麼好的地方,只是我們已經在了這裡。
  我們的存在不因我們的意願,而因為存在的就是要存在。
評論